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8-6-5 18:54:00

怎样入佛法之门(第三集)

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寂静处,很安静的处所。在从前古时候噪音最大的是牛叫,牛叫的声音很大。农村里面牛叫的声音,我这里听不到,这就很安静了。现在很麻烦,现在飞机满天飞,那噪音就太多了,真的要找一个听不到噪音的地方很难,很不容易。这就是说,我们现代人生活环境跟从前人不一样。从前的兰若,只要牛叫的声音听不到就行了,现在你要想到有汽车、有火车、有工厂、有飞机,乱七八糟的这些东西,这些杂音统统听不到的,那才叫兰若。

  可是比那个更麻烦的是什么?广播电视。一个修行人,如果天天听广播,天天看电视,你一天念十个钟点佛的功夫,看上十分钟电视就完了。我记得我过去在台中,李老师办慈光大专讲座,我参加了十一次;从第一期到十一期,我每期都参加。记得是第三期或第四期的时候,那一期的时间最长,四个星期,同学也很多,有一百多人,来自各学校。我还记得有几个人,像郑振煌、游祥洲、蓝吉富、陈清香他们都是那一期的。四个星期佛法的薰修,实在很不容易!在结业的那一天,李老师非常感叹,他说四个星期的训练,苦口婆心的劝导,大家是变了样子,跟来的时候是不一样。他说如果你们到电影院看两个钟点电影,就完全恢复原状了,四个星期就完了,就白费了。你就想想社会是个染缸,这种薰习的力量多大!

  我们今天在这样复杂染污的社会里面,能够真正让身心清净,说实在话,不是再来人是做不到的。无论你是在家出家,你要能够真正修行,统统都是过去生中有大善根、大福德,才会成就。真正说过去生中没有善根福德,这一生在这个社会能够成就,不可能的事情。今天社会的染污,对於心理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见解、乃至生理的染污,跟古时候不能相比。不要跟太远比,就是四十年前都不能相比。同学们很多从台湾来的,你看台湾光复那个时候,那时社会是什么样的风气,现在是什么风气?那个时候人心厚道!我们刚到台湾不认识路,问个路,一般人、陌生人他很客气的跟我们讲解,还怕我们找不到,有的时候他的工作都放下,生意不做,放下,带著我们去。这种热情,感人,现在没有了。现在你问人,他是摇摇头,他知道也摇摇头,他理都不理你。所以这个社会天天在变,我们佛法弘扬也是不断在变。但是记住一个大原则,这是治病,治众生的心病,治众生的身病,身心都治。这是知道佛法是活的。

  佛经,我在过去讲席当中也说过,佛经有没有意思?没有意思。如果有意思,那佛是凡夫,不能成佛。佛哪有意思?禅家常常讲参禅,「离心意识参」。离心意识,还有什么意思?有意思,就落在心意识里头。不但参禅要离心意识,研教也要离心意识,念佛、持咒没有一样不要离心意识,不离心意识,永远不能开悟。离心意识叫转识成智,这个功夫才得力。我们今天修行,修了很多很多年,功夫不得力,不得力的原因在哪里?就是没有离心意识。《楞严经》,我们近代可以说是一生专弘《楞严经》的圆瑛老法师。圆瑛老法师《楞严经讲义》在美国也能够看得到,他是承交光大师的说法,交光大师的《楞严》,那算是《楞严经》新旧两派,他是新派的,旧派是以长水为代表,是学天台止观,交光大师主张的是舍识用根。根是根中之性,根性,在眼叫见性,在耳叫闻性,不是识。我们凡夫眼识、耳识用六识,他叫我们舍识用根。当然这个说法是绝对正确,但是不是平常人都能够学习的,可是他讲的话是真话。

  现在问题就是如何把这心意识,如何不落在心意识里?那首先我们要认识心意识是什么?唯识里面讲的八识,心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的作用,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记忆,佛法里面讲含藏种子,叫藏识,像个仓库一样。我们起心动念这个印象统统收藏在那里面,这是个大仓库;第七识末那识,它的作用是执著,第六意识它的作用是分别。这是粗说,细说那太复杂了,那是唯识学家讲的。这个心意识讲三百个钟点也讲不完。我们了解它主要的作用,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训练,训练什么?於一切事情不执著、不分别。不分别就不落在意识里头,不执著就不落在末那识里头,就不落在七识,再不落印象,那就不落在第八识里头。简单的说,要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这个心就清净自在了。说得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了。谁能做得到?

