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8-2-21 18:41:08

师曰。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师曰。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无生。我说本自不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汝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住妙用恒沙。简礼辞归阙。表上师语。帝咨美久之。寻遣使赐袈裟瓶钵等。谕天子向慕之意。
  ⊙(丙午) 大通禅师神秀入寂。中书令张说制碑曰。撰夫总四大者成乎身矣。立万始者主乎心矣。身是虚哉。即身见空始同妙用。心非实也。观心若幻乃等真如。名数入焉妙本乖。言说出焉真宗隐。故如来有意传要道力持至德。万劫而遥付法印。一念而顿授佛身。谁其弘之。实大通禅师其人也。禅师尊称大通。讳神秀。本姓李...(第1613-01部~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一卷~第十八卷)-002)


...[王*車]璖钵奉上。悉皆不受。时北方毗沙门天王告三天王言。我念往昔。青色诸天将四石器来奉我等。可用受食。时别有一天子名毗卢遮那。白言。仁等慎勿于此石器受食。但供养如来。当有如来号释迦牟尼出世。宜将此四石钵奉彼如来。时四天王共将四石钵奉佛。世尊念。四天王以信净心奉我四钵。若我于一人边受。余各有恨。我今总受四钵。持作一钵。次第相重安置左手右手按下。合成一钵。外有四唇。而说偈言。我昔功德诸果满。以发哀愍清净心。是故今四大天王清净牢固施我钵。
锡杖
  梵云隙弃罗。此云锡杖。锡杖经云。佛告比丘。应受持锡杖。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又名智杖。又名德杖。彰显智行功德本故。迦叶白佛。何名锡杖。佛言。锡者。轻也。依倚是杖除烦恼出三界故。锡明也。得智明故。锡醒也。醒悟苦空三界结究故。锡疏也。谓持者与五欲疏断故。二股六环是迦叶佛制。四股十二环是释迦佛制。
主杖
  十诵律云。佛听蓄杖。...(第1614部~百丈清规八卷)


...尘而成。其体是一故不可言异。泥团微尘若定是一。则无所分别故。不可言非异。乃喻从真起妄妄灭真显。金为庄严具。其喻亦然。然后合法。
  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 此明法非一异。谓诸转识与藏识若异者。彼无明风熏动之时。藏识之体应不随缘则堕常见。然藏识是善不善因。非不随缘也。若不异者。转识灭时藏识亦应灭则堕断见。然藏识真相终不可灭。盖众生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心与无明俱无形相不相舍离。而心非动性。若无明灭相续则灭。而智性不坏也。
  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识灭者。藏识则灭。大慧。藏识灭者。若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此明真妄灭不灭所以也。上言转识灭藏识不灭。已显其非异非不异。犹恐大慧未达深意。故复告云。真相不灭但业相灭。盖真是不变之性。本离生灭。业是无明虚妄之相。故有生灭。既反妄归真。则妄灭而真不灭也。真若有灭。何异...(第1617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八卷)


...远离行。凡所有相皆不能着。或时为说身通变化。或离一身为多。或合多身为一。闻如是说心有所入。菩萨知彼缘觉种性。当为说此缘觉乘法也。
  大慧。彼如来乘无间种性有四种。谓自性法无间种性。离自性法无间种性。得自觉圣无间种性。外刹殊胜无间种性。大慧。若闻此四事一一说时。及说自心现身财建立不思议境界时。心不惊怖者。是名如来乘无间种性相 如来种性无间者。谓其性圆融无碍也。言四种者。一自性法即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也。二离自性法。谓此性离性执也。三得自觉圣。即如来究竟觉智也。四外刹殊胜。谓如来悲愿严土摄生。种种殊胜也。入楞伽云。所证法有三种者。合自性法离自性法为一。此三种即法报应三身也。及说自心现身财等者。入楞伽云。闻自心所现身财建立阿赖耶识不思议境。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此是如来乘性。
  大慧。不定种性者。谓说彼三种时。随说而入随彼而成。大慧。此是初治地者。谓种性建立。为超入无所有地故。作是建立...(第1617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八卷)


