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与衣钵寮
方丈与衣钵寮方丈和衣钵寮是丛林中重要的职能部门,也是丛林对外形象的展示。
在丛林之中,住持的居处称为方丈,也叫堂头、正堂。后来在传习过程中,方丈又演变为住持的代称。方丈一词,最初来源于《维摩诘经·不思议品》,经文记载 :维摩诘大士方便“示疾”,佛遣文殊菩萨前往“问疾”。众菩萨、声闻、天王等为了听闻“大道”,随文殊入毗耶离城。维摩诘空乏其室,唯余一床。时舍利弗思忖,“当于何坐?”维摩诘知其意,谓“求法者无占想之求也”。维摩诘复现“神通”,大众“来入维摩诘舍,见其室极广大,悉包容三万二千狮子座,所立处不迫迮,于维耶离城无所罣碍,于佛所止及四天处无所罣碍,悉见如故,若前不减”。舍利弗惊叹 :“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广之座。”维摩诘随即宣说“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谓入此“法门”者,能“以须弥之高广入芥子中”,“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而山海等高广依然,“无所增减”。经中,维摩诘居士所住的卧室虽仅仅一丈见方,却能容纳二千师子之座,有不可思议之妙。道世《法苑珠林·感通篇》载 :“吠舍厘国宫城周五里,宫西北六里有寺塔,是维摩故宅基。尚多灵神,其舍垒砖。传云 :积石即是说法现疾处也。”据《释氏要览》卷上记载 :“唐显庆年中,敕差卫尉寺承李义表前融州黄水令王玄策往西域充使。至毗耶黎城东北四里许,维摩居士宅示疾之室,遗址叠石为之,王玄策躬以手板纵横量之,得十笏,故号方丈。”许多史籍都言,方丈之得名源于王玄策此举。然而,《文选》中收有王简栖《头陀寺碑》已出现“方丈”一词。其文说 :“宋大明五年,始立方丈茅茨,以庇经像。”高诱注则说 :“堵,长一丈,高一丈,面环一堵,为方丈。” 后世用“方丈”称寺院中的正寝,即住持所居之室。如唐·元稹《观心处》诗云: “满座喧喧笑语频,独怜方丈净无尘。”宋·王禹称《黄州齐安永兴禅院记》谓 :“郡之众户率钱二十万建老宿堂,又率钱十万立方丈室。”《景德传灯录》卷六引《禅门规式》解释 :“长老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净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亦因地指人,称呼住持(又名寺主、堂头和尚)。“住持”之语义为“安住之、维持之”。原意指代佛传法、续佛慧命之人,后乃被用来指称各寺院之主持者,或长老。此词用在寺职称谓时,又称寺主或院主。日本佛教界称之为住职。由于住持之住处称为“方丈”,故“方丈”一词亦被引申为住持之意。
方丈除了指住持的居住处所之外,还包括寝室、茶堂、衣钵寮等附属设施。分述如下 :
一、堂头
堂头也指住持所居之室。《禅苑清规·请尊宿》说 :“专使先看知事计会讫,上堂头人事。”《广灯录·三圣然禅师章》:“师到道吾,道吾以绯练额,持禅杖。师见,乃云 :‘逐便祗候。’道吾应诺。师参堂了,再上堂头人事。道吾却具威仪方丈内坐。师才近前。道吾云 :‘有事相借问,得么?’师云: ‘也是适来野狐精。’便出去。”《联灯会要·香严闲禅师章》云 :“屡上堂头告沩山为说。”以上二例,堂头均明显指方丈,即住持和尚之居室 。
二、正堂
正堂也是方丈的别称。《景德传灯录·龟洋山无了禅师章》说: “师告寂,瘗于正堂。”又《酉阳杂俎》载 :“嵩山普寂禅师洁正堂,焚香端坐。未久,忽闻叩门。连云 :‘天师一行和尚至矣。’一行入诣,寂作礼云云。”此二例之“正堂”显然亦指住持之居处也。
三、寝堂
