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 发表于 2017-7-27 09:34:09

禅宗五家 各有特色风格的接引手段

禅宗五家 各有特色风格的接引手段

  禅宗自达摩祖师由印度传来东土时就有预言,将来会形成“一花开五叶”的五个宗派,在六祖之后由南岳怀让禅师和青原行思禅师两支分别流传,经过数代传承和提炼,最后终于形成了临济、曹洞、云门、沩仰、法眼等五个宗派。
  
  五宗祖师并非所悟有别,而在于接引学人和修学手段上各有特点,禅风各各不同,从而形成了禅宗多元化的发展,和唐宋时禅宗百花齐放的兴盛局面。
  
  一时普天之下皆谈禅,汉地也由原来“律寺”制度一而取代为由马祖大师和百丈禅师开创的“丛林禅寺”,如今基本所有的汉地寺庙都是以丛林制度为依,以禅寺为名,即是此之由来。
  
  而禅宗的五宗在历史的演变中传承也各有不同,除临济宗和曹洞宗一脉相传流传至今,其他云门,沩仰和法眼宗都在传承数代之后绝传,故汉地向来有“临济临天下,曹洞曹半边”之语,即天下禅林基本都是传承的临济宗的法脉,并且尚有少数曹洞宗的持法脉者,而其他几宗则不见儿孙了。
  
  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目睹禅门正法将堕,法脉凋零的现状,发大愿心振兴禅宗命脉传承,一人肩挑五宗法脉。除上接临济宗和曹洞宗的法卷传承外,并以自身震古烁今的证德悟境恢复了已绝传的其他几宗的传承法脉,使新中国的现代佛教又恢复了“一花开五叶”的局面,实在功德无量。
  
  如云居山真如禅寺如今挂的是沩仰宗的钟板,现今佛协会长传印老和尚接的是沩仰宗的法卷,韶关云门寺佛源老和尚传的是云门宗法脉,弘法寺本焕老和尚传承的则是临济宗法脉等等。
  
  五宗既成,门庭各别,法统流传,古时大德制定各宗的规则则有不同,如五宗的钟板就各有特色:  
  在禅林中形容五家宗风与见地手段各有语录记载。如有形容其宗风的不同,有云“云门如天子,临济如将军,曹洞如农夫”,来形象和精辟的表现出云门、临济和曹洞的三家宗风不同。而在《人天眼目》中对五家宗风则有总结和记载:
  
  临济门庭
  
  临济宗者,大机大用,脱罗笼,出窠臼。虎骤龙奔,星驰电激,转天关,斡地轴。负冲天意气,用格外提持,卷舒纵夺,杀活自在。是故示三玄三要、四宾主、四料简、金刚王宝剑、踞地狮子、探竿影草,一喝不作一喝用。
  
  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四料简者,中下根人来,夺境不夺法;中上根人来,夺境夺法不夺人;上上根人来,入境两俱夺;出格人来,入境俱不夺。四宾主者,师家有鼻孔,名主中主;学人有鼻孔,名宾中主;师家无鼻孔,名主中宾;学人无鼻孔,各宾中宾。与曹洞宾主不同。三玄者,玄中玄、体中玄、句中玄。三要者,一玄中具三要,自是一喝中,体摄三玄三要也。金刚王宝剑者,一刀挥尽一切情解。踞地狮子者,发言吐气,威势振立,百兽恐悚,众魔脑裂。探竿者,探尔有师承、无师承,有鼻孔、无鼻孔。影草者,欺瞒作贼,看尔见也不见。一喝分宾主者,一喝中,自有宾有主也。照用一时行者,一喝中自有照有用。一喝不作一喝用者,一喝中具如是三玄三要、四料简、四宾主之类。大约临济宗风,不过如此。
  
  要识临济么?青天轰霹雳,陆地起波涛。
  
  云门门庭
  
  云门宗旨,绝断众流,不容拟议。凡圣无路,情解不通。
  
  僧问:“如何是雪岭泥牛吼?”师云:“天地黑。”“如何是云门木马嘶?”师云:“山河走。”“如何是学人自己?”师云:“游山玩水。”问:“机缘尽时如何?”师云:“与我拈却佛殿来,与汝商量。”“如何是透法身句?”云:“北斗里藏身。”“如何是教外别传?”云:“对众问将来。”大约云门宗风,孤危耸峻,人难凑泊。非上上根,孰能窥其仿佛哉!详云门语句,虽有截流之机,且无随波之意。法门虽殊,理归一致。
  
  要见云门么?柱杖子脖跳上天,盏子里诸佛说法。
  
  曹洞门庭
  
  曹洞宗者,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利物,就语接人。看他来处,忽有偏中认正者,忽有正中认偏者,忽有兼带。忽同忽异,以示偏正五位、四宾主、功勋五位、君臣五位、王子五位、内外绍等事。
  
  偏正五位者,正中偏者,体起用出;偏中正者,用归体也;兼中至,体用并至也;兼中到,体用俱泯也。四宾主不同于临济,主中宾,体中用也;宾中主,用中体也;宾中宾,用中用,头上安头也;主中主,物我双忘,人法俱泯,不涉正偏位也。功勋五位者,明参学功位至非功位也。王子五位者,明内绍本自圆成,外绍有终有始也。大约曹洞家风,不过体用偏正宾主,以明向上一路。
  