  还有人问我:法师,如果我们待人处事都不分别、不执著,这不是一塌糊涂了、天下大乱了?男人、女人也不分别,也不执著了;儿子、老子也不执著,也不分别了,这天下不是大乱了吗?所以这里面的言语的真实义要搞清楚。不分别是我们自己心里头确确实实没有分别执著。那人家问我们这是什么?这是茶杯。你不分别它,怎么知道它是茶杯?我实在是不分别,你们叫它做茶杯,我跟你们叫。你懂不懂这个意思?随众生的分别而分别,随众生的执著而执著,所以说执著就是不执著。我不执著,你们执著,我随你们的执著,我自己绝对不执著,这是执著就是不执著,不执著就是执著;分别就是不分别,不分别就是分别。

  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相;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就是这个意思。因为世间人他用心意识,就是他一天到晚所用的是什么心?就是分别心、执著心,就是用这个东西,这叫凡夫。只有圣人才远离一切分别执著。我们今天学佛是转凡成圣,我们的目标是作圣作贤,所以要学随缘不变,随顺众生,你说这是什么,我也跟著你说什么,这是随缘;不变是什么?我自己心地决定清净,决定不分别、执著这些,我知道万法平等,知道万法皆空,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知道一切法了不可得。这是修学基本上的态度,无论修学哪一宗、哪一个法门,要明白这个事实的真相。最初方便要从哪里学起?从做人学起。三福里面的第一福决定不能离开的。人要是做不好,哪里能成佛作祖?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就是最完美的人,没有一丝毫缺陷的人。

  佛门古来的大德教诫新学,一定先从五德六和上做起。五德是以我们中国孔老夫子为典型、为模范。《论语》,弟子们赞叹夫子,夫子的德行,温良恭俭让。孔夫子在中国人的心目当中,历代尊称他为至圣先师,我们学夫子的什么?最重要的是学他的五德。这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之处,我们起心动念,时时刻刻要提醒我是不是温厚?温是温和、温柔,这是态度;心地厚道,我们从这里做起。良是善良,善良要以佛法的标准来讲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要不圆满,善良就有欠缺,就没能做好,没能做得圆满。在儒家讲五伦十义,是以这个标准来说善良。佛家这十善业道讲得我们更容易懂、更容易明了。第三个是恭慎,就是不但是戒忍,就是处世(我们日常办事)要小心、要谨慎,要以恭敬心来处世。俭是节俭。古今大圣、大贤生活都简单,愈是简单的生活(诸位要晓得)愈是自在,愈是真正幸福快乐。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许许多多的苦难,那些苦难从哪里来?是你自己找来的。你自己要是不去找这些苦,你不会受苦。生活实在讲很简单,但是天天要跟人家比赛,那你就苦了。明明这件衣服可以穿个十年、二十年,这十年、二十年可以不必做衣服,不要去花这些脑筋,也不要去浪费那些金钱。可是怎么样?听说今天又有新的样式出来,流行了,这个衣服不流行了。那个服装的设计师,举个例子,我们佛门讲的魔,那是魔!天天设计新花样,新花样是什么?昨天那个不流行了,今天这个流行,你就在他魔掌里头转,受尽辛苦,把你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他,都被他所转,魔掌!

