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经典
难
除非大大根基的人 地藏菩萨本愿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心经,等等,都提到消除业障。当然,应该受持净戒,而不是犯戒后忏悔。 讲一点你听得懂的。1一切法都是佛法-金刚经 2一念三千、十界互具、一心三观等名相概念佛经中都没有,都是中国佛教徒的创造,体现了中国式的智慧。 3释迦牟尼成佛是在点尘劫以前,他到地球上来成佛是一种示现。他说在燃灯佛那里被授记,是随顺地球学佛人的观点讲的,不是真的,是方便说。至于那些著名的阿罗汉他们的真实身份都是大菩萨。他们是来帮助佛祖友情演出的,释迦牟尼是男一号,阿难是男2号,摩诃迦叶是男3号等等!这些大菩萨不惜降低身份甚至装疯卖傻带着浅陋的地球学佛者一起前进。他们的真实身份信息可以看一下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十方三世一切佛,只有顿悟佛,没有渐悟佛。何以故?佛性是绝对的圆满,没有层次,悟即得,不悟不得。说: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显。那个是方便说,究竟义没有这个东西,悟就是绝对,没有任何的渐次,最上乘就是一佛乘,一佛乘就是最上乘。做人要低调,修行要高调。做人要谦冲、要自牧、要退让、要温和、要诚恳、要慈悲、要柔软,做人要低调;修行要高调,这个高调不是唱高调,是说立志要坚定,一悟即入如来地,直取无上菩提,没有任何的转圜,单刀直入就见性。
最上乘就是佛的究竟涅盘妙心;最上乘就是不二法门,回归当下;最上乘就是究竟圆满;最上乘就是绝对;最上乘就是无上自性禅。什么是禅?禅就是佛的心,佛的心就是活在当下。千万不要为了明天而牺牲今天;也千万不要为了今天而忘了当下。这一句是很深的,看起来很白话,但是它是很深的禅的思想。千万不要为了明天而牺牲今天;也不要为了期盼今天而忘了当下。所以,很多人不明佛法,念了南无阿弥陀佛,念了很久,他内心里面总是一个期盼,期盼什么?临命终阿弥陀佛来接引,这个愿固然很好,可是他弄错了——往生是当下的事,往生极乐世界是现在的事,不是临命终的事!你现在的情绪,贪嗔痴都这么具足,就表示你临命终没有办法突破这个生死大关。因为你现在具足贪、嗔、痴,什么事情百千般的计较、割舍不下,对相上的执着困死愁城,一边念佛,一边落入知见;一边念佛,跟人家过意不去;一边念佛,自视为高;别人都不对,只有我对!不了解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道理。你看看,今天你都没有办法掌握你的情绪,智慧都不开,你虽然念了那么多的佛;可是,不受用,这个叫做假猫!
我们修学佛道的观念没有厘清的时候,是很可怕的!我每天念佛...............烦恼来了,就让它烦恼来啊,反正临命终阿弥陀佛会来接引啊!对不对?没有错啊,阿弥陀佛是会来接引,那你现在的心呢?与佛相应吗?不相应!所以,完全不懂净土法门,叫做全修即性,全性即修的道理,所有的念南无阿弥陀佛,都是本性的功夫;全性即修,所有的本性,都可以展现在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圣号里面——都不懂得这个道理!全修即性,全性即修,性修不二,这是真正的入净土法门,一心不乱的念佛三昧的功夫。这个不懂!就是念佛,就等待临命终阿弥陀佛接引。问题呢?问题烦恼来了,不知道怎么办?
「你就念一句阿弥陀佛,这样叫专修;你就诵一部经、念一句佛号。」没有错,念佛很好、诵经也很好,问题是,有没有开大智慧?佛的心呢,体会得出来吗?大般若智慧呢?所以,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伟大,是在于很多的善巧方便,这是大乘佛教的伟大,无论是戒杀、放生、吃素、念佛、法会、拜忏、拜山、打水陆,对不对?佛学研讨,这是大乘佛教的伟大;但是,大乘佛教的致命伤,就是太多的善巧方便,而让我们不能了解佛的究竟真实义是什么。因此就浑浑噩噩,就一天过一天,一天过一天.................十年、二十年,在佛法上都不受用,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禅就是佛的心,佛的心就是活在当下。
—摘自慧律法师信心铭 本帖最后由 xiang96 于 2018-1-14 14:00 编辑
慧律法师上文总结:一乘法就是与佛心相应的当下一念,就是不二法门,就是全性即修、性修不二。
大乘佛法的智慧在于善巧方便,善巧方便的好处很多,既可能使人开悟,更多的可能让人迷于事相,不解如来真实义。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