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8-6-24 11:51:22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摘自《钟茂森博士《弟子规》研习报告》


   
      这一条是讲父母亲走了,走的时候要“丧尽礼”,要举行哀悼仪式,竭尽自己的真诚心。祭祀父母,这是我们孝道的一种落实。所以一到春秋祭祀的时候,清明节或者冬至节,我们一定要诚心祭祀父母,常常思维自己能不能做到一个正人君子,对不对得起父母?就仿佛父母在世一样,“事死者,如事生”,以此缅怀父母的恩德。   
   
      祭祀父母,祭祀祖先,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孝道的落实。我在讲演中提倡,如果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能够把清明、冬至这些祭祀的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鼓励祭祀父母,真正落实孝道,和谐社会是不难实现的。古人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是说祭祀父母是一种孝道的培养,能够使民风淳厚,所以提倡孝道,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孝”,确实是所有德目的根本。当一个人有了孝心的时候,所有的道德都能够展开,所以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个根都是在孝道。因此,孔老夫子在《孝经》里,极力地赞叹孝的德用,他说孝道能使天下和顺,能够上下无怨,也就是我们说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因此,在教育中,首先要教孝道。孔老夫子在《孝经》里说:“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那么教孝,让普天下的人民都懂得孝顺父母,这就是对天下父母最好的恭敬,所以教孝道就是恭敬天下之人。   
   
      第二章 出则弟   
   
      孔老夫子讲,教以悌是恭敬天下的兄长,也就是说,悌道就是恭敬兄长,恭敬长辈。它的德用也是无量无边的。佛家讲,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所以对一切众生都要以一种孝顺心、恭敬心来对待,孝是一种心态,表现出来的必定是恭敬,这就是悌道。普贤菩萨在《华严经》讲的十大愿王,第一愿就是礼敬诸佛,礼敬诸佛包括礼敬一切众生。   
   
      “出则弟”总共包含十三条。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