  假如说房子整修一次也能够用个十来年,你家里所有一切用具很节俭的用,你除了一点生活费用开销之外,你还要什么开销?天天要买新样子,天天要淘汰旧的,那你就苦不堪言。这个苦是你自己找的,是你自己迷惑颠倒,被那些魔,那都是妖魔鬼怪,被他们在手上转。妖魔鬼怪太多了,你看不见,我看得很清楚。住的房子愈小愈好,大房子是房子住你,不是你住房子,你给房子做奴隶,天天去收拾,打扫环境,一天时间都浪费在这上面,多可怜!还自己以为很得意,我这个房子有多大,宫殿式的。其实我们一看是奴才,房子的奴才,房子的奴隶。真的家里面有个二十人、三十人,可以住个大房子,为什么?大家平分工作就很简单了,否则的话,你就是自讨苦吃。所以要多想一想!这想一想会开智慧,就真正觉悟、真正放下了。每天对房子照顾用个半小时就够了,超过半个小时,你得认真的考虑,我们就不能住这个地方,为什么?替它做奴才不值得,天天在伺候它。希望诸位从这里举一反三,事事物物我们都不要过分。

  再告诉诸位,最健康的饮食就是最单纯的饮食。我们大陆上乡下那些老百姓他们吃什么?天天吃一样的。现在还能吃到白米饭青菜,每天都一样,他长寿,他健康;每天做几十道菜的都短命,都吃了一身的毛病。所以最健康的饮食就是最单纯的饮食。你看牛、羊吃青草,身体多健康,不生病。这就告诉我们要节俭,节俭是性德,真正做到节俭,你自然就幸福快乐。一个人在这个世间,最大的幸福是心里头没有牵挂,没有负担,没有压力,你说这个生活多快乐,逍遥自在。特别是学道的人,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就行了,粗茶淡饭,无忧无虑,这是真正的人生,最快乐的人生,最幸福的人生。决不是世间名闻利养,那个名闻利养是害死人。

  所以人会生病,病怎么来的?都是胡思乱想来的。胡思乱想是一切疾病的根源。佛在大经上给我们说「一切法从心想生」。生老病死也是从心想生,你说这个念头多可怕。念头要纯,决定不能杂,妄想多了,你的毛病就多。所以心清净、身清净,百病不生。我常常在外面跑,也很苦,最大的苦是什么?就是人家请我吃饭,做好多菜给我吃。我晓得这东西不是好的饮食,是最坏的饮食,可是又不能不吃,不吃又得罪人,这很痛苦。吃了,回去之后吃泻药,你看我那个包包里头随身带著泻药,这是真的,这不是假话。我带著泻药是中药,是中药里面最好的泻药,三黄锭。

  人的身体就是跟机器一样,是一部机器,机器要保养得好,寿命就很长。疾病从哪里生的?我们从生理上来讲,这里面许许多多管道,用久了之后,里面脏的东西累积多了,它排泄不通,病就生了。如果这所有的管道天天给它清洗,洗得干干净净的,年岁老的跟年岁轻的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像汽车一样,新车跟老车是一样的,你保养得很好,它一点毛病都没有,一点障碍都没有,没有什么两样。怕的是你不懂得保养,陈年累月脏的东西累积在那,排泄不干净。所以你看医生治病,不管中医、西医,你去看病,头一句问你,你大便怎么样?大便如果不通,问题严重;大便要是通的话,没有大病,小病,小毛病,绝对不是重要的病。为什么?你的管道是正常的。如果不正常,这里面确确实实就有毛病了。所以身心健康,他只懂得生理,他不懂得心理。

  心清净是根本,生理清净那是治标,心又清净,身又清净,决定健康长寿,决定百病不生。这就是说,最节俭的生活就是最卫生的生活,就是健康长寿的生活。衣食住行统统要节俭。节俭什么?妄想少了,身心负担少了,心清净了,这比什么都重要。不要看看好像我这样也不如人家,那样也不如人家,爱面子,这个面子害死人!穿的衣服不流行了,人家笑话,这同修说穿出去不行,出去人家笑话。笑的时候笑死人,他死我不死,於我不相干,他要笑死让他死好了。节俭是圣贤人的美德。