...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此断释迦然灯授受之疑。谓善现迷己所证离着固已得矣。而如来又恐善现疑佛昔受然灯之记于法实有所得。故兴此问。善现答以实无所得。是无疑矣。然灯者。大论云。然灯生时身光如灯。以至成佛亦名然灯。
六断严土违于不取疑 此疑亦从第三疑中不可取而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问意以菩萨修六度万行。庄严净土现身说法。是有所取云何不取。答意以菩萨虽修行严土。行乃无作。土亦非严。非严而严。故曰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既而如来又告善现云为菩萨者应如是生清净心。乃非取而取。如维摩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斯之谓也。若于六尘生着不名清净。故又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七断受得报身有取疑 此疑亦从第三疑中不可取而来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须弥山者。梵语须弥卢。华言妙高。此山四宝所成。高出众山之上。故称山王。佛之报身远离诸漏。名之为非。尊崇奇特名之为大。佛之问意。以圣人...(第1619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一卷)


...
终缁门警训卷第四
漉囊教意
  钞云。物虽轻小所为极大。出家慈济厥意在此。今上品高行尚饮虫水。况诸不肖焉可言哉。故律中为重虫命。偏制饮用。二戒由事常现。有用者多数故也。记云。出家之人修慈为本。慈名与乐。无杀为先。物类虽微保命无异。此乃行慈之具。济物之缘。大行由是而生。至道因兹而克。同俦负识勿以为轻。
引大教说净以斥倚滥
  资持引地持论云。菩萨先于一切所畜资具。为非净故。以清净心舍与十方诸佛菩萨。如比丘将现前衣物。舍与和尚阇黎等。涅槃云。虽听受畜要须净施。笃信檀越是也。今时讲学专务利名。不耻五邪。多畜八秽。但随浮俗。岂念圣言。自下坛场经多夏腊。至于净法一未沾身。宁知日用所资无非秽物。箱囊所积并是犯财。慢法欺心自贻伊戚。学律者知而故犯。余宗者固不足言。谁知报逐心成。岂信果由种结。现见袈裟离体。当来铁叶缠身。为人则生处贫穷衣裳垢秽。为畜则堕于不净毛羽腥臊。况大小两乘通名...(第1625部~缁门警训十卷)


...可及。曰此是诸佛诸祖寿命更莫疑也。既无相貌还有大小么。既无大小还有边际么。无边际故无内外。无内外故无远近。无远近故无彼此。无彼此则无往来。无往来则无生死。无生死则无古今。无古今则无迷悟。无迷悟则无凡圣。无凡圣则无染净。无染净则无是非。无是非则一切名言俱不可得。既总无如是一切根境一切妄念。乃至种种相貌种种名言俱不可得。此岂非本来空寂本来无物也。然诸法皆空之处虚知不昧。不同无情性。自神解此是汝空寂虚知清净心体。而此清净公上人寂之心。是三世诸佛胜净明心。亦是众生本源觉性。悟此而守之者。坐一如而不动解脱。迷此而背之者。往六趣而长劫轮回故云。迷一心而往六趣者去也动也。悟法界而复一心者来也静也。虽迷悟之有殊。乃本源则一也。所以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而此空寂之心在圣而不增在凡而不减。故云。在圣智而不耀。隐凡心而不昧。既不增于圣不少于凡。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汝若信得及疑情顿息。出丈...(第1626部~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一卷)


