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江湖——禅宗丛林的“江湖寮”
何谓江湖——禅宗丛林的“江湖寮”十方挂褡的云水寮,旧制叫作“江湖寮”,又名谓“众寮”,这是专指往来四方,参学云游的挂褡僧寮。禅门相传,江湖乃江西湖南之意,因唐时参禅的僧众,不到江西马祖处,便到湖南石头处,往来憧憧,都凑集在二大师之门,故便称谓江湖僧众。赞宁在《宋高僧传》中曾称:“自江西主大寂、湖南主石头,往来憧憧。不见二大士,为无知矣。”这也是说,江西洪州禅和湖南禅,是六祖慧能以后禅宗诸流派中最主要的两个派系。
马祖道一门下弟子之多,在中国禅宗史上可说是空前绝后的。《祖堂集》称“大师下亲承弟子八十八人,出现于世及隐遁者莫知其数,”《古尊宿语录》及《景德传灯录》则称“师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各为一方宗主,转化无穷。”石头希迁的主要弟子,《祖堂集》卷四、卷五载有7人,《景德传灯录》卷十四谓有21人。
据《文选注》:谓今言江湖者,江外湖边,本是隐沦士所处。如《莲社高贤传》周续之曰:“心驰魏阙者,以江湖为桎梏。”骆宾王《序》曰:“廊庙与江湖齐致。”范希文严先生《祠堂记》曰:“既而动星象,归江湖。”等说是也。其实,江湖的原意,出于《庄子》,乃指隐沦的风尚,如云:“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意思是: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使对方保持湿润。此时此境,却不如各自在江河湖水里自由自在,彼此不相识的生活。
还引申为退隐的意思:唐·贾岛《过唐校书书斋》诗:"江湖心自切,未可挂头巾。" 宋王安石《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超然遂有江湖意,满纸为我书穷愁。"
江湖的其它意思还有:
1.不是一个具体存在的场所,是指四处流浪、卖艺、卖药的人的一种生活状态。
2.指远离朝廷与公家的民间: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在许多中国文学中,尤其是武侠小说中,江湖则是侠客们的活动范围;甚至也是黑社会的代称。因此,江湖一词逐渐演变成较为负面或特定的用语,如“混江湖”,意指混黑道;“江湖险恶”,也意指其是个是非纷扰之地。"老江湖",喻见多识广之负面人物;最终,还是由古龙先生为武侠江湖的称谓做了总结: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