  末后是忍让,处处都能够学忍、学让。《金刚经》是大乘佛法,虽然六度都讲到,但是特别强调的布施、忍辱。布施是修福,忍辱是成就。经文上明白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於忍」。这一切法最高的成佛、成菩萨,最小的,我们在世间建功立业,一切大小成就都在忍让。忍让决定不吃亏,决定得好处,这是夫子一生当中,示现给我们看的,教导我们的。你要真正知道它的好处,真正知道它的利益,你才肯学;你不知道事实真相,听了,不错是很好,自己还不愿意学,为什么?不知道它事实真相,也就是不知道它真正的好处,真正的利益。我们读书,我们研究、探讨,主要就是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我们的信心就坚定了,才会认真的去学习。这是做人基本的德行,一定要修学的。

  内德充实了,我们在这世间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人群。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接触社会大众?佛教给我们基本的原则是六和敬。佛说的「和」跟儒家所讲的「和」一个意思。佛说六和,儒家讲三和。前些年,我第一次到北京,那边有一些同修们带我去参观故宫。我看到故宫的建筑,故宫有三个大殿是主要的建筑。我们中国人俗话说金銮殿,但是它的匾额上不是金銮殿,最大的第一个大殿是太和殿,太和殿后面中和殿,最后面一个保和殿。你们想想这三个名词都是出在《易经》上,太和、中和、保和。

  清朝这些皇帝很聪明,用什么来治理国家?用和!朝野上下都和睦,所以它能够享国二百六十多年。到末年的时候不和了,不和国家就乱了,国也亡了,家也败了。所以我们中国人俗话常讲「家和万事兴」。你这个家会不会兴?看看你一家人和不和。你这公司行号会不会赚钱、会不会兴旺?看看老板、员工和不和就知道了。你这个国家的兴衰,看看你这个朝野能不能相和,如果朝野都相和,这个国家一定强盛,一定有前途。我看这三个匾额深受感动。古时候的国家领袖,实在不是简单人物,真有真实的智慧。

  清朝在最盛的时候,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代,宫廷里面念《无量寿经》,这有记载的,这是清朝皇室真是最高智慧。怎么样才和?建立共识,现在讲共识,使我们的思想、见解能够距离拉接近。他不用什么主义,也不用什么诏告、训诫,不用这些。在大陆上过去,统一中国这么大的幅员,每个人念《毛语录》;在我们台湾,我是军人,我们军中每天都要念《总统训示》,用这个建立共识。清朝皇帝了不起,用《无量寿经》来建立共识。那皇帝说,我也听佛的,大家都听佛的,这人心都平了。我们不是谁听谁的,我们都听佛的,佛是最有智慧的人,都听佛的。宫廷当中念《无量寿经》,一直到慈禧太后的时候把它废掉了,就不念了。诸位今天看看《无量寿经》,你就晓得《无量寿经》里面许许多多讲的大概是慈禧太后的毛病,她一听很不满意,这经上天天在骂我,所以不念了。这一不念,共识渐渐、渐渐就松懈掉,所以内部就不和,朝野也不和,导致於国家的灭亡,这些值得我们深思的。

  佛法僧团的建立,基本的戒律就是六和,六和第一个就是「见和同解」。换句话说,思想、见解一定要相同,我们才能够在一起共修,思想、见解不相同,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8-6-5 18:55:42

我们的福报不如古人;但是回头想一想,现在科技发达,我们的福报又超过古人。怎么说超过了古人?你要想听经有随身听,你一天可以听八个小时,没有人障碍你,随时随处都可以听;你要想念佛,一天也可以念八个小时,问题就是你自己用不用功!自己要用功,你的福报超过古人,自己不用功不如古人。科技发达带给我们很大的帮助,问题就是你会不会用。这就是不仅仅是增长信心,实在上讲是大家建立共识最好的一个方式,这是六和里面的基础。

