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为何不提倡养宠物?
佛教为何不提倡养宠物?00:0017:19
佛教以慈悲为本,佛陀更是提出众生平等、众生皆有佛性的理念。但佛教是不倡导人们饲养动物的。 在一行禅师所著的《佛陀传》中记述:佛陀九岁时在花园散步。忽然一只天鹅从天上坠下,流着血痛苦地挣扎。佛陀救治了那只天鹅,整整照顾了它四天,待天鹅伤势复原,佛陀便将它放走了,并嘱咐它飞到远处,不要再被射下来。 当时贵为王子的佛陀,如果选择将天鹅圈养起来、加以保护,显然可以做到。可是佛陀没有那么做。 佛教提倡众生平等,不仅人类有人权,动物也有相应的权利。天鹅是独立的,它不属于把它射下来的佛陀堂弟提婆达多,也不属于把它医治好的佛陀,它只属于它自己,属于大自然。 把原本应该四处奔跑、跳跃的动物圈在笼子里;把本应该在水中畅游的鱼儿放置在体积不大的鱼缸里;把本应在天空翱翔的小鸟放在笼子里······无疑,这是对动物正常权利的损害。 因此,佛教中菩萨戒规定,不能饲养动物。《优婆塞戒经》中说: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若蓄猫狸,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蓄养象、马、牛、羊、驼、驴,一切畜兽,不作净施未受戒者,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佛教讲因果。把动物用绳拴着脖子、让它们在缺氧的水中生活,把不干净、接近变质的食物给它们吃,将来因缘会遇时,这样做的人也难免不会遭到如此对待。 从结缘的角度,人也不能和动物结缠缘。 如,养狗的人出门不能把宠物带在身边时,它们会像小孩子一样撒娇的叫唤甚至一直跟着主人;一些人因自己宠爱的动物离世,悲伤过度久久不能自己。这些都是和动物结了缠缘。 我们众生之所以会六道生死轮回,皆是“情爱欲”纠缠无法解脱。印光大师曾开示说,对世间没有一丝一毫牵挂,才能往生。试想一下,临终时若想起了家里还有疼爱的宠物,亦或是想起了已经去世的宠物,带着这么多牵挂,如何往生? 另外,动物沦为畜生道是有因果的,若与它们结缠缘,会给饲养他们的人带来很多困扰,阻碍自身的修行。 因此,不论是否是佛教徒,都最好不饲养动物,免得结下无谓的烦恼、以及久远轮回的因缘。 如果已经饲养了动物,就要一直对它们好,不仅要给它们干净的吃喝,也要不打不骂,让它们感受到人类的慈悲。 佛弟子还可以在念经时让动物在一旁“旁听”,或为它们请一台播经机全天循环播放经文。动物自身是无法学习佛法的,如果人能够帮助它们,令它们有机会闻法,这便和动物结下了一个大大的善缘。
佛弟子还可以在念经时让动物在一旁“旁听”,或为它们请一台播经机全天循环播放经文。动物自身是无法学习佛法的,如果人能够帮助它们,令它们有机会闻法,这便和动物结下了一个大大的善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