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妄不息
7.我跟这个茶杯是什么关系啊?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什么关系啊?这是人生第一课题。这些问题不明白,你所有的言语、行持、想法统统都是错的20。这个法妙,讲开了要几个月。就是因为这个问题太简单,人家认为不好懂。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的思想是层层迷惑,《楞严经》讲「发妄不息」,是妄上加妄,不知道妄到哪里去了,以致把我们本来的面目忘记了。
法华经》云∶"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此经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如清凉池能满一切诸渴乏者,如寒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医,如暗得灯,如贫得宝,如民得王,如贾客得海,如炬除暗,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 十方诸国土,无剎不现身:你想到哪里,是不是就在哪里现身?那就是你的真身啊!你现在想到老家,你就在老家现身了,这个身没去,那个身去了没有啊?那是你的真身。我们不是讲无量寿吗?从纵向上来看,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我”;从横向上来看,东南西北、上下十方无处不是“我”。你一念十法界,十法界都在现身。那么作为观世音也好,阿弥陀佛也好,你念他现身,你不念,他现身了没有啊?哪里不是他现的身?明白这个道理,就是你在现身。 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生生世世解脱,生生世世为如来使,生生世世作世间眼。 南无阿弥陀佛 法华经》云∶"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此经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如清凉池能满一切诸渴乏者,如寒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医,如暗得灯,如贫得宝,如民得王,如贾客得海,如炬除暗,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 《楞严经》告诉我们:“由诸众生遗失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几千年来,我们佛教界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通过方便法门来明心见性,而佛2500年前的教诲,是要通过明心见性以后,成为分真即佛,带果行因,全性起修,全修在性,通过无量的法门,来圆满究竟佛。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义 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它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就是非空非有。真心无处不有。什么也不是。即一切法,就是即空即有。真心无处不在。什么也是。明白这个道理很重要。不仅要明白,而且要知道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真心本体它无相无不相,所以我们很难用有形有相的任何一法去表达我们的真心,所以讲它非空非有,无处不有。什么也不是。因为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它本具无量的性具功德,也就是说,万法在没有变现之前,就在我们心里,它是以一种无形无相的形式含藏在我们心里。当它遇到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 诸比丘,我今语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声闻,以为眷属。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欢喜国,二名须弥顶;东南方二佛,一名师子音,二名师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虚空住,二名常灭;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栴檀香神通,二名须弥相;北方二佛,一名云自在,二名云自在王;东北方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法华经》云:“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又云:“此法华经能令众生至一切智,一切世间多怨难信,先所未说,而今说之。”又云:“是法华经于无量国中,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受持读诵?”又云:“(佛)所说经典无量千万亿,已说、今说、当说,而于其中,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