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修行’之感
阿弥陀佛。修行,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亦即修善自身的言行,其可以说伴随娑婆世界众之始终。其目标何耶?心行体证:始终不二已。俗曰‘道理明,事可简’,任意人之举可概述为须破‘理事二障’<理障者,碍正知见;事障者,续诸生死>;其中:‘理’者,‘井田土’之王<人法地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亦可道、得到、道德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明’者,日月同辉已。欲‘举事’,首先或始终须解决的一个‘根问题’,亦是俗道的:准备好了吗?!若其上存‘未究竟’或模糊,势必尘显频繁的‘因果效应’视画。请关注‘量力而行’之提醒。‘碍正知见’处,须过之坎即所谓‘如幻三昧’、且释之;‘续诸生死’处,须过之坎即所谓‘随缘法喜,当下即终’。请关注尘画‘欺骗别人犹可恕,欺骗自己太悲辛’。‘事可简’者,亦即俗道的:简洁为美。其‘美’何耶?其是对‘事之’的回首及考评!包含:对投入的效率观睹、‘随遇轻安’的感受、对‘环境’的损伤等。众的关注可概述为①究竟‘始终’②‘过程’之华③释之。虽说‘诸相法无等等’,但‘金刚经’有开示或提醒: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亦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明其理,合其德。明其理为见道,合其德,(合法身德)为修道!
这是本人理解,望以佛经为准! 明正1045 发表于 2017-11-13 10:40
明其理,合其德。明其理为见道,合其德,(合法身德)为修道!
这是本人理解,望以佛经为准!
阿弥陀佛
感谢老师的点评、提醒!
俗曰‘直心道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于‘其境’可逝‘转弯抹角’之尘劳,简洁、方便已。
你我素睹‘四弘四愿’之画<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佛法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从‘归一、释一’的角度而言,佛子的目标可概述为:燃然‘佛道’已。
存画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已。举‘修行’,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亦即把自己培养成为自己的老师;若随缘,利乐有情宜然。老师者,广闻博识是前提,并且需对‘存颜’随顺是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