...。当于其日。阿须伦与忉利天共斗。或天得胜。阿须伦不如。或阿须伦得胜。诸天不如。尔时世尊以天眼观见长者心。或时悭心得胜施心不如。或时施心得胜悭心不如。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施与战同处  此德智不誉
  施时亦战时  此事二俱等
  长者遥闻内怀惭愧。如来所说正谓我身。即出好氎持用为施。难降长者出五百两金持用惠施。心开意解各见道迹也。
  人遭百千变  等除憍慢怨
  时施清净心  健夫最为胜
  人遭百千变等除憍慢怨者。学人在家恋着财业。众事愦乱心不一定。人欲修道当离家业。除去憍慢不兴想着。乃得惠施不望其报。谦恭卑下修德之本。轻人贵己殃祸之灾。是以教人闲静之处。然后乃得修于道真。是故说曰人遭百千变等除憍慢怨也。时施清净心健夫最为胜者。施有五时获五功德。除去憍慢自大之心。意常清净不怀秽浊。是故说曰时施清净心健夫最为胜也。
  忍少得胜多  戒胜懈怠多
  有信惠施者  后身受善报
  忍少得胜多戒胜懈怠多者。多有众生信心极少。嗔恚隆炽持戒忍辱亦复少少耳。以能行忍则胜怨仇。持戒之人胜懈怠者。犹如阿那律一有施德与辟支佛。九十劫中未曾趣恶道。后生释种家。佛并父弟。出家学道成其道果。是故说曰忍少得胜多戒胜懈怠多有信惠施者后身受善报也。
  快哉大福报  所愿皆全成
  速得第一灭...(第1314部~出曜经二十卷-002)


...殃。虽遭佛世遭善知识与贤圣相遇。不肯受慧分别义趣。是故说曰自陷人形卑懈怠不解慧也。
  乱观及正观  皆由意所生
  能觉知心观  愚心数数乱
  乱观及正观皆由意所生者。所谓乱观者欲观恚观无明观。行人离此诸观习于正观。正观定意超越殊胜众定中尊。自非圣人漏尽无著得此观定。是故说曰乱观及正观皆由意所生也。能觉知心观愚心数数乱者。进学之人当习出要之观。空无想无愿观。洗除心垢舍世八事。修清净心解诸相好。一一虚寂。所说教诫殊胜难及。四谛如尔昼夜修习愚人执惑数数意乱。犹甘美浆愚谓辛苦。岂须圣人擘口与之。执意迷误难革如斯。是故说曰能觉知心观愚心数数乱也。
  智者如是观  念者专为行
  咄嗟意无著  唯佛能灭此
  智者如是观念者专为行者。所谓智者演说微吐。或畅疑遣难豫明人情。处在大众独步无侣。数问郡党谁有疑惑。吾当以大慧之火。焚烧汝等犹豫之聚。随时观察意不错乱。学人...(第1314部~出曜经二十卷-002)


...于向下。脱身上氎。授与比丘。比丘咒愿。持至佛所。佛言比丘。持此氎来。比丘授佛。佛自手受此氎垢污。时王众会。微心嫌佛受此垢氎。佛知众心。而告之言。我观此会清净大施。无过于此以氎施者。大众闻已。莫不悚然。夫人欢喜。即脱己身所著严饰璎珞宝衣。送与陀腻羁。王亦喜悦。脱身衣服。送与其夫。命令诣会。毗婆尸佛。广为大众。说微妙法。时会大众。得度者众。佛告阿难。欲知尔时贫穷女人陀腻羁者。今叔离比丘尼是。由于尔时以清净心氎布施故。九十一劫所生之处。常与氎生无所乏少。随意悉得缘于彼佛。闻深妙法。愿解脱故。今得遇我。成阿罗汉。是故汝等。应勤精进闻法布施。佛说是时。得道者众。莫不欢喜。顶戴奉行。
迦旃延教老母卖贫缘品第二十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阿梨提国。时彼国中。有一长者。多财饶宝。悭贪暴恶。无有慈心。时有一婢。晨夜走使。不得宁处。小有违失。便受鞭捶。衣不蔽形。食不充体。年老困悴。思死不得。时适持...(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十三卷-001)


