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印广法师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句话是进一步解释明心见性的境界。「是人终时」,他的真人与假人圆满之时叫「终时」。一人当下就是二人,叫不二法门。我在讲阿弥陀佛,讲出来的是假人,有形有相;没有想没有讲之前,阿弥陀佛这句话在不在我心里啊?虽然在,有没有形相啊?没有形相是不是真人啊?所以一句阿弥陀佛讲出来是不是「是人终时」?以此类推,没有哪一法不是「是人终时」。这个茶杯是不是「是人终时」?外面现的金属相是假人,把它分解为地水火风,地水火风怎么来的啊?地水火风没有出现之前,在不在我们心里?虽然在,有没有形相?所以他是不是个真人呐?!「是人终时」就是「是人阿弥陀」,真人就是「阿」,假人就是「弥陀」。做梦时,梦境是不是假人?梦人是不是真人?梦境是不是「是人终时」?梦醒以后,那么又倒过来做了,醒人变成了弥陀,变成了假人,梦境有没有离开我们的心啊?虽然没有,它有没有形相啊?这时梦境是不是变成真人?是不是「是人终时」啊?在梦、在醒、在天、在人、在鬼、在泥巴瓦块,无非「是人终时」。圆人说法,法法圆呐!所以这个「是人终时」就是解释前面的「若一日、若二日……一心不乱」,是这样反复地解释。心不颠倒:仍然是解释前面的经文。这个心原来是颠倒的,现在重新被颠倒过来,叫「心不颠倒」。心不颠倒是心不颠倒的阿弥陀佛,心颠倒就是心颠倒的阿弥陀佛;颠倒也好,不颠倒也好,它总是阿弥陀佛。我把手举起来,叫不颠倒的印广法师,是不是?我把手垂下来,是颠倒的印广法师。我举手也好,放下也好,我是不是还是印广法师啊?《楞严经》就是讲这个法。明白这个道理,你当下解脱,了生脱死。
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即得」就是当下,当下成就,当下就是「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当下就是「阿弥陀佛」,依报正报无二,是一体。谁往生到哪里去啊?如来者,无所从来,无所从去。你当下就是来,当下就是去,到十方法界不动而至。你动什么?都是你自己。你总不能讲:啊,我的一只手终于从我的大腿来到了脑袋,有没有这个道理啊?都是我们一个本体,这个法重要啊!这是《楞严经》的境界,十方法界我们都是不动而至。印广法师从山西太原来到无锡,无锡有没有多一个印广法师啊?山西太原有没有少一个印广法师啊?太原也是我,无锡也是我,讲一个来去是方便说而已,要不然不足以开示引导众生。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三世诸佛,不打诳语。「我见是利」是佛知佛见,真实义,这是自利。故说此言,佛以此因此缘出现于世教化众生,就和《法华经》所讲的「诸佛出世唯以一大事因缘,开示悟入众生佛知佛见」一样,叫「故说此言」。这是利他。
这段经文不可按照一般所说:「这是佛在劝导众生,你听到这个《阿弥陀经》就要发心啊,努力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这种说法也只能叫方便菩提心,不是真实。那么这段经文仍然是在印证「一心三藏」,印证华开莲现。
「若有」,法尔如是,就是这么样啊!闻是说者,明白了这个道理。应,是道交感应;当,是正当名分,真实无妄;发,是成就之义;愿,就是见到了我们原来的心。
有的同修讲,愿字的繁体(願)是左右结构啊,左边一个原,右边一个页。哈哈……这还不是一个意思?现在的经书都是属于复印出来的,是不是?都是假的,假的必有一个原处,就是原来的书页,是不是讲明心见性?原来的页是不是空如来藏?复印的页是不是不空如来藏?那复印的页就是指我们的妄心,原来的页就是我们的真心,见到原来的页是不是往生呐?一个道理啊。生彼国土,「应当发愿」就是「生彼国土」。当下此土即是彼土,并不是跑过去生,也不是跑过来接,我们当下就是,只是问你懂不懂。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从这里开始又好像闻到了《妙法莲华经》的味道了。十方佛都在赞叹《阿弥陀经》,这就体现了佛的良苦用心啊!没有哪一尊佛,没有哪一尊菩萨,没有哪一个天人鬼畜,不赞叹《阿弥陀经》,他没有办法不赞叹,因为自己就是阿弥陀,自己就是《阿弥陀经》,是这个道理啊!
阿閦鞞佛:即东方的不动如来。《佛说阿閦佛经》中说,阿閦佛为菩萨时,在大目如来前发「于一切人民蜎飞蠕动之类不生嗔恚」等誓愿,经过累劫的修行,终于在东方的阿比罗提(妙喜)世界七宝树下成佛,佛刹名为「妙喜」。阿閦鞞译作「不动」,不动是表法身。按别教的说法,法身无形无相,一切有形有相之法皆是由法身变现。
须弥相佛:表化身佛。须弥山是形容法身的不可思议之大。须弥山长三百三十六万里,宽三百三十六万里,高一千零八万里,在太阳系是最大的高山,以大中之最来比喻法身佛。须弥光佛是表报身佛。光也好,树也好,是表智慧。法身也大,化身也大,智慧也大,除了须弥山,有没有其它的更好的办法来形容?
