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的几个最殊胜的内容
佛经中的几个最殊胜的内容:《法华经》佛在给一切众生授记未来一定成佛:若以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危难时刻念观世音菩萨就能脱离危难。原经文: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世音菩萨与我们的娑婆世界特别有缘,化身无量,随处祈求随处示现。《楞严咒》: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当知如是诵持众生,火不能烧,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纵不作坛,不入道场,亦不行道,诵持此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诵此咒已,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jié)来,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悔。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业,犹汤(tāng热水/开水)销雪。不久皆得悟无生忍。《大悲咒》:随愿往生十方佛土,皆获果证,除灭五逆恶业重罪,离苦离难,能治病,习灾合家,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果遂等等。诵持大悲咒所得到的好处,就是尽未来际也说不完。凡是诵持大悲咒的人,绝对不堕落三恶道。如堕落三恶道中,观世音菩萨他也誓不成佛。诵持大悲咒的人,其一切愚痴,若不变为智慧,观世音菩萨他誓不成佛。大悲咒能治世间八万四千种疾病。如有疾病,甚至中西医生,束手无策,你若虔诚诵持大悲咒,一定不药而愈。就有这样不可思议的神效。大悲咒的功德: (1)能得安乐 (2)除一切病 (3)延年益寿 (4)常得富饶 (5)灭一切恶业重罪 (6)永离障难 (7)增长一切白法诸功德 (8)远离一切诸怖畏 (9)成就一切诸善根 (10)临命终时,任何佛土,随愿得生《阿弥陀佛经》:信愿行:相信、发愿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念阿弥陀佛名号,就可以往生净土。受持此经或闻经上诸佛名者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诸佛所护念。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僧伽吒经》:抄写一个字的功德超过所有转轮王的功德。听闻僧伽吒法门的功德已经超过一尊佛的功德。于此法门四句揭净信一合掌能除灭五逆重罪。《金刚经》:一切佛法皆从此经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卷第四十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若人以深信心受持读诵此愿王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佛菩萨称赞、天人敬礼、一切众生悉应供养,速得成就。闻此愿王能不疑,谛受,读诵,能持,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心经》念诵方圆40由旬(每由旬80里)魔不敢进入。唐玄奘取经路过沙漠遇见很多魔阻挡去路,念了很多经也不管用,一念心经即刻驱除诸魔。《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原文:除盖障菩萨白世尊言:“如是有情,心唯思念此经名号,尚获如是利益安乐。若复有人得闻此经,而能书写、受持读诵、供养恭敬,如是之人常得安乐!或复有人于此经中书写一字,斯人当来不受轮回之苦,而永不于屠儿魁脍下贱之类如是家生,所生之身而永不受背伛挛躄、丑唇缺漏、疥癞等病不可喜相,获得身相圆满,诸根具足有大力势,何况具足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恭敬之人所获功德!”六字大明咒读作:唵(ō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hōng) 在实践传承中,所有的高僧大德前辈先贤也都是读作唵(ō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hōng)《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原文:是时莲华上如来,即说此六字大明陀罗尼功德言:善男子,所有微尘,我能数其数量。善男子,若有念此六字大明陀罗尼一遍,所获功德,而我不能数其数量。善男子,又如大海所有沙数,我能数其一一数量。善男子,若念六字大明一遍,所获功德,而我不能数其数量。善男子,又如满四大洲所住男子、女人、童子、童女,如是一切皆得七地菩萨之位。彼菩萨众所有功德,与念六字大明一遍功德,而无有异。 佛陀在《法华经》十几次说该经是“诸经之王”,为一大事出现于世,就是为了讲《法华经》,目的是让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诸知见道故,出现于世。
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诸佛灭度前必说《法华经》,佛灭度后,佛的儿子只受持弘扬《法华经》 智者大师对此作了全面研究,分析其得失,在此基础上判释佛陀一代说法为五时八教。五时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
这是依据《大般涅槃经》中从牛出乳、从乳出酪、次第而出生酥、熟酥、醍醐五味的譬喻而立的。乳喻第一华严时,指如来最初成道,在菩提树下,现卢舍那身为诸大菩萨说《华严经》。
酪喻第二阿含时,指佛陀成道以后,前往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三转四谛法轮,度五比丘。此后十二年常说《阿含经》。
生酥喻第三方等时,指在十二年后,佛陀开始说《大方等大集经》、《宝积经》、《维摩经》、《楞伽经》、《胜鬘经》等,弹偏斥小,叹大褒圆,激发弟子们的恥小慕大之心,历时八年。
熟酥喻第四般若时,是佛陀说《摩诃般若》等经性空之教,洗涤和破除人法二执,长达二十二年。
醍醐喻第五法华涅槃时,是时众生根机已被调熟,佛陀说《妙法莲华经》,开三乘方便,显一乘真实,为二乘授记,历时八年。最后,佛陀临入涅槃,一日一夜说《大般涅槃经》,明佛性理。
这是佛陀在不同时机,对不同听众分五个阶段说出了五类不同的教法,叫做“别义五时”。
但一代教法五时分明,仅仅是一个方面,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又是彼此互通的。因为佛陀说法,总是应机应宜的,“随宜闻者即说”,并非划出五个阶段、严格五大类教的界限,而是各类义理时有融通。如在阿含时里,就说到无相教法,而阿含教法复又遍及一代始终,这就谓之“通义五时”。
如此,对于佛陀一代时教的论判可谓圆满和全面了。
八教是化仪四教和化法四教。
从佛陀圣教的方式方法和说法状况来说,有顿、渐、秘密、不定四种,谓之化仪四教。
联系五时而言,华严时是对根基深厚、程度高超的众生,以《华严》大法令其顿悟真理谓之“顿教”。
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是对根基、程度较浅的众生,渐次说从浅到深的诸经教义,令其转小向大,渐悟真理谓之“渐教”。在顿渐之中都有秘密和不定,秘密与不定只是显、隐的不同,同席听法,各自悟解的教理浅深有别,或顿或渐,隐而互不相知的为“秘密教”。显而互知的为“不定教”。到了法华、涅槃时,听众已经成熟,佛陀演教超出了方式方法之外,称之为“非顿”、 “非渐”、“非秘密”、“非不定”。
化法四教为藏、通、别、圆,是就佛法的内容而判的。
依据五时来说,华严时是“别教”兼“圆教”。阿含时是“藏教”。藏者,经律论三藏,六朝时期习惯称三藏为小乘,所以藏教是指小乘的内容。方等时四教比较对说。般若时是诸部《般若经》,阐明“通”、“别”、“圆”三教。最后,法华、涅槃时,纯显圆理,所以谓之“纯圆教”。 阿弥陀佛:hug: 阿弥陀佛:hug::lol 阿弥陀佛:hug: 阿弥陀佛:hug::victory: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阿弥:hug:陀佛 阿弥:hug: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