  要见曹洞么?佛祖未生空劫外,正偏不落有无机。
  
  沩仰门庭
  
  沩仰宗者,父慈子孝,上令下从。尔欲捧饭,我便与羹;尔欲渡江,我便撑船。隔山见烟,便知是火;隔墙见角,便知是牛。
  
  沩山一日普请摘茶次,谓仰山曰:“终日只闻子声,不见子形,仰山撼茶树。”沩山云:“子只得其用,不得其体。”仰曰:“和尚如何?”师良久。仰曰:“和尚只得其体,不得其用。”沩山曰:“放子三十棒。”乃至仰山过水,香严点茶,推木枕,展坐具,插锹立,举锹行。大约沩仰宗风,举缘明用,忘机得体,不过此也。
  
  要见沩仰么?月落潭无影,云生山有衣。
  
  法眼门庭
  
  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种种机缘不尽详举。观其大概,法眼家风,对病施药,相衣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
  
  要见法眼么?人情尽处难留迹,家破从教四壁空。
  
  在禅宗中,多有禅师以诗偈来表达其禅悟的境界,并且留下许多不可多得的名诗名句,成为佛教文化的瑰宝。而禅师们开悟时和临圆寂时作的诗句大多是非常难得的作品,非常值得留意,是叙述其用功和见地的珍贵“法宝”。
  
  临 济宗
  
  如临济祖师的辞世偈:沿流不止问如何,
  
真照无边说似他;
  
离相离名人不禀,
  
吹毛用了急需磨。  又有临济宗“四料简”纲宗诗:
  
  僧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
  
  师云:“煦云发生铺地锦,婴儿垂发白如丝。”
  
  僧问:“如何是夺境不夺人?”
  
  师云:“王令已行天下遍,将军塞外绝烟尘。”
  
  僧问:“如何是人境俱夺?”
  
  师云:“并汾绝信,独处一方。”
  
  (并州和汾州均在山西省,并州相当于省级,汾州不过是其治下之一州郡,其实同处一地)
  
  僧问:“如何是人境俱不夺?”
  
  师云:“王登宝殿,野老讴歌。”
  
  曹 洞宗
  
  又如洞山良价禅师有辞世偈云:学者恒沙无一悟,
  
过在寻他舌头路;
  
欲得忘行泯踪迹,
  
努力殷勤空里步。  曹山本寂禅师作的宗旨诗有:学者先须识自宗,
  
莫将真际杂顽空;
  
妙明体尽知伤触,
  
力在逢缘不借中。
  
出语直教烧不着,
  
潜行须与古人同;
  
无身有事超歧路,
  
无事无身落始终。  云门宗
  
  云门文偃祖师答僧问偈:云门耸剔白云低,
  
水急游鱼不敢栖;
  
入户已知来见解,
  
何劳更举轹中泥。  云门文偃祖师示众偈:药病相治学路医,
  
扶篱摸壁小儿戏;
  
幽谷不语谁人测,
  
管解师承孰不知。
  
是机是对对机迷,
  
闢机机远远机栖;
  
夕日日中谁有挂,
  
因底底事隔情迷。
  
卯岁依山人事稀,
  
松下相逢话道奇;
  
锋前一句超调御,
  
拟问如何历劫违?
  
玩古高松云不齐,
  
鸿鸧鹤抱几年栖?
  
剖壳同时殊有异,
  
羽张腾汉碧云低。
  
万象森罗极细微,
  
素话当人却道非。
  
相逢相见呵呵笑,
  
顾儜停机复是谁?  又有云门宗天衣义怀禅师的辞世偈有:红日照扶桑,寒云封华岳;
  
三更过铁围,拶折骊龙角。  法眼宗
  
  法眼文益禅师的纲宗诗
  
  法眼华严六相义颂(禅与华严宗教理的结合):华严六相义,同中还有异。
  
异若异于同,全非诸佛意。
  
诸佛意总别,何曾有同异。  
男子身中入定时,
  
女子身中不留意;
  
不留意,绝名字,
  
万象明明无理事。  法眼三界唯心颂(禅与唯识教理的结合):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唯心唯识,眼声耳色。
  
色不到耳,声何触眼?
  
眼色耳声,万法成辨。
  
万法匪缘,岂观如幻。
  
山河大地,谁坚谁变?  法眼宗天台德韶国师开悟偈:通玄峰顶,不是人间;
  
心外无法,满目青山。沩仰宗
  
  最著名的有香严智闲禅师的开悟诗: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去年贫,未是贫;
  
今年贫,始是贫。
  
去年贫,犹有立锥之地;
  
今年贫,锥也无。  
我有一机,瞬目视伊。
  
若人不会,别唤沙弥。  又有香严智闲禅师的三照语偈:本来照
  
拟心开口隔山河,
  
寂默无言也被呵;
  
舒展无穷又无尽,
  
卷来绝迹已成多。  
寂照
  
不动如如万事休,
  
澄潭彻底未曾流;
  
个中正念常相续,
  
月皎无心云雾收。  
常照
  
四威仪内不曾亏,
  
今古初无间断时;
  
地狱天堂无变异,
  
春回杨柳绿如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禅宗五家 各有特色风格的接引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