...。而祠我为数语不改。兄弟相将。遂避此处。更到一小龙住处。名屯度脾。屯度脾龙。昼夜嗔恚。恶口骂詈。大达语言。汝莫嗔恚。比尔还去。优婆大达。极大忿怒。而语之言。唯汝小龙。常食虾蟆。我若吐气。吹汝眷属。皆使消灭。大达语弟。莫作嗔恚。我等今当还向本处。迦尸国王。渴仰我等。迦尸国王。作是言曰。二龙若来。随其所须。以乳酪祀。更不杀生。龙王闻已。即还本处。于是大达。而作是偈言。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8-2-21 18:44:06


  尽共合和至心听  极善清净心数法
  菩萨本缘所说事  今佛显现故昔偈
  天中之天三佛陀  如来在世诸比丘
  更出恶言相讥毁  大悲见闻如此言
  集比丘僧作是说  诸比丘依我出家
  非法之事不应作  汝等各各作粗语
  更相诽谤自毁害  汝不闻知求菩提
  修集慈忍难苦行  汝等若欲依佛法
  应当奉行六和敬  智者善听学佛道
  为欲利益安众生  普于一切不恼害
  修...(第1322部~杂宝藏经八卷)


... 修行决定分
  诸有明智者  应作正方便
  信勤勿懈怠  常起欲惭愧
  于诸梵行者  常当爱恭敬
  自守修净戒  威仪令安谛
  假使得利养  少欲知止足
  易满亦易养  适身知量食
  亦如人膏车  不为贪味故
  晓了一切有  所生悉过患
  思惟善观察  三有如火然
  如彼重病人  信受医方疗
  闻善知识说  观察谛思惟
  常以清净心  系身莫放逸
  寂嘿少言说  宴坐思实义
  丘圹林树间  闲居修远离
  无事乐山岩  窟中露地坐
  树下敷草叶  如是清净住
  修行内思惟  勤习无休懈
  专精求己利  远离退住过
  必能得升进  决定功德分
  修行勤方便  具足诸善根
  我以少慧力  略说诸法性
  如其究竟义  十力智境界
修行方便道不净观退分第九
...(第1334部~达摩多罗禅经二卷)


... 亦勿大开口
  坐不得垂足  行亦不挑臂
  不与女同乘  亦不同坐卧
  诸所不律事  人见心不喜
  一切人既睹  远离而不敬
  人问于道路  不得一手指
  双手而指之  示其道所至
  凡所诸行步  不弄臂作声
  亦勿妄弹指  威仪如是守
  师虽已化灭  四仪应当学
  奉戒行不轻  决定获圣果
  菩萨行无量  所说无有边
  当以清净心  决定而奉行
  于一昼一夜  分之各三时
  行道普忏悔  住佛菩提心
  菩提心自住  亦令他获得
  佛子住学戒  一心如是持
  佛戒体清净  不见有纤毫
  恒作如是行  彼福无有量
  无始为有情  行行而不别
  如是为有情  化令一切觉
  当知善知识  如命不可舍
  菩萨戒最上  大乘法亦尔
  解脱依师学  而能生吉祥
...(第1347部~菩提行经四卷)


... 增长于罪苦
  上事业不修  彼下不求胜
  三种事应知  由业烦恼力
  将来之恶因  于此云何作
  世间之烦恼  拘人不自由
  我如人不能  是故我无作
  下业之所修  云何令安住
  当观我无我  而此我所作
  一滴之甘露  鸟食变金翅
  我意谓微劣  能脱少苦难
  嗔作无心难  以不善罪故
  无心见发起  广大胜难及
  是故清净心  颂作此文句
  使知彼三界  我远离戏论
  我得胜一切  无人能胜我
  我今而自知  是佛师子子
  有情离我人  而彼得最上
  不降懈怠冤  懈怠冤自降
  以恶趣所牵  身善速破坏
  由仆从愚恶  寄食而受瘦
  彼受于一切  修行住我慢
  而此得名声  下劣云何说
  如是若勇猛  自胜彼冤家
  勇猛行此修  慢冤而不胜
...(第1347部~菩提行经四卷)


