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荷 发表于 2017-4-28 14:35:54

《报父母恩咒》

《报父母恩咒》:南无密栗多,哆婆曳娑诃 读音:南(na)无(mo)密(mi)栗(li)多(duo) 哆(duo)婆(po)曳(yì)娑(suo)诃(he)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咽苦吐甘,才得成人。指望绍继门风,供承祭祀,也是一种信仰。多生累劫之父母恩重难报,却无以为报,则有佛教报父母 父母恩情,无以回报 恩咒,每逢农历七月中每日念诵报恩咒四十九遍,可报父母恩,现存父母延寿,去世父母超拔,如一日未诵,次日可补诵。(尽孝之心又何止拘泥于七月啊!其实每年抽出一个月念诵此咒都可以)回向文愿此报恩经功德,普及父母於一切,四生六道与含灵,皆共同登圣觉岸。回向时,心要至诚,也可自己添加些言语。念咒时莫要特意去数数,心更要至诚,用丹田深吸口气,念至不能再出气为止,然后再吸气。

法华经521 发表于 2017-4-28 19:07:59

也正如佛在《法华经》第四品里的譬喻“乞丐怀珠,妄受贫穷”。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落难的人,辗转流落到亲友家,亲友好酒好菜一番招待,吃完饭,亲友有官事要远行,临行前看到这个贫穷人已经在房间睡着了,就悄悄地给他内衣里系了一个无价宝珠,以免他到处流浪受苦,心想着这个贫穷人醒来之后,会发现自己给了他价值连城的财物,也就不用为生活而担忧了。 而这个贫穷人醒来之后,并不知道这回事。又去到处流浪,直到多年后与亲友相遇时,他的亲友说:我当初走的时候给你身上挂了一个宝珠,可以用来贸易生活所需,你怎么还在四处流浪呢,贫穷人才想起来了。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我们与佛,方便说都是一个心,自己本来就是佛,佛是过来人,只是告诉我们一声,这也是佛法里的口头禅“佛不度人。唯人自度”的道理,谁度谁呀!佛知道一切众生都是自己,所以要说度的话,他也是在度化他自己。 我们哪一人哪一物不是佛? 哪一人哪一物不是哪一人哪一物? 我们都是那一念心变现出来的,谁不是谁?当我们觉悟了《法华经》《楞严经》里所讲的如来藏道理以后,就好比在白天看不到天上的星星了,因为你明白了一切万物都是一个本体,也就是一个念变现的,从而达到无分别。

法华经521 发表于 2017-4-28 21:45:06

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心法不二。好比拳头手掌,拳头就是手掌,手掌就是拳头,你说他是拳头,当下就是手掌。说是手掌当下就是拳头。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可以显现一切

李萍 发表于 2017-6-26 11:44:03

南无阿弥陀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报父母恩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