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空却此心
禅是空却此心什么是禅?禅是空却此心。禅的修行,既要空外境,更要空自心,空心为本。
大慧宗杲禅师在给智通居士的信中说,有的学道人虽然知道空,但常常落在外境空,而不重心空,然而,修行更为重要的是心空。“日用空境易而空心难,境空而心不空,心为境所胜,但空心而境自空矣。”“但得本莫愁末,空却此心是本。”(《大慧语录》卷十九)
从难易的角度看,宗杲禅师认为,空掉外境,空掉身外之物,去除法执,相对容易一些,而要空掉内心,去除我执妄念,则更为难以做到。但是,如果不能做到心空,如何能够做到真正的境空?只要做到心空,那么对于外境的执着自然会去除,自然不为所动。心已经空了,心外还有什么对象不可以空呢?
从本末关系角度讲,修行要抓住根本,而这个心空就是根本,找到根本了,何悉枝末呢?永嘉禅师讲,“觉后空空无大千”,也就是心空而境空的境界。宗杲禅师特意引用了庞蕴居士的一首偈来说明心空的意义,“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大家会聚在佛法道场,希望成佛作祖,只有达到心空的境界,才算是“及第”。但怎样才能修行心空法门呢?唐代洪州百丈道恒禅师说:不是那里闭目冷坐是心空。(文/董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