...肩臂。诸恶律仪以为长爪。忍受结业以为两乳。不知厌足[月*逄]胀洪大以为其腹。睡悔深黑以为其脐。多欲贪爱以为阴尻。十八诸界以为两髀。非法欲恶欲以为两膝。我见人见以为脚足。无惭大象垢秽湿皮以为衣服。无愧青恶污腻粗褐以为其被坐结使床。众结罗刹以为侍从处。彼烦恼诸恶罗刹。大众之中虽有千舌说其过罪不能令尽。又见无明罗刹。死封印轮在傍旋转。世间智人见而振悚。菩萨尔时倍加精进。获得增上一心定意。发大喜踊寻时次第清净心生。得不动地。坚立之脚即趣无明罗刹之所。到无恼地平正之处。除诸嗔忿嫌恨毒心棘刺沙石。八法尘土慈雨灌注。以洒于地生诸善根。清茂软草善根安乐。以为二足四摄之法。坚持于足与众超异。以定左手总六十二见之大乱发。以智右手拔于利剑。以诸众生不请之心。大师子吼高声唱言。我于无量佛所。积集善法以大乘车誓度一切。无量劫中精进之果今以成就。一切众生为生死大火之所焚烧。我今应当为其除灭摧伏结贼断诸行脉。为出世道拔...(第1362部~无明罗刹经一卷)


...获斯胜妙果
  若人生世间  而得作国王
  具足诸色相  上妙缯彩衣
  种种殊胜香  随身恒受用
  皆因施佛衣  成就如斯报
  若有生天界  种种宝庄严
  身挂珠璎珞  头戴宝玉冠
  耳镮及腕钏  如是富快乐
  施佛庄严具  获天胜妙果
  若作大国王  身相广严饰
  璎珞摩尼珠  玎珰声响亮
  亦是三宝田  布施庄严具
  智者清净心  施佛花鬘等
  天上及人间  恒获于快乐
  复生后报中
  成就七觉花  复生天山地
  而为帝释主  与彼诸眷属
  游嬉于园林  种种花供养
  而获如是果  琉璃真珠宝
  金银青绿等  庄严于伞盖
  团圆如满月  若王若大臣
  而用覆头顶  如佛说此因
  施盖获斯报  解脱贪忧恼
  无病恒安乐  复作世间王
  亦是施盖报...(第1368部~贤圣集伽陀一百颂一卷)


...胝劫为求菩提。舍自身命妻子财宝。难作能作行大精进。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行愿圆满住菩提树。证真实法殷勤保重。时有魔王领恶军兵而来障碍。以明咒力彼等降伏。我所思惟往昔魔侣降彼随喜。过去冤家而自破坏。我今说明破坏魔军。大明咒曰。
  怛[寧*也]他(引)护噜护噜赞拏(引)礼摩(引)邓诣娑嚩(二合引)贺。
  无能胜菩萨说此明时。变身为天女像。住立魔前生悲愍心。合掌顶上说如是言。
  菩萨清净心  如我说胜义
  大智大光明  永断愚痴暗
  往昔求菩提  魔军今已降
  降彼魔众已  而获大无畏
  永出于世间  决定成正觉
  为彼天人师  速疾度群品
  汝等一切见  心生大欢喜
  魔王诸眷属  无蹈尼连岸
  今以明咒力  破彼烦恼盖
  是时无能胜菩萨。以微妙梵音声遍十方。即说明曰。
  怛儞野(二合)他(引)阿[口*爾]旦惹...(第1370部~无能胜大明陀罗尼经一卷)


