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公上人]净公上人:不能知道太多
摘自《学佛社区网文章集锦》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净公上人:不能知道太多,知道太多东西心是杂的、心是乱的
时间:2014-6-22 6:55:26作者:净公上人来源:学佛社区网13789查看:550评论:0
http://xf.jzfjw.cn/upFiles/infoImg/2014062225148267.jpg
(图片来源:江浙佛教网 制图:区燕)
儒家四书五经也是教你一门,私塾老先生教书是教你一门。但是童蒙的时代他可能教你学很多门,但是一定是一门一门的学。童蒙教你背书,不讲解,背了管什么用?会开悟。
背书的目的不是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孔子都不赞成。一定要有悟处,悟处是什么?活的,活的才管用。孔老夫子开悟了,他讲的东西跟佛没有两样。
你看,孔子的学生问孝,什么叫孝?什么叫仁?这都孔子常常讲的,孔子答复学生,每个学生答复的不一样。这是什么?活的,它不是死的。现在学校考卷都一样的,标准都一样的,这不行,多少天才被埋没掉。
悟得深的人答得深,悟得浅的人答得浅,所以夫子对每个学生,看到他们的根性,你是什么根性给你怎么讲法。学了之后,活学活用,他就落实在生活上、就落实在工作上,处事待人接物他全用上了。
近代我们看到海贤老和尚,去年才往生的,这个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没有人说,我知道,我看盘片我看出来了。他不认识字,一生的工作是种田,是农民。
没有做过经忏佛事,没有做过法会,小庙每天早晚就是拜佛,烧香、拜佛、念佛,没有其它的任何活动。天亮,早饭吃完之后,田里面工作,那工作是什么?修戒定慧、修六度、修普贤十愿,别人看不出来。
这个盘片我看了三十多遍,这本《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他全做到了。所以我告诉大家,那个盘片是我们《大乘无量寿经》的总结,要把它当作一部经来看。我劝大家一天看三遍,一年不要中断,每天念一万声佛号,一万声佛号大概要两个小时。
每天看三遍,你看上一年,你的心就定了,定生慧。所以,不能知道太多,知道太多东西心是杂的、心是乱的,生什么?生烦恼。清净心生智慧,平等心生智慧。
所以中国从前教学生背书是修定,这个意思一定要搞清楚。背书你就不会胡思乱想了,不背书你会胡思乱想,教你背书。那个背熟了,背得很熟那是附带的,那是附作用,正的作用是叫你把妄想杂念打掉,是修定的一种方法。
如果真的能够定上十年,海贤就一句阿弥陀佛,他不认识字,没有听过经,也没有读过经,他什么都知道。师父教导他,不许说,他也很老实很听话,他就不说。偶尔露一点,一般人看不出来,极高明而道中庸。
文章恭录—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50集2014/05/11标签:净公上人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去恶就善。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阿弥陀佛
存画曰‘大智若愚’、‘一言难尽’、‘天地无言而无不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