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中轮回苦多乐少
六道中轮回苦多乐少我们在六道中轮回,苦因多,乐因少。什么是乐因?就是享受快乐的因,即善业。但是这个善业是偶尔产生的,可谓少之又少。不用说其他众生,我们现在都在学佛修行,很多时候还自认为很了不起,觉得自己很有修行似的。但是衡量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积累过什么善根,自己行持的是否是真正的善法?仔细一观察,没有什么啊!享受快乐的因是善业,积累点善根特别不容易,所以我们得不到安乐是正常的,享受不到快乐是正常的。因为我们没有做过什么善业。既然没有这个因,哪来的果啊?有的人还怨天尤人:“我怎么这么倒霉?我怎么这么痛苦啊?人家多有福报,多自在快乐啊!”你应该问自己,这是因为你没有做善事,你没有积累善根。人家有福报,因为他积累善根了;人家快乐了,因为他行持善法了。有因才会有果。什么是痛苦之因?就是不善业。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这些思想、行为,不用特意,不知不觉地就造恶业了,处处都造恶业,这都是痛苦之因。我们所造的快乐的因少,痛苦的因多,所以苦多乐少是很正常的,有什么可怨天尤人的?我们都在六道中轮回,都离不开痛苦的本性,超不出痛苦的范围,所以有苦是正常的。你觉得正常,能面对痛苦,痛苦就会变成快乐,这叫解脱,就是一个转念嘛!为什么说“轮回即是彼岸”“轮回即是涅槃”?就是一个转念。涅槃指的是快乐,轮回指的是痛苦。若念转不过来,就是轮回,就是痛苦的;若念转过来了,就是涅槃,都是快乐的。念没有转过来,说明智慧还是没有打开,所以处处遭遇痛苦,处处遭遇灾难,这是正常的,因为你在六道中轮回嘛!痛苦本来就是轮回的自性,所以不要怨天尤人,当修安忍。
不空如来藏讲的就是相,空如来藏讲的就是性,空不空如来藏就是讲的「性相一如,性相不二, 非性非相,非相非性,即性即相,即相即性」。 法华经: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以成佛道。是讲明白法华经真实意现,散乱心念佛,皆能成佛。因为看似妄想纷飞,但你知妄想也是佛也是我心之所变现。看似散乱,它乱而不乱,根本清净。所以他念不念都能成佛。这个佛是分真即佛。 南无阿弥陀佛 《法华经》《楞严经》是娑婆世界一切众生,明心见性,快速成佛的第一经。 文殊菩萨在此经中说:“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于闻中入。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此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文殊从中证,非唯观世音” 。 又说:“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非是常修学,浅深同说法” 。 又说:“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依此根(耳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 听经闻法明白自己的夲如来藏妙真如性,才是真正的修心,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从悟门而入,尤其听闻了义大法,成佛的法华经,开悟的楞严经,让我们开启我们本有的佛的大智慧,让生活工作更加自在快乐圆满,更主要是当下解脱我们生生世世的轮回之苦,因为我们这个心它就是不生不灭的,它永远在不停地幻化法界,千变万化,明白了我们就会善用其心,怎么去妙用命自我立。不明理就会随业力去受报,都是自心变现冤枉的受轮回之苦,想想都很可怕的!所以说宁可放下一百个地球工作日也要坚持听经闻法!明白自心。 十方圆明。闻熏闻修!多听一课,道力法力便加深一分! 《楞严经》从前面的七处破妄、十番显见、八还辨见,无非告诉我们生死轮回的根本和成就涅槃的根本,再到第三卷讲的四科七大,一一皆是如来藏妙真如性。简单说,不懂楞严大定,以致轮回;懂得楞严大定,必取涅槃。道理非常简单。再到《楞严经》的中间几卷内容,详细讲解「一念不觉有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由此产生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这是整部《楞严经》的重中之重。那么,狂心顿歇,则三缘断,歇即菩提。如来开示发觉初心二决定义:一是以因同果,二是从根解结。后文殊菩萨受佛敕命,从二十五圣圆通法门中,独选观音耳根圆通法门——这是从根本起修、全性起修、速得菩提的第一法门,初机众生必须按照这个法门来修,才能成就。反反复复就是讲这个自性本定,也是一切三昧之王。再到《楞严经》后半部分,讲如何修如何证以及五十种阴魔,仍然是以戒助定、以慧助定而已。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