...
  出离垢菩萨所问经(显说一条行)
  诸菩萨从空中下往昔为女人以发菩提愿故现身转为男子。
  尔时佛告净光夫人言。夫人当知。若有女人以一行故。速得舍离女人之身。受丈夫身。何者一行。以坚固愿发起无上菩提之心。何以故。夫人当知。菩提心者是大丈夫。是大男子非容易心。故能远离阿罗汉行。摧伏一切诸魔外道。于三界中最为无上。断除一切烦恼习气。若有女人正念归佛。起菩提心。无复更受女人之身。清净心故。回此女身转成男子。如是善根回施一切女人。以此回施功德故。亦皆回向无上菩提。夫人当知。以一行愿故。速离女人转成男子。时于此会虚空之中。有诸菩萨来至佛所顶礼佛足。退坐一面。是诸菩萨往昔皆是女人。现身转为男子。于时会中是诸菩萨。见诸往昔夫婿蒙放出家者。各相慰言。汝等是我善知识故。速发无上菩提之心。诸佛出世难可值遇。修功德因会缘甚难。若于众生起大慈悲。发起无上菩提心者。则得成就圆满供养过去现在未...(第1373部~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三卷)


...王及夫人与胜鬘书。略赞如来无量功德。即遣内人名旃提罗。使人奉书至阿踰阇国。入其宫内敬授胜鬘。胜鬘得书欢喜顶受。读诵受持生希有心。向旃提罗而说偈言。
  我闻佛音声  世所未曾有
  所言真实者  应当修供养
  仰惟佛世尊  普为世间出
  亦应垂哀愍  愿必令我见
  即生此念时  佛于空中现
  普放净光明  显视无比身
  胜鬘及眷属  头面接足礼
  咸以清净心  叹佛实功德
  如来妙色身  世间无与等
  无比不思议  是故今敬礼
  如来色无尽  智慧亦复然
  一切法常住  是故我归依
  降伏心过恶  及与身四种
  已到难伏地  是故礼法王
  如一切尔炎  智慧身自在
  摄持一切法  是故今敬礼
  敬礼过称量  敬礼无譬类
  敬礼无边法  敬礼难思议
  哀愍覆护我  令法种增长
...(第1373部~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三卷)


...真言曰。
  唵摩贺(引)昧(引)怛啰夜(三合引)娑颇(二合)啰。
  次应入悲无量心三摩地智。以悲愍心。遍缘六道四生一切有情。沉溺生死苦海不悟自心。妄生分别起种种烦恼随烦恼。是故不达真如平等如虚空。超恒沙功德。以我修三密加持力故。愿一切有情等同虚空藏菩萨。如是观已即诵大悲三摩地 真言曰。
  唵摩贺(引)迦噜拏(上)夜(引)娑颇(二合)啰。
  次应入喜无量心三摩地智。以清净心。遍缘六道四生一切有情。本来清净犹如莲华。不染客尘自性清净。以我修三密功德力故。愿一切有情等同观自在菩萨。如是观已即诵大喜三摩地 真言曰。
  唵秫(诗律反)驮钵啰(二合)谟(引)娜娑颇(二合)啰。
  次应入舍无量心三摩地智。以平等心遍缘六道四生一切有情。皆离我我所离蕴界。及离能取所取于法平等。心本不生性相空故。以我修三密功德力故。愿一切有情等同虚空库菩萨。如是观已即诵大舍三摩...(第1376部~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一卷)


...藏菩萨。如本形前画金刚宝。右画金刚光。左画金刚幢。后画金刚笑。内外院四隅。各列内外四供养。如本形。东门安金刚杵。南门宝。西门莲华。北门铃。修行者若入此曼茶罗。令他人现生所求一切富贵阶位悉得。灭一切贫穷业障。设盗一切有主所摄物者。六分之一不得不与取罪。速疾获得一切悉地。或时瑜伽师坐曼茶罗中。作本尊瑜伽观。与诸圣众围绕。以四字明请召。即诵心真言。四种理趣门。运心遍法界。慈悲愍念贫穷孤露。常行惠施。三轮清净心无悭吝。常与等虚空三摩地相应。不久获得虚空藏菩萨身。时虚空藏大菩萨欲重显明此义故熙怡微笑以金刚宝鬘自系首说一切灌顶三昧耶宝心者怛览字者具四字。表四种理趣行门多字真如不可得义啰字离尘义阿(引)字一切法本来寂静犹如虚空莽字一切法无我义。常与此心真言相应故。身心无碍有如虚空。按怛驮那法。尤于此部中最速成就。所求一切伏藏皆得现前。真陀摩尼宝能满一切众生希求愿故(已上虚空藏品)时婆伽梵已如前释。一切如...(第1400部~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二卷)