  第二「戒和同修」。这个戒是讲守法,四个人在一起共住,守六和敬,每个人都遵守,这就是一个僧团。十方诸佛护念,一切善神拥护,这就是正法的道场。每个人都自动守法,不但遵守佛的教诫,持戒,诸位要记住它的含义非常深广,范围很大,绝对不是讲那几条的戒条,戒条之外,经典里面所有的教训统统要遵守。像《无量寿经》,佛在第三十二章到三十七章里面的教训很多很多,我们都要认真去反省,认真去改进,这都是在持戒范围之内。除这个之外,国家的宪法、法律,社会的道德、风俗习惯,全部都在其中。所以这是讲的摄善法戒、饶益众生戒,这都没有条文的,入境随俗,统统要遵守。

  所以持戒就是守法。僧团每个人都自动守法,僧团自然就和睦,自然就整齐,自然就有秩序。在佛门里面每个寺院有它的常住公约,这些都是因时、因人、因事而制定的,也可以时时来修改的,不断的改进才能建立一个完好的制度。发现有不方便的地方,或者发现有错误的地方,我们再开会把它改正过来。所以一个圆满的制度,不是一个人凭空去想像来制定的。想像只能够是一个草案,与事实决定不能完全相符。我在台北办佛陀教育基金会,今年是第六年了,我们的制度到现在才算是像个样子了。我们的章程、办事细则,每半年修改一次。检讨一次,修改一次,修了十几次,到现在看看像个样子了。有想不出来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不晓得事情怎么变化,所以一定要在事实里面经过考验,慢慢来修订、来修改。

  寺院里面的规约也是如此。如何便利常住共修?如何便利信徒们到我们这边来共修?统统要有规矩,要有秩序,这样子才能使人尊敬。大家要是尊敬这个道场,这个道场在这个地方才能真正产生弘法利生的效果。所以这是我们每位同修要共同努力的,决定不要以为我随便一点无所谓,你随便一点,你把道场形象破坏了,让外面初学或者没有学佛的看了起轻慢心,他就不会进来了;他不但不进来,他还在外面宣传,那个地方不像样子,不要去。他还劝别人不要来。我们自己造的罪业自己不知道。所以一定要守法,知道守法功德利益无有穷尽。不仅仅得利益,是利益一切众生。所以一切修行真的是建立在昨天我跟诸位说的,孝心、敬心、慈心,建立在这三心基础上。大乘佛法就是这三心的发扬光大。

  第三个「身同住」。同住是我们住在这一个道场。现代科技文明发达,众生物质生活的享受提高了,道场里面有许多的寮房,不但有寮房,而且每个寮房都还有套房。我们大家在这里共同享福,在这里共住,这修行试问能不能成就?我肯定的跟诸位同修说,决定不能成就。为什么不能成就?大家在一起规矩很像样子,进到房门,房门一关就不行,不像样了,放逸、懈怠、懒惰了,什么毛病都出来了。所以身和同住是怎么住法?我们中国古代的那个丛林不是盖不起寮房,那个寺院盖得大,哪有不能盖寮房的道理,为什么还在睡通铺、睡广单?通铺、广单能成就人。晚上睡觉也规规矩矩的,为什么?旁边都有人看到,白天有人看到,晚上有人看到,不敢放逸,不敢随便,他才能成就。一个人住一个房间就完了,白天像样子,晚上不像样子。

  你就晓得古人培养一个人、栽培一个人,用的心真是良苦。军队要不睡通铺会造反,为什么?他有什么秘密这个人跟那个人搞,那个人跟那个反,那问题来了。不但白天守规矩,睡觉也守规矩,白天是十目所示,十手所指,晚上也不例外,这样才能成就。晓得这个道理的人现在不多了,从前都晓得。大陆上现在有不少寺庙恢复,也有寺庙里头建寮房。我在香港听圣一法师跟我讲,他们也是一个出家人一个房间。圣一在大陆,对於寺庙的恢复很有贡献。他们曾经请教他,他极力反对,他说一定要住广单。他回到香港来告诉我,我非常赞成,百分之百的赞成。身和同住是要这样住法,一定要睡通铺,一定要睡广单。