须弥山含「妙、高、明」三义,佛德亦具此三义:佛具万德,如须弥山合金、银、琉璃、玻璃四宝而成,故称「妙」;佛为一切众生乃至一切诸圣之无上,如须弥山远超一切群山而卓立,故称「高」;佛智光明,能照十方一切世间及破众生心中无明之暗,故称「明」。
妙音佛:表佛的利他功德智慧妙用。佛以一音说法,无量众生随类得解,有情无情皆得妙用。那么,释迦牟尼是妙音佛,玉皇大帝是不是妙音佛啊?我在这里讲法是不是妙音佛啊?那狗叫一声是不是妙音佛啊?我在这里手摆一摆,那个须弥山动不动啊?那狗叫一叫,须弥山动不动啊?万有引力,这就是妙音。当然这些妙音里又分吉祥和污染之别。
前几天不是讲吗?对一朵兰华,对一块苹果,对一块馒头,我们不断地给它吉祥祝福:华儿你真美啊!馒头你真香啊!一个礼拜以后,华儿还是美,馒头还是香。反过来,你如果用比较糟糕的语言去轻慢它、侮辱它,心里同时憎恨它,华会烂,馒头都会发霉。这是一定的,妙就妙在这里。既可以对周边的万法进行吉祥的加持,它能够得到感应,又可以用糟糕的语言和恶劣的心态去轻慢他,它也会得到相应的感应。而且相应地反馈给你,这是不是应供?那这个「妙音」,我们要选择吉祥的一个。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又是一个「如是等」,这个「如是等」可多呢!「如是等」是不是包括我刚才讲的人啊、鬼啊、牛啊、马啊、狗啊?是不是都是如是等?所以这个「恒河沙数诸佛」不仅是老古佛和现在佛,因为前面有一个「如是等」。没有哪一个法不是佛在说法,没有哪一佛不是哪一佛,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
广长舌:你可不能像有些人那么天真,说「佛把舌头伸出来能把额头都遮起来」。「现出个神通啊,佛现大身把整个虚空都遮起来了,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那暗无天日,我们还有什么活头啊?可不是这个法啊!所以祖师大德讲啊,「百草头上祖师意,溪水无非广长舌」。百草就是无量法,都是祖师大德在说法。流水哗哗的,流水就是佛的广长舌。流水表什么法啊?自在解脱。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我们常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先来把大千世界来分析一下,顺便了解一下我们当下所居住的环境。地球是宇宙的一粒沙子而已,我们以太阳系来作一个说明。在太阳系里,有一个最大的高山叫须弥山,须弥山的半山腰是四大天王所居之地,在东南西北四个国土。
在须弥山的山顶是忉利天。山脚围着第一重香水海,再周围是第一重金山,每隔一重香水海围一重金山,叫七海七山,在第七重金山外面是第八重海,叫咸水海,在海外面是铁围山,一个太阳,一个月亮,以及满虚空的星星,这就是一个太阳系。地球属于南瞻部洲,在第七重金山与大铁围山之间,那个咸水海的海岛应该是这样。那么在铁围山之外还是水,所以我们是这个里面的海岛啊?也可以说大海的内海。 为什么讲能说一句《法华经》,听一句《法华经》,写一句《法华经》,问一句《法华经》,你的功德比太虚空大法师讲解无量的经典教化无量的众生证阿罗汉的功德还要大?因为你讲的是彻法底源之法,这都是《法华经》金口玉言。
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 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 楞严经告诉我们:“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什么意思呢?就是告诉我们:带妄显的那个真,还不是真正的真。显的是舍有归空的那个空性,显得是别叫的次第空性。还不是真正的真。因为还有个能显真能显妄的那个东西,才是真正的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心。也就是楞严经讲的真真如性。 拿手好戏。 舒拳变掌,眼见手掌而不见拳,手掌者,不空如来藏者是; 拳者,空如来藏者是; 变者,不空空如来藏者是; 拳头手掌是一不是二,是为不二法门; 三个如来藏皆一心变现,是为“一心三藏”。 不空如来藏讲的就是相,空如来藏讲的就是性,空不空如来藏就是讲的「性相一如,性相不二, 非性非相,非相非性,即性即相,即相即性」。 「是人终时」就是「是人阿弥陀」,真人就是「阿」,假人就是「弥陀」。做梦时,梦境是不是假人?梦人是不是真人?梦境是不是「是人终时」?梦醒以后,那么又倒过来做了,醒人变成了弥陀,变成了假人,梦境有没有离开我们的心啊?虽然没有,它有没有形相啊?这时梦境是不是变成真人?是不是「是人终时」啊?在梦、在醒、在天、在人、在鬼、在泥巴瓦块,无非「是人终时」。圆人说法,法法圆呐!所以这个「是人终时」就是解释前面的「若一日、若二日……一心不乱」,是这样反复地解释。心不颠倒:仍然是解释前面的经文。这个心原来是颠倒的,现在重新被颠倒过来,叫「心不颠倒」。心不颠倒是心不颠倒的阿弥陀佛,心颠倒就是心颠倒的阿弥陀佛;颠倒也好,不颠倒也好,它总是阿弥陀佛。 圆顿大法,不立阶梯,无修无证,一步登天(第一义天),放下屠刀(我执),立地成佛(分真)。在《楞严经》说为“发明便解脱”,“何藉劬劳,肯綮修证”;在《法华经》说为“一念信解,蒙佛授记”,直至“十地等觉”;在《心经》说为“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在《阿弥陀经》说为“食时还国,发愿往生”。 法华经: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以成佛道。是讲明白法华经真实意现,散乱心念佛,皆能成佛。因为看似妄想纷飞,但你知妄想也是佛也是我心之所变现。看似散乱,它乱而不乱,根本清净。所以他念不念都能成佛。这个佛是分真即佛。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