寝堂乃指住持接见来客、接受住僧参拜的地方,一般位于方丈的前方,与方丈室相接。《禅林象器笺》说 :“旧说曰 :凡禅刹堂舍位置,法堂后有茶堂,接茶堂而有寝堂,连寝堂而有方丈。盖寝堂者,住持讲礼之处。”此说很精确。如《敕修百丈清规·圣节》说 :“上堂,住持于鼓初鸣,出寝堂坐。”同书《小参》又说 :“小参初无定所,看众多少。或就寝堂,或就法堂。”同书《游方参请》说 :“凡寝堂中,必设参椅,示尊师道也。新到相看,住持当居中位,令其插香展礼,侧坐受茶,于礼无损。”因寝堂用于行礼接待,故其比方丈室略大,《禅林象器笺》引竺仙《仙和尚宗门千字文》自注云 :“今之曰方丈者,谓之寝室,大者曰寝堂。室则幽奥深邃,堂乃堂堂明显也。”此语可作为佐证。
四、茶堂
茶堂必在法堂后,寝堂前。本是住持行礼之所,但与寝堂不同。茶堂人员来往较杂,相当于众僧的休憩处所。《芙蓉楷禅师录》载 :“唯置一茶堂,自去取用。”(《禅林象器笺·殿堂门》引 )《校定清规·告香》规定 :“斋退鸣鼓,特为茶,或就法堂,或茶堂,首座相伴,特为参头,有饭。”又《广灯录·黄檗断际禅师章》亦曰 :“师一日在茶堂内坐,南泉下来问 :‘定慧等学,明见佛性,此理如何?’师云 :‘十二时中,不依倚一物。’”特别是《大慧杲禅师录》所载将茶堂与寝堂之别显示得很清楚 :“岁节秉拂云 :‘今日一队奴仆,在茶堂里村歌社舞,弄些鬼神。’”
五、衣钵寮
衣钵寮是住持和尚的办事机构,其字义如《禅林象器笺》所解 :“藏住持衣财之处。此方所谓眠藏也。”然而,衣钵寮的职能并不仅仅限于藏置方丈和尚的衣钵等物。如《校定清规·入院视篆》说 :“住持看封,预都寺开封,呈过住持,就状先押字,次书日子, 行者使印于日子处。状系都寺收,印子随封押,归衣钵阁,付与衣钵侍者,或亲随使者。”同书《新住持入院》载:“印子随即封押,归衣钵阁,付与衣钵侍者。”同书《法嗣师忌辰》说 :“就衣钵阁支差设钱。”以上数条资料,衣钵寮或作衣钵阁,或为衣钵阁,所指皆同。从这些资料看,衣钵寮还掌握寺院及住持和尚的印信,并且具有一定的经济权力。现代丛林,衣钵寮规模不大,其职责为替住持办事,侍奉住持和尚。衣钵寮一般有以下执事 :
1、衣钵侍者
衣钵侍者是方丈和尚的机要秘书和直接助手,负责收发信件和草拟文书等。若有方丈和尚不愿见或不便见的来访者,可由衣钵侍者出面接谈。有的寺院还设有“银钱衣钵”和“庄严衣钵”。“银钱衣钵”掌管寺院每天收入的现金及其帐目,包括施主结缘、供斋和其它经济往来。“庄严衣钵”负责掌管寺院珍藏的庄严法器和贵重财物。
2、烧香侍者
烧香侍者是侍者寮的负责人。凡方丈和尚说法,主持佛事,出位拈香、礼拜、上堂、上供时,均由烧香高捧香炉,走在方丈前面。
3、记录侍者
记录侍者是衣钵寮的记录,主要替方丈说法时写法语,传戒时写请启,为各种佛事写疏文等。而且,长老语录,多由其记录整理而成。
4、汤药侍者
汤药侍者是方丈小灶和上客堂的厨师。方丈生病,由他煎汤熬药,故名汤药侍者。他还要做许多零星事务,如照料方丈的私人宾客,管理和分配特殊食品等。上客堂所需的菜蔬及其它用品,则由“买办”负责采购。
5、请客侍者
请客侍者负责衣钵寮的传达。凡来会见方丈的,先由他禀告衣钵或方丈。方丈或衣钵有指示,也由他向外传达。
6、圣僧侍者
方丈的侍者。由他照料住持披衣、抽衣、折叠并存放袈裟等。在佛教仪式中,应为方丈传炉、开具;饭后为方丈送漱口水,出寺院为方丈背行囊等。在通常情况下,这种执事不是轮流充当,而是长期的,在每半年一期的序职时,都无须更换。
7、方丈行者
方丈行者是在方丈厨房烧饭、烹茶及干杂活的僧人。也包括轮流从禅堂抽出来的清众,他们负责守门、倒茶、铺碗筷等。
8、祖侍
负责照料退院老和尚日常生活起居,使他们安度晚年。在古代的方丈屋廊下,常常悬挂一种扁磬,玉石质料,形状似云板,有客来时鸣三下以通报。
方丈与衣钵寮等职能部门的施设,不仅能够使一个丛林住持的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得到妥善的照料,而且能够更加方便住持行使职权,领众熏修,振兴丛林。(文/慎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