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8-3-31 08:06:16

复张伯岩居士书南无阿弥陀佛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控制占有。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复张伯岩居士书





  息战书,略阅一遍。江神童,可谓非常之人,抱非常之志。拟欲作非常之事,普令天下
人民,同得非常之常道。实为千古希有。若非圣贤再世,便是菩萨示生。其生也,必非聊尔。
而天下万国,当由此长夜洪钟,通皆震醒。由兹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自利利他,
视人犹已。同归无我之域,共享大同之风。光老矣,恐不及见。不妨预为万国贺,虽然,其
立法犹有不合时机处。光无知无识,何敢评论江君著述。而知己人前,不妨一为商搉,谅无
罪责见加耳。当今世道人心,坏至极点。欲挽救之,但以五教圣贤道德为训。此唯能转变天
机深者。若中下之人,任汝说得唇敝舌焦,彼纵能领会,亦与自心了无干涉。况不领会者,
居其多半乎。则用力多而收效鲜矣。欲万国共敦此谊,除非万国之人,皆属上等天姿,欲力
求圣贤之道,而未得其门径者,方有实益也。否则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卫武公早言之于二
千余年前矣。江神童可谓知体而不知用,得根本智而未明差别智也。又其设会之法,范围过
大。恐无此汪洋支费,不落空谈,亦属有始无终。又此种大会,何可特设女会。女会一立,
将必全国女人,戮力争权,事事皆须男女一体。果皆如虞之二妃,周之三太,则实为大幸。
否则其弊有不可胜言者。以天生非常之奇人,而开此弊端,实为不慧所痛惜。吾尝谓治国平
天下之权,女人操得一大半。以相夫教子于家庭之中,俾有天姿者,即可希圣希贤,大立德
业。无天姿者,亦可循规蹈矩,作一善良人民。何其未虑及此。又其论佛教,亦大有失言之
弊。若上等人闻之,当必汲汲以求其戒定慧空。若下等人闻之,或致欲人其人,火其书者,
相继而起。当此杀劫炽盛之时,不以佛之慈周无形,悲拔三世之道,为救国救民第一要义为
训。而发挥伪佛教,即以弃伦物,谈祸福为证。夫因果报应,乃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
度脱众生之大权。当此人心陷溺之际。正宜倡明因果报应,使中下之人,虽欲为恶而有所不
敢,虽欲不为善而有所不能。而反破斥谈祸福为伪,为所痛恨。岂真知佛教哉。夫弃伦物谈
祸福,何尝无伪,又何尝无真。而概以伪目之,则释迦如来便成罪魁。自佛以下,何堪再论。
若曰诸贤所辟者迹,未知其真,则吾无间然。而谓诸贤辟者是伪,则过在佛教,不在诸贤。
充所谓伪佛教之词,则非灭除佛教,唯留戒定慧空不可也。夫戒定慧空,佛未出世,法未东
来,固巳充塞宇宙,无少欠缺。而尧舜周孔之圣,亦未发明。迨至佛教东来,则方知吾人日
在戒定慧空中过活,从生至死,不能出乎其外。而无端怖头狂走,为可怜耳。医家治病,急
则治标,缓则治本。譬如有人咽喉壅肿,饮食难入,气息难出。必先消其肿,然后方可按其
病原,调理脏腑。若不先消其肿,则人将立毙。纵有治本之良方妙药,将何所施。因果者,
即今日消肿之妙法也。然因果一法,标本统治。初机依之,可以改恶修善。通人依之,可以
断惑证真。乃彻上彻下,从博地凡夫,以至圆满佛果,皆不能离者。岂徒治标而已哉。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复张伯岩居士书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