...获。次入第六颇字门。一切法果不可得。由果无所得故即成究竟圆满法身。一切无漏法诸所依止。即观第七吒字门。一切法本不可得。由一切法无诤故一切法本不可得。由一切法无所得故一切法本不生。由一切法无生故一切法我不可得。由一切法无我故一切法真如不可得。由一切法真如无所得故一切法因不可得。由一切法因无所得故一切法果不可得。由一切法果无所获故即一切法离诤。由一切法无诤故。获得清净无戏论实相三么地。周而复始。由一念清净心相应故。获得无碍般若波罗蜜。无始时来一切障业报障烦恼障一时顿灭。十方一切诸佛及本尊现前。不久当获得随意所乐世间出世间悉地成就。现生证初欢喜地菩萨。后十六大生证无上正等菩提。则从定出。二手金刚合掌。运心观本尊及圣众。以微妙赞叹声调赞扬功德。又以五种供养如前运心而献之。又献阏伽心中所求悉地启白圣众。唯愿圣者不越本誓大悲弘愿。授与我悉地。则以火院密缝印密言。左转解前诸结界。则结车辂印想本尊及眷属乘...(第1406部~甘露军茶利菩萨供养念诵成就仪轨一卷)


...言曰。
  唵摩贺(引)昧(引)怛啰夜(三合引)娑颇(二合)啰。
  次应入悲无量心。三摩地智。以悲愍心遍缘六道四生。一切有情沉溺生死苦海。不悟自心。妄生分别起种种分别随烦恼。是故不达真如平等。如虚空超恒沙功德。以我修三密加持力故。愿一切有情等。同虚空藏菩萨如是观已。即诵大悲三摩地真言曰。
  唵摩贺(引)迦噜拏(上)夜(引)娑颇(二合)啰。
  次应入喜无量心三摩地智。以清净心遍缘六道四生。一切有情本来清净。由心莲华不染。客尘自性清净。以我修三密功德力故。愿一切有情等同观自在菩萨如是观已。即诵大喜三摩地真言曰。
  唵秫(诗聿反)驮钵啰(二合)谟(引)娜娑颇(二合)啰。
  次应入舍无量心三摩地智。以平等心遍缘六道四生。一切有情皆离我我所。离蕴界处及离能取所取。于法平等心本不生。性相空故。以我修三密功德力故。愿一切有情等同虚空库菩萨如是观已。诵大舍三摩...(第1421部~金刚顶瑜伽经文殊师利菩萨仪轨供养法一卷)


...来修行法
  我今依金刚顶经。演金刚莲华达摩法要。先须入于灌顶三昧耶曼茶罗。发大菩提心。舍身命财饶益一切。勇猛精进随念相应。慈悲喜舍无有间断。如是之人方应修习。其曼茶罗画像等法。广如余所说。凡入精舍欲顺念时。先以五轮着地。顶礼本尊观自在王如来。次礼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乃至无动宝生遍照如来。悉皆依法至诚敬礼。双膝而跪。莲华合掌。忏悔三业一切过咎。
  我从无量劫  沦滞生死海
  今已清净心  发露而悔过
  如诸佛所忏  我今亦如是
  愿我及众生  一切皆清净
  诵此真言曰。
  唵萨嚩(二合)婆嚩秫驮(上声)萨嚩达么萨嚩(二合)婆嚩秫度憾。
  次应随喜过现未来诸佛菩萨所集福智。
  过现三世佛  菩萨与众生
  所集诸善根  合掌尽随喜
  次应右膝着地虚心合掌置于顶上。想礼诸佛如来及菩萨足。诵密言曰。
  唵钵娜么(二...(第1423部~金刚顶经瑜伽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一卷)


