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觉 发表于 2018-5-10 13:18:44

中道之法名为佛性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七·师子吼菩萨品》
善男子。汝问云何为佛性者。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善男子。佛性者名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智慧。所言空者不见空与不空。智者见空及与不空。常与无常苦之与乐我与无我。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谓大涅槃。乃至无我者即是生死。我者谓大涅槃。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不名中道。乃至见一切无我。不见我者不名中道。中道者名为佛性。以是义故。佛性常恒无有变易。无明覆故令诸众生不能得见。声闻缘觉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乃至见一切无我不见于我。以是义故。不得第一义空。不得第一义空故不行中道。无中道故不见佛性。善男子。不见中道者凡有三种。一者定乐行。二者定苦行。三者苦乐行。定乐行者。所谓菩萨摩诃萨怜愍一切诸众生故。虽复处在阿鼻地狱如三禅乐。定苦行者。谓诸凡夫。苦乐行者。谓声闻缘觉。声闻缘觉行于苦乐作中道想。以是义故。虽有佛性而不能见。如汝所问以何义故。名佛性者。善男子。佛性者。即是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道种子。复次善男子。道有三种。谓下上中。下者梵天无常谬见是常。上者生死无常谬见是常。三宝是常横计无常。何故名上。能得最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中者名第一义空。无常见无常常见于常。第一义空不名为下。何以故。一切凡夫所不得故。不名为上。何以故。即是下故。诸佛菩萨所修之道不上不下。以是义故。名为中道。
复次善男子。生死本际凡有二种。一者无明。二者有爱。是二中间则有生老病死之苦。是名中道。如是中道能破生死故名为中。以是义故。中道之法名为佛性。是故佛性常乐我净。以诸众生不能见故。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佛性实非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善男子。譬如贫人家有宝藏是人不见。以不见故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有善知识而语之言。汝舍宅中有金宝藏。何故如是贫穷困苦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即以方便令彼得见以得见故是人即得常乐我净。佛性亦尔。众生不见。以不见故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有善知识诸佛菩萨。以方便力种种教告令彼得见。以得见故众生即得常乐我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道之法名为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