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十一】卍南无阿弥陀佛
摘自《李炳南教授论语讲记》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495)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齐景公问政。齐桓公因为有管仲保他而称霸天下,景公则是晏子所保。齐国大夫陈恒的先人陈完,在陈国乱后投奔齐国,陈完人很好,有人预言:五世其昌,到了陈恒受百姓爱戴,齐君却只重视享受,大失人心。百姓失心,朝廷也乱,家也乱。想世界大同,就必须用中国文化。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问政治如何整齐能作主?孔子对曰,五伦有十层义务,为君者行君道,国君主要在仁,臣者行臣道,父守父道,子守子道,这样就即行了。景公跟晏子学了许多,也知道这个道理。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景公说「善哉」,说得很对,我很相信,若君不仁,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国家虽有食,谁去吃?因为全乱了,还有心去吃吗?吃也吃不到心里去。五伦社会,全在个人,若父慈子不孝,或父不慈子孝,还可以,若父不父,子不子,就乱了。有一家祖父、父亲、孙子三辈出外采薪,回来晚了想求速速返家吃饭。祖父老了走得慢,父亲骂说:「你这老东西,不会走快些吗?」孙子在后面也说:「你这东西,有儿子骂父亲的道理吗?」因果不爽。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