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六(六)南无阿弥陀佛
摘自《中国佛教净土网文选2》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六 (六)
【佛经讲义】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六 (六)发布时间:2010-09-29 转载自中国佛教净土网http://jt.zgfj.cn/JT/2010-09-29/5014.html点击次数:14 答曰。有恨心。
佛言。梵天无恨心。三明婆罗门有恨心。有恨心.无恨心不同趣。不同解脱。是故梵天.婆罗门不共同也。云何。婆悉咤。梵天有家属产业不。
答曰。无。
又问。三明婆罗门有家属产业不。
答曰。有。
佛言。梵天无家属产业。三明婆罗门有家属产业。有家属产业.无家属产业不同趣。不同解脱。是故梵天.婆罗门不共同也。云何。婆悉咤。梵天得自在.不得自在耶。
答曰。得自在。
又问。三明婆罗门得自在.不得自在耶。
答曰。不得自在。
佛言。梵天得自在。三明婆罗门不得自在。不得自在.得自在不同趣。不同解脱。是故梵天.婆罗门不共同也。
佛言。彼三明婆罗门。设有人来问难深义。不能具答。实如是不。
答曰。如是。
时。婆悉咤.颇罗堕二人俱白佛言。且置余论。我闻沙门瞿昙明识梵道。能为人说。又与梵天相见往来言语。唯愿沙门瞿昙以慈愍故。说梵天道。开示演布。
佛告婆悉咤。我今问汝。随意报我。云何。婆悉咤。彼心念国。去此远近。
答近。
若使有人生长彼国。有余人问彼国道径。云何。婆悉咤。彼人生长彼国答彼道径。宁有疑不。
答曰。无疑。所以者何。彼国生长故。
佛言。正使彼人生长彼国。或可有疑。若有人来问我梵道。无疑也。所以者何。我常数数说彼梵道故。
时。婆悉咤.颇罗堕俱白佛言。且置此论。我闻沙门瞿昙明识梵道。能为人说。又与梵天相见往来言语。唯愿沙门瞿昙以慈愍故。说于梵道。开示演布。
佛言。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答言。唯然。愿乐欲闻。
佛言。若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十号具足。乃至四禅。于现法中而自娱乐。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专念不忘。乐独闲静。不放逸故。彼以慈心遍满一方。余方亦尔。广布无际。无二.无量。无恨.无害。游戏此心而自娱乐。悲.喜.舍心遍满一方。余方亦尔。广布无际。无二.无量。无有结恨。无恼害意。游戏此心以自娱乐。云何。婆悉咤。梵天有恚心.无恚心耶。
答曰。无恚心也。
又问。行慈比丘有恚心.无恚心耶。
答曰。无恚心。
佛言。梵天无恚心。行慈比丘无恚心。无恚心.无恚心同趣。同解脱。是故梵天.比丘俱共同也。云何。婆悉咤。梵天有瞋心耶。无瞋心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