...王如来修行法
  我今依金刚顶经。演金刚莲花达摩法要。先须入于灌顶三昧耶曼茶罗。发大菩提心。舍身命财饶益一切。勇猛精进随念相应。慈悲喜舍无有间断。如是之人方应修习。其曼茶罗画像等法广如余经所说。凡入精舍欲念诵时。先以五轮着地。顶礼本尊观自在王如来。次礼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乃至无动宝生遍照如来。悉皆依法至诚敬礼。双膝而跪莲花合掌。忏悔三业一切过咎。
  我从无量劫  沦滞生死海
  今以清净心  发露而悔过
  如诸佛所忏  我今亦如是
  愿我及众生  一切皆清净
  密言曰。
  唵(一)馺嚩(二合)婆(去)嚩秝(入)陀(二)萨嚩达摩(三)馺嚩(二合)婆(去)嚩(四)秝(入)度澸(五)
  次应随喜过现未来诸佛菩萨所集福智。
  过去三世佛  菩萨与众生
  所集诸善根  合掌尽随喜
  次应右膝着地。虚心合掌置于顶上。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8-2-21 18:44:57

想礼诸佛如来及...(第1424部~金刚顶经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一卷)


... 今世后世乐
  护法行法者  修法获善报
  此应法律教  行法不趣恶
  护法行法者  如盖覆其形
  此应法律教  行法不趣恶
  恶行入地狱  所生堕恶道
  非法自陷溺  如手把蚖蛇
  不以法非法  二事俱同报
  非法入地狱  正法生于天
  施与战同处  此德智不誉
  施时亦战时  此事二俱等
  人遭百千变  等除憍慢怨
  时施清净心  健夫最为胜
  忍少得胜多  戒胜懈怠多
  有信慧施者  后身受善报
  快乐施福报  所愿皆全成
  速得第一灭  渐入无为际
  若彼求方便  贤圣智慧施
  尽其苦原本  当知获大报
  爱法善安隐  心意洁清净
  贤圣所说法  智者所娱乐
  若人心乐禅  亦复乐不起
  亦乐四意止  并及七觉意
  及彼四神足  贤圣八品道
...(第1432部~法集要颂经四卷)


...菩萨。如是观已。即诵大悲三摩地真言曰。
  唵(引)摩贺昧怛啰(二合)野 娑 颇 啰。
  次入悲无量心三摩地智。以悲愍心遍缘。六道四生一切有情。沉溺生死苦海。不悟自心。妄生分别起种种烦恼业。是故不达真如平等如虚空。起恒河沙功德。以我修三密加持力故。愿一切有情。等同虚空藏菩萨。如是观已。即诵大悲三摩地真言曰。
  唵摩贺迦噜拏野娑颇(二合)啰。
  次入喜无量心三摩地智。以清净心遍缘。六道四生一切有情。本来清净由如莲华。不染客尘自性清净。以我修三密功德力故。愿一切有情。等同观自在菩萨。如是观已。即诵大喜三摩地真言曰。
  唵(引)秫驮钵啰(二合引)谟那 娑颇(二合引)啰。
  次入舍无量心三摩地智。以平等心遍缘。六道四生一切有情。皆离我所离蕴界。及离能取所取于法平等。心本不生性相空故。以我修三密功德力故。愿一切有情。等同虚空藏菩萨。如是观已。即诵大舍三摩...(第1437部~大悲心陀罗尼修行念诵略仪一卷)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佛说清净心诸经集卷下卍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