  「口和无诤」。一定要离一切分别执著,一定要不见世间过;不但不见人的过失,世间过失都不见。所以一个真正修道人最好是不要看电视,不要听广播,也不要看报纸。为什么不要看?那些东西我不看都晓得,它里头内容我全都知道,远离这个,我们的心才得清净。念佛的时间都不够了,哪有时间去闲扯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都是世间的戏论,说得不好听的,都是一切染污。有一年,我们政府提倡文化复兴运动。有一天,我在方东美先生家里面,正好遇到教育部有几个官员去看方老师,向方老师请教:政府提倡文化复兴运动,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够达到目的?方先生听了他们的问题,沈默了有五分钟,非常严肃,然后才说,有。他这一说有,教育部这几位官员肃然恭敬在听,听他老人家指示。他说:第一个要把台湾所有报纸、杂志一律停刊,第二个广播、电视统统废掉。这教育部官员摇摇头,这个做不到,他说那就不要谈复兴文化了,那就不要谈,这些东西天天在做破坏中国固有文化,你不把这些拿掉,你怎么复兴?

  所以我们今天思想的染污,精神的染污,心理的染污,这都是染污!你每天还要去染污吗?染污的已经够苦了,还要再加染污,不得了!这学佛学清净心,这清净心怎么修法?没法子修,这讲真话。我们要很冷静的去想一想,然后才知道我们把这个东西舍弃了好,舍弃了,心里真正是清凉自在,为什么?每天天下太平,世间无事。你接触这东西,这个天下大乱,乱得不得了!你每天生活在紧张恐怖之中。天天来问我:今天天下没事!我什么也没看到,也没听到,每天天下太平。所以接触这些东西不是好事情。有时间为什么每天不读经?为什么每天不去读古书,跟古人交朋友?尚友古人!跟古人交朋友,跟诸佛菩萨交朋友,久而久之,不知不觉就变成圣人,变成贤人,变成佛菩萨,自己还不知道,这好!所以才能真正离开一切争论。

  底下是「意和同悦」,就是我们常讲的法喜充满。学佛,实在讲眼前所得到的好处就是法喜,如果法喜得不到,我们的修学一定有毛病,一定有错误,一定有偏差。如果修学的如理如法,必定得到法喜,得法喜就是真的离苦得乐;如果连这一点效果都得不到,我们的佛法就白学了。我们在佛法里头用了这么多时间,用这么多精神,那都叫浪费了。所以最低限度得法喜,得清净心,得真实智慧。有真实智慧,你才能解决现在所有的问题,这是佛法教给我们的。

  第六个是「利和同均」。这一条非常重要。这六和当中,每一条都重要,讲到最重要的六和里头两条最重要:一个是见和同解,一个是利和同均。见解相同,大家有了共识,利和同均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社会财富的分配很接近,这个社会就会安定。凡是社会有动乱、不安定,决定是财富分配不均,高低悬殊太大,就会出问题。小从家庭,大到国家、到世界,如果我们想这个世界能够得到永久的和平,那就是全世界每个国家民族财富的分配大致上相差不多,世界就会永久和平。所以富有的要帮助贫穷的,为什么要帮助他?能够得到社会的安定。社会安定,大家享福,不至於有动乱,不至於有战争。一个小家庭或者一个小公司,财富分配平均,你这个公司、家庭一定兴旺,每个成员一定非常勤奋努力工作。为什么?他得来的报酬是均等的,他才真正生欢喜,真正肯做!所以这是利同均。

