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以为只要解悟就好,知道万法是一个人一念的变现,还可以继续搞贪嗔痴,不用修,戒坏关系不大,见不坏就行了。这其实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见坏。
明白一心三藏,这六个字我认为是很高的境界。我见过的法弟子都担不起明白二字。当然我也不是真明白。 你若用心,一切嬉笑怒骂都是清净行;若不用心,一切“修行”都是妄行! 本帖最后由 xiang96 于 2018-1-2 08:54 编辑
师兄们说的都很好!修行不在事相,而在用心。心清净了即是狂心顿歇,歇即菩提。清净心里没有贪嗔痴和自私自利,明白贪嗔痴和自私自利都是佛性的妙用显现,正是叫我们放下贪嗔痴及我执,真正放下了,贪嗔痴即是清净心,烦恼即是菩提,这才是真明白。如果说烦恼即菩提,自私自利没关系,贪嗔痴也成佛,这是魔说。有道无道自己知道,这个检验标准不在事相,事相上虽嬉笑怒骂,内心如如不动,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才是有道。佛与魔就是一步之遥,佛没有贪嗔痴和自私自利,魔找各种理由为贪嗔痴和自私自利开脱。 不从修得,不修不得。前一句是知,后一句是行。 印广法师传的这个法本来就是一个兜底的大法。不同根器的人修学受益当然也不一样,具体个人体会到什么程度只要他自己不讲旁人一般无从知晓。有些朋友强调实修实证,其实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在不同的层次角度诠释妙莲华,道友选择自己喜欢并拿手的一门修学就行了。印师推荐的悟后起修方法是不断听他讲经并在生活中观照。本人最近为了治病每天早晨念108遍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结果不到一个月时间对大法的认同明显加深。 本帖最后由 红尘之外 于 2018-1-6 10:04 编辑
元音老人
古德云:体无形相,非用不显;性无状貌,非心不明!起用正以显体,明心方可见性。这就是说要见性须从明心上下手,离心无性可见。因为性体无形象,不可见,而心是用,用无相不显,从有相之心用,方可得见无相之性体。上面说过,我人之思想、工作、创造、发明,乃至今日世界之文明,皆是心之作用。要见性,即须从这些作用上来见,离开作用,即无性可见。犹如世间之理与事,事无理不成,理无事不显;理立正所以成事,事成正所以显理,理即事,事即理,理事不分,故见理须从事上见,离事亦无理可见也。
印师说的绝对是实相了义,听者受没受益并不能自欺欺人,众生本是一体,别人是能体会得到,也看得出来的。真受益了,对境如如不动。一切声,皆实相,恶言善语无二样,不因谤赞别冤亲,方契本心平等相。不攀缘,不执著,随缘随份随饮啄,不变随缘行无碍,自在随心大安乐。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