阿难复白佛言20180707
不是正常的,不是长期的。为什么?要是长期的去责罚,必定引起反抗,哪有不背师叛道的道理?所以佛告诉我们一个原则,前面这一章里跟大家说过,冤家宜解不宜结。解除了,彼此世世都能够相安,都能够和平共处,如果冤结要不解开,世世的报复,这个不得了!所以这些有学问、有道德的善人他有远见,不像我们一般人见识很浅。譬如说我们中国,在近一百年当中受列强的欺负,使我们一般大家对于外国人,提起外国人都咬牙切齿,都痛恨的不得了,特别是日本人。列强之欺负是日本人第一,发动八年抗战,我们中国牺牲了多少生命、财产,以至于遭今天这样的大劫难,这是日本人造成的。为什么抗战胜利我们总统原谅日本人、赦免日本人,不但不怪责他,而且还不要他赔偿?这是史无前例的。你们诸位打开历史看看,在以往,哪一个战胜国不是要求战败国要赔偿军费?八国联军我们打败了,赔偿银子四万万两,我们中国四万万人,每个人一两银子,这是列强欺负我们。我们中国老总统能够赦免日本人,这就是远见,希望这个冤仇不可以结成世仇,如果结成世仇,两国永远不能够平安,两国人民生生世世都要遭大劫难。老总统在这一点他是深得中国文化、大乘佛法的精神,不管今天日本人他怎么样做法,我们做的是对的,这种做法是依据本性的性德而做的。日本人忘恩负义,背叛我们,是他的罪行,他将来要遭什么劫难,是他的果报,我们这种做法是无量的功德。
所以在今天整个世界每一个国家、地区,我对于我们台湾有充分的信心,原因在哪里?就是老总统所积的这个德太大了。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老总统救了一个国家,救了一个民族。如果他那个时候要有一点瞋恨心,正好列强哪一个不希望瓜分日本,四国平分,我们一个人分它一块。日本今天国家的名字也没有了,也没有日本人,天皇也没有了,日本人民都做这四个战胜国的奴隶。可以把它瓜分掉,使这个国家永远灭亡而不存在,是做得到,不是做不到。我们不答应,其它的三国没话好说,为什么?我们受的害最大,他们受的害轻。
诸位从历史上看看,像这样宽宏大量有几个人?果报是三世的,这是佛法里讲得清清楚楚,诸位不要看眼前日本人背叛了我们,你饶了他,饶他有什么用处?他还不是背叛你。我们不能用世俗的眼光来看,你要用佛法的眼光,用三世因果的眼光,那你就晓得,我们老总统积的德太大了,可以说古今中外有史以来,这是第一功德,这是大德。大德必有后,大德者必昌。所以我们会在第三次大战当中,诸位就晓得,我们能够保全,就是以这个阴德来庇佑我们;日本人之背叛,他将来自有报应,我们也会看到。所以做人一定要爱人之善,要能够原谅别人的过失,要能够容人之过,要有大量,这个才是佛,才是菩萨。
佛的心是真慈平等心,我们要作佛,我们要有真正的慈悲,要有真正的平等。所谓真正的平等,最善的人跟作恶无端极恶的人在我们心里面的地位是平等的。并不是说我们不辨是非,善人我们尊敬他、爱护他,恶人我们也要敬他,也要爱护他,恶人才会改转为善人。恶人你要嫌他,你要恨他,他更恶,他更恶不但害他自己,他自己要造许多罪业,他要害社会,他要害众生。所以,为他个人着想、为社会着想、为一切众生着想,我们希望他改过迁善,这种力量是教化。儒家之所以伟大,是它有忠恕的精神,佛法之所以伟大,它有慈悲、平等的精神,不念旧恶,佛法里讲怨亲平等,从这个地方才能够成就圆满的佛道。如果要称性而说,大家就更容易明白,我们以前讲过《六祖坛经》,诸位要是真正在《坛经》里面有一点体会的话,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你自己心性变现之物。真的「法外无心,心外无法」,《华严》跟我们讲,「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怎么不平等?所以,在体性上讲决定平等,事相上则是有迷悟的差别,悟的人心地清净,真慈平等,迷的人才有分别、有执着,造一切善恶业障。学佛是要学开悟,不是教你学迷惑颠倒,学佛要拓开心量,经里跟我们所说的,佛的心「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佛心,我们如果连第二个人都容纳不下,这样的小心量怎么能成就?所以一定要拓开心量,我们中国古人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个比喻就是大人物心量大,能够容人。由此可知,小人、大人就在他心量的大小,心量大者称之为大人,心量小者称之为小人,意思在此地。