  我在大陆上接触不少共产党的干部,我告诉他们,这佛教是共产党,三千年前就讲利益同均。共产党要学佛,不学佛不是共产党,这是真的、是事实。所以一个道场所有一切供养归常住,每个人生活所需,常住供给。真正做到了,哪一个不服,哪一个不欢喜,哪一个人会愿意离开?我们自己要真正觉悟,要真正做到。家庭如此,你们做事情,公司行号也是如此,向这个目标努力去做,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我在台湾佛陀教育基金会就是这个做法,一点一滴统统归常住。我要用什么东西,他们常住支给我。我在此地达拉斯这个道场,我在外面讲经,你们所供养我的,如果你们供养我的支票,因为你支票上有地址、有名字,我缴到公家,他会寄收据给你们。你们供养我的现金,名字、地址都没有。我这个人头脑很简单,不记人也不记名字,你供养我,第二次我想都想不起来了。我也记不得,我不愿意记这个东西,我都不知道,换句话说,收据就没办法给你了,统统归常住,点滴归公。我们财务公开,我让每个人都知道,大家心就服了!我不是特权阶级,要从自己本身去做。

  佛教给我们这么做,我就把它做到。我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缺乏。实在讲,我在美国这么多年,我自己没有用钱的机会,我要什么东西,你们知道都买来给我了,没有用钱的机会!有一天,有几个同修与我到旧金山中国城,到那个地方买中药,买了九块钱。我说你让我在这里开开洋荤,让我用用钱,我没有用过钱。去买了九块钱的药,他们都要替我付,没有用钱的地方;到什么地方去讲经,人家飞机票统统准备好了,没用钱的地方。所以钱点滴归公。在台湾统统去印经,跟大家广结善缘,因为我知道因果,「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要不了道,我的钱都分配给你们,你们都印经,都得利,你们大家替我还,我不要还;我要成就了,那你们都有福报,我不成就,我不要还债,你们大家替我还债,我没有用。这都要把它算得清清楚楚,所以我很自在很快乐。

  人家问我,我说我是这个世间最快乐的人。我要不快乐,我就不敢在此地劝你们学佛。学佛得到真正的自在快乐。也有人说,法师你出家了,我们在家不同!出家、在家一样的,没有两样。问题你肯不肯做?你相不相信佛所讲的话?你真肯相信,真肯做,诸位要晓得,你的财用从哪里来的,从布施得来的。财布施,果报得财富;法布施,果报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果报得健康长寿。你天天修这三种布施,布施得干干净净,你这三种福报是圆圆满满,一丝毫不欠缺,真的。

  现在台湾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心想事成」,心一想事情就成了,不要操一点心。这两年达拉斯想一个道场就想成了。我一点都不操心,钱财没操心,建筑没操心,从开始建筑动工一直到完成,我看都没有看一眼,都在外面弘法,看都没看一眼,一直到建成。破土我参加了一下,成功的时候我去开一下幕,就了事,这当中什么都不知道。不过还好,他们每个星期用录影带去录一下整个建筑的过程,有一套录影带我还没看。他们要给我看一下,我还没看,这是很好的纪念。不操一点心,这多自在、多快乐!

  你说这个快乐自在从哪来的?不是我命里头有的。翁阳春居士在此地,他会算命。我是个短命又没有福报,多少算命先生给我看相算命,我知道过不了四十五岁,我很相信。所以这一点福报长寿,都是这一生从佛法里面修来的,也就是听佛菩萨的话,相信经典,依教奉行,得到殊胜的果报。所以给你们讲经,这不算讲经,这讲演。要依释迦牟尼佛三转法轮来说,我本身作证转,本身就是证明。所以学佛真正的好处,真实的好处,我常讲不老、不病、不死。世间什么法门求不到,我们佛法能求到。只要真正百分之百的依从经典,依教修行,真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有求必应就是心想事成。今天我在此地把五德、六和介绍给诸位,这是我们最基本的修学。五德是修内德,六和是与大众共处,与你的家人共处,与你的同事共处,与你的亲戚朋友共处,与社会群众共处,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正航cq 发表于 2018-6-6 09:56:27

阿弥陀佛
请问‘怎样入佛法之门’全集可以在哪里获得?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怎样入佛法之门(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