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的七个譬喻
佛陀用八年时间专讲大乘圆教《法华经》《涅槃经》,所谓圆教,是说其教义圆满究竟,乃实中实,“惟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通过全经的七个譬喻,可以窥冰山一角之盛况。① 火宅三车喻:众生如同孩童在即将倒塌的火宅中嬉戏,不知危险将临,也不听从长者的呼唤。佛陀如同觉悟的长者,为了救拔众生,权巧地说屋外有漂亮的羊车,鹿车,牛车,当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冲出火宅,长者十分欢喜,赐予每个孩子一辆七宝装饰,安稳舒适的大白牛车。
此三车比喻三乘,声闻,缘觉,菩萨,而大白牛车则是究竟中之究竟,了义中之了义无上真理。如果孩子们在火宅中,便已觉悟,知了大白牛车,又何劳权巧?
②长者穷子喻:财富丰足的长者,走失了独生子,谁知流落乞丐,四处奔波苦不堪言。长者告诉孩子自己的身世,不但 不相信反而惊恐,长者为了引导他回家,委身和他一起乞食,不断予以奖励,直到孩子肯直下承当自己的身世,皆大欢喜。
若我们迷失的众生,能够直下承当自己富有的身份,又何苦大慈悲父,也要同我们上天入地乃至下地狱呢?
③三草二木喻:佛陀说法,如同云雨普润群生。小药草乃人天乘,中药草乃二乘,大药草乃菩萨乘。专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决定无疑者,是小树。安住慈悲,转不退法,度无量百千万亿众生者,为大树。因为众生习气根基不同,各有受益,多少不等。
④化城宝处喻:佛陀为了鼓励心性怯懦的众生,以方便力,示以化城,暂令大众止歇,待众生信心增强,再教导大众勿执化城,当进趋于无上佛乘的宝所。倘若我们众生不畏不怖,当下承担,化城当下是宝所。
⑤衣里明珠喻:贫困的朋友,原来衣服里有一颗价值连城的明珠,不自知,等到有人指示,方恍然,从此脱离贫困,富足安康,利乐无穷。我等众生,乃本自富有,妄失真心。
⑥髻中明珠喻:转轮圣王发兵征讨,胜利后,以金银玛瑙等各种财宝赏赐有功的将臣,唯独他发髻中的明珠,不做赏物,因为如此赏赐,将士一定会感到惊奇。
佛陀弘法,讲说五戒,十善,四圣谛,十二因缘等,但大乘的圆教不随便说,说了,惟恐大众惊疑,待众生根基成熟。如来于法华会上开权显实,说一乘实理,授记二乘。
⑦良医治子喻:一群儿女误饮毒药,心神错乱,痛苦呻吟,父亲立即调配最好的药草让孩子们服用,但是孩子们失去了分辨的能力,不肯服药。父亲不得已,只好离家出走,远去他方,不久传讯回来,说已死在他国,不再回来。儿女们听到这个噩耗,霎时醒来,知道父亲留下的是良药,赶快服用,便得痊愈。法药是大乘。
佛陀“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就是为了“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三界火宅,无非是极乐故乡,父亲实未远去,饮药之后,大悲慈父就在身旁。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十方常住三宝
感恩如来 ——《楞严经》第四卷 【哑巴吃麻团喻】很多同修认为,如来藏的道理太难了,自己只是小凡夫,无法听懂,不能成佛。要知佛法是不二法门,佛与众生不二,众生当下就是佛!甚至从究竟意义上说,连“佛”与“众生”这两个概念都不存在,我们是不分别不妨分别,为了讲清道理而强加分别。 所以,只要你相信自己根本上与佛无二无别,用积极的心态加持自己,你一定能听懂如来藏的道理,决定成佛! 打个比方,一个哑巴吃了六个很烫的麻团,很难受,他心里知道但说不出来,只能“嗯嗯啊啊”并通过手势向人诉苦。别人一看他的表情和手势就能明白,为什么呢?究竟意义上,大家就是一个本体,一个心啊。 佛陀在《法华经》十几次说该经是“诸经之王”,为一大事出现于世,就是为了讲《法华经》,目的是让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
“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诸知见道故,出现于世。
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诸佛灭度前必说《法华经》,佛灭度后,佛的儿子只受持弘扬《法华经》 佛出世就是为讲一个法,就是讲《法华经》《楞严经》『如来藏』的道理,叫我们「明心见性」!怎么明心?心在哪里?怎么见性?我们当下这个人和我们所面对的一切的外部的环境,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到人事环境,以及我们所能耳闻目睹身受的这一切的万法,它们是怎么来的?明白了我们的心在哪里,叫「明心」。心在哪里啊?在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是。明白了万法的来龙去脉,叫「见性」,在相见性。万法来龙去脉是怎么回事?心变出来的。果真把这个道理明白以后,当下了生脱死,成分真即佛。在明心见性的前提之下,一切的万法才能谈得上平等,你修任何法门都能圆满自己成为究竟佛、成为圆满佛。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究竟说:这个「我」即是《法华经》。没有哪一法不是《法华经》,没有哪一法不是「我」,没有哪一法不是「大光明藏」,一定作如是观照。 如是我闻”就是一心三藏,“如是我闻”就是阿弥陀佛。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阿弥陀佛。感恩一切! 圆顿大法,不立阶梯,无修无证,一步登天(第一义天),放下屠刀(我执),立地成佛(分真)。在《楞严经》说为“发明便解脱”,“何藉劬劳,肯綮修证”;在《法华经》说为“一念信解,蒙佛授记”,直至“十地等觉”;在《心经》说为“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在《阿弥陀经》说为“食时还国,发愿往生”。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