佛在这个地方也是这样子教给我们,这是教初学,做人的道理要喜欢人的善行,喜欢人的善行要能原谅人的过错。为什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都有过失,想想我们自己也有过失,我们自己有过失,希望别人原谅我们,别人有过失,当然也希望我们原谅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不可以『嫉之』,不能够嫉妒。恶意里头佛是特别提出这一条,因为嫉妒之后才有陷害,才有背叛,才有种种重大的罪恶。
善人善事,我们在这个地方也跟诸位提出一个很浅显的标准,世出世间圣教大概都是这样告诉我们。「善人」,底下这几句话都是出自于《礼记》,「修身践言」,身就是讲从前的一些行为,有些行为不正当,譬如说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这都是不正当的行为,他肯修正。以前是迷惑颠倒,行为不端,现在明白了,回头是岸,修正我们自己的身心行为。践言,以前说话不算数,现在说到做到,《礼记》里面讲,「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这是儒家给我们一个善的标准。「善人者,心善」,心地善良,「行善」,行为善良,心行之善这个善是有标准的。世间的善人,心善、行善的标准,在我们中国是以礼为标准,所以古人对礼很重视,「不知礼,无以立」,立就是立足于社会,你要是不懂礼的话,你在社会上很难立足。因为中国过去是以礼治国,跟现在这个世界不一样,现在这个世界是以法治国,是以法律,不讲礼。礼比法的意思更精,更为殊胜,中国过去是以礼治天下,中国教学是礼教,礼乐之教,这是世间标准。在佛法里面就是戒律,五戒、十戒,就是十善业道,这两种标准是世间标准,小乘戒是出世间,声闻、缘觉,就是小乘的标准,菩萨戒是世出世间大乘法的标准。所以善行是有标准的,是有等级的。
「其言行足以教化一方,是即师也」,这个善人不管他是不是一个老师的身分,他的言语、他的行为可以做我们这一个地方、一个区域之模范,是我们大家的楷模,这个人就是老师,不管他是不是在学校教书。无论是男女老少,从事任何一种行业,他能够修身践言,他能够为大家的模范,模范就是老师,在佛法里叫轨范师,这种人「乡国之宝也」。古人所说「善人,国之宝」,为什么?地方上有善人是一个地方之福,一个地方他有个楷模,他有个模范,这个楷模、模范是真正之国宝。他的功德是「福利国家」,为国家造福,为国家培福,为国家带来真实的利益。为什么?一切大众看到他都向他学习,都愿意做个好人,国家好人多了,这是国家之福,是国家之利,安定社会,「犹暗路明灯,航海指南,不可失也」。
说到这个地方使我们想到一桩事情,在佛门里面大家知道鸠摩罗什大师,在中国佛教史上,他是占了一页很重要的地位,罗什大师所翻译的经典是我们中国人最喜欢读诵的。罗什大师当年他是在西域龟兹国弘化,为龟兹国的国师,他得到国王、大臣、全国人民的尊敬,是个大善知识。我们中国人晓得了,那个时候是符坚做皇帝,符坚晓得了,他对他非常的尊敬,总希望这个人能够到中国来。所以那个时候要争的真正是要抢国之宝,国之宝是善人。你要请他,当然人家国家不会放的,符坚就派了大军,派了七万军队,从长安出发到龟兹,龟兹就是现在的新疆天山南麓。兵出发的时候他告诉主将吕光,我们这次出兵不是侵略别人,不是要人家的土地,也不是要人家的钱财,我们所求的就是希望罗什大师能到中国来。我们派大军去迎请,他要不答应我们就攻打它,他答应了,我们相安无事,我们为的就是求一个人。诸位想想,为了求一个贤人,怕人家不肯放,派了七万大军,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求国宝,古人肯这么干法。
当时兵临城下,龟兹王当然不愿意,但是国家太小了,敌不过秦国。罗什大师也劝龟兹国王,他说还是答应让我去好了,我去两国相安无事,不至于使许多老百姓受无辜的灾害,万一战争,当然有很多军民死伤、财物损失,何必呢?龟兹自己想一想,也没有能力跟秦国作战,所以就把鸠摩罗什大师忍痛割爱,让给我们中国。诸位想想,中国古人对于人才的重视,为求一个善人,几乎是不择手段。诸位读鸠摩罗什大师传记你就能够了解,的确值得我们深深的反省。所以我们要晓得什么叫善人,对善人不可以嫉妒。
