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天然禅师公案评析
丹霞天然禅师公案评析丹霞天然禅师(739—824)是唐代著名禅师,法号天然,因曾驻锡南阳(河南省)丹霞山,故称丹霞天然,或丹霞禅师。籍贯不详。原习儒业,应科举途中偶遇禅僧,乃转入佛门。首参马祖,后礼石头,随侍三年,披剃受戒,再往谒马祖,受“天然”之法号。曾驻锡天台山华顶峰三年,其后至余杭径山参礼道钦。唐·元和年间(806~821)至洛阳龙门香山寺,与伏牛自在结为莫逆之交。师曾有烧木佛取暖之奇行,有讥之者,师应答无滞碍,以此为人所知。丹霞天然禅师有许多富含机锋的公案故事,本文现就禅师的公案进行解读,以便更全面理解其禅法思想。 一、选官与选佛 丹霞天然禅师在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途中,一次遇到一位禅客。禅客问他到哪里去,丹霞说: “选官去。”禅客说: “选官哪里比得上选佛。”丹霞问: “选佛应当到哪里去?”禅客说: “现今有江西马祖道一禅师出世,他那里是选佛之场,你可前去向他学习选佛之法。”丹霞禅师于是放弃了科考,直接前往江西。 丹霞禅师本来打算走仕途之路,因为被一禅客推荐,让他参禅学道,所以,就放弃了求官的计划,转而寻求佛道。在世间,官场纷杂,官位无常,也许你今天位居人臣,也许明天你就会丢官弃爵。在官场上想做一位正直的清官很难,你若是清正廉洁,就会受到贪官污吏的合伙夹击,让你无存身之处。所以,历史上就有了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和高适“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民令人悲”的内心独白。禅客认为,选官之路毕竟是不究竟的,只有走选佛这条路,才是寻求觉悟的根本途径。 从我们现实生活来说,做官必须是为了治理好国家、为了百姓的安宁幸福、为了国富民强竭尽才智,才算得上是个好官。虽然如此,也不能利益多少人,不能够给大家带来多大的利益。这与修道成佛对众生的利益,是远不能相比的。一旦修行成佛,就能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并且“皆令人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让他们都能彻底解脱、永离生死苦海。所以说“选官不如选佛”。 二、铲佛殿前草 丹霞禅师一次参访马祖道一禅师,见到后却不说话,而是用两手托着幞头脚,让马祖道一看。马祖看了很久,对他说: “南岳的石头和尚是你的老师。”丹霞禅师于是前往南岳亲近石头和尚,见面后还是以以前见马祖的动作给石头看。石头和尚说: “你可到槽厂去干活。”丹霞禅师谢过石头和尚,从此随大众过起了农禅劳作的生活。他在石头门下劳作,一住就是三年。有一天, 石头和尚对大家说: “来日铲佛殿前草。”第二天,大众都找出锹、锄等工具,准备铲草。只有丹霞与众不同,他端来一盆水,洗净了头,来到石头面前跪下。石头禅师见他慧根独具,就笑逐颜开,给他剃发,度他为僧。石头和尚随后又为他说戒,丹霞捂着耳朵出门就跑了。 禅师之间的因缘契合往往不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丹霞见马祖道一禅师时,只是用两手托着幞头脚,显示出石头希迁禅师接引弟子的风格。所以马祖就建议他去亲近石头和尚。石头禅师机锋峻拔,往往使人摸不着边际,所以丹霞见石头又重复了见马祖时的动作。这正适合石头激烈峻拔的接引手段。石头认为丹霞是法器,便像五祖弘忍对待六祖一样让他到槽房劳动,以便待到因缘成熟时,予以印证。当丹霞禅师在石头处住了三年,石头便以铲除佛殿前的草为喻,来看丹霞的悟性如何,谁知丹霞早已经觉悟,听到石头的话后,知道石头的意思,于是他就端水洗头,请求石头为他剃度。石头见丹霞明了他说话的机锋,心中十分高兴,便欣然为石头剃度。石头想进一步验证一下他的见解,便为其说戒,丹霞便捂着耳朵不听,表明自己已经断除贪嗔痴的烦恼,戒律对他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石头一见丹霞的举动,深知弟子已经见自本性,也就欣慰地放他走掉了。这种接引弟子的方法显示了石头南宗禅“不立文字”、“以心印心”的禅法特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