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 发表于 2017-8-17 09:59:50

传正大和尚:丛林,陶铸“圣贤”的地方

传正大和尚:丛林,陶铸“圣贤”的地方

  丛林不仅仅是我们居住的地方,居住、生活只是一个基础。丛林是培养、增长我们才干的地方,丛林是启发智慧的地方、让我们觉悟的能力越来越增强,丛林更是培养、锻炼我们的意志、品行,修改自己的习气毛病的地方。
  
  磨练我们的意志,就是在各种各样的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当中去历练。是陶铸圣贤的地方,古代祖师开创丛林是有非常深的意义,你只有在历练的过程中,才能够开发智慧,才能够让自己的悟性得到发挥。
  
  诵经也好、打坐也好、过堂也好,里面一切的秩序、一切的安排,用意都在这里。它能够让人不断得到磨练、锻炼、陶铸,最后你是个什么材质,就能够成一个怎么样地模样,怎么样有价值的人才。
  
  所以丛林,就象一个窑一样。你是金的,出来就是金品;你是银的,那就是银品;你如果是泥土的,出来的就会变成瓷器、陶器等等。这个跟一个人的素质、发心、根器有关系。
  
  通过丛林里面多年的熏修,最后就能够磨练出来“圣贤”。我们这种有规则的、很安祥的、很如法的身心的行为、举止、威仪都是靠丛林来陶冶出来、锻炼出来的。





心照 发表于 2017-8-17 11:07:39

丛林,就象一个窑一样。你是金的,出来就是金品;你是银的,那就是银品;你如果是泥土的,出来的就会变成瓷器、陶器等等。这个跟一个人的素质、发心、根器有关系。

dangjue 发表于 2017-8-20 09:47:28

十法界森罗万相万法,就是一部《法华经》宇宙万法不管怎么变,万变不离其宗,都是那一个人。不变的是本体,变化的是妙用。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变来变去还是一个东西,体和用是不能分开的。心佛众生无二无别。       相有别性无殊。天地万法万物共同的佛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真正的自我,都是同一个本体。道家讲: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佛家讲,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大道至简,真理至易。诸佛出世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无量的时间,东西南北上下十方无量的空间,在时间空间里,上至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乃至泥巴瓦块无量的万法,统统都是当人当下一个心一个念的变现。       一切的诸佛菩萨、天人鬼畜、泥巴瓦块,按照《楞严经》讲:一粒微尘、一根草芥、一根草丝、一片草叶,尽足为一真法界。这个法不得了,石破天惊啊!一粒微尘,一棵草,它当下都是整个的无量的佛,无量的菩萨就是它!       《楞严经》云:“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於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毛端指一根毫毛的顶端,“现宝王刹”可以显现整个宇宙和无量无边的佛世界,这就是说最小的当下即是最大的,局部当下即是整体全部!整个宇宙十法界,有情无情,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      有情无情一切万法都从真心本性(性具功德)变现而有,由其所想、所见、所闻、所行不同而变现出天地万法。所以,只要我们一念回光返照,认识了“大我”,明白了“真我”“本我”,我们当下就与整个宇宙、法界融为一体了。 好好用智慧观照。宇宙山河大地都是由我们的心所变现,无量的人就是一个心变现,没有哪一个人不是哪一个人。       你彻悟如来藏了,还有什么贪嗔痴?还有什么人我是非?当然,贪嗔痴也是有的,佛菩萨最贪最嗔最痴。他怎么贪呢,他贪所有的人马上都成佛,是不是贪啊?他怎么嗔呢?他为众生迷惑颠倒,却不听教诲而发脾气,也许发一回脾气,可以令百千万亿众生成佛;而在那里慢条斯理的讲话,就可能一百个人也未必有十来个人能成就。狮子吼,就是要一种特种的方法让人当下猛醒!

一月光 发表于 2017-8-22 15:55:35

【万法唯我】、【我就是万法】你就是我、我就是你、都是自己、都是佛,如来藏道理我们听明白后,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宇宙万法真实相就是一个我,让我们认识自己的夲来面目。我们的真心非空非有,但可以随缘现空现有,当下即空即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正大和尚:丛林,陶铸“圣贤”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