『人有恶意,向道德之人善师者,是恶意向佛无异也。』我们晓得「恶意向佛」果报在阿鼻地狱,这是最重的,佛是善人当中的善人,是道德当中的道德。佛这句话实在是说得太重了! 我们在表里面跟诸位解释这个意思。我们晓得,我们的身命得自于父母,所以父母恩德很大,如果恶意向父母,果报必定在地狱,所谓是不孝之罪,这个罪过很大。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人有智慧,不但有身命,他还有慧命,禽兽有身命没有慧命,人有慧命;慧命得自于师长,就是老师,故师恩同父母之恩,这一点诸位一定要明了。古时候师道非常的尊严,为社会尊重,我们从古礼上的称名可以能够看得出师在社会上所居的地位。古人有名、有字,名是父母所命的,就是你出生父母给你起个名,在你未成年的时候,大家都叫你这个名。男子二十岁成年,二十岁以前都叫童子,人家可以叫你的名;女子十六岁成年,十六岁以前她是童女,一般人也叫妳的名。到你成年的时候就不可以叫名,叫名怎么样?那把你看作小孩,那是侮辱你,那是轻视你,现在所谓那是骂人。就是说男子二十岁,女子十六岁,在这个时候你的同辈分的人,就是你的平辈,你的兄弟姐妹、你的同学、你的朋友,会送一个别号给你,这个别号就叫字,有名、有字。从你成年之后大家都叫你字,而不敢称名。
在这个时候,就是你这一生当中能够称你名的人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父母,父母一生称你名,不称你字。你的祖父母都称你字,不称你名,为什么?祖父母要客气一点,因为你跟他是隔了一代,所以对你尊敬,对你客气,只有你父母称名。另外一个有资格称名的是你的老师,老师一生称你名,不称你字,你的同学称你的字,你的老师不称你字,称你名,可见得老师的地位跟父母平等。你在朝廷里面做官,皇帝对你都称你字,不称名,如果皇帝要称你名,那你就犯罪了,你就要受到国家法律制裁,对你不客气,麻烦就来了。皇帝都称你字,可见得一生当中称名的只有两个人,你才晓得老师在社会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所以《礼记》里头有说「事师无犯无隐」,犯是不可以冒犯,隐是没有隐藏,跟父母一样,无论什么话没有瞒老师的,不可以冒犯老师。「左右就养无方」,对于老师的供养,对于老师的服事,也就跟儿女对于父母一样,没有一定的方式,看老师就跟看父母一样。「服勤至死」,所谓是古人所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你一天都是老师,既然是老师,就要以师礼来对待他,我们要服劳,还得要勤奋,一直到我们老死,只要老师在,我们要照顾他。
老师不在了,服勤至死是说老师在的时候一直到他死,他死了以后怎么样?「心丧三年」,父母要是过去了,我们要守孝三年,那是有孝服;老师过去了,没有孝服,称为心丧三年,仅仅是没有丧服而已,可见得师在社会上有这样崇高的地位。唯有有师道存在,社会风俗才能够敦厚,师道要没有了,这个社会怎么会好,这是一定的道理。道德之善人与佛心行相同,功德也相同,果报也相同,这是佛跟我们说明,恶意向道德之人、善师者他所得的果报,是恶意向佛没有两样;换句话说,我们恶意向佛,果报在阿鼻地狱,我们恶意向父母,果报也是在阿鼻地狱,恶意向老师、向社会上有道德之人,果报还是在阿鼻地狱。这个话不是吓唬人的,不是欺骗人的,我们晓得,佛给我们讲的话句句都是老实话,《金刚经》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不诳语者」,我们要相信。相信是你自己得利益,你要是不相信,还是一意妄为,将来堕地狱受苦难的是你自己不是别人。
下面这是第二小段,「恶意向师及善者之喻」从比喻上说。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去恶就善。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