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本(心静如水 发表于 2017-4-20 13:30:15

揭示佛法与哲学 社会科学等理论关系的金钥匙--菩提论

本帖最后由 当本(心静如水 于 2017-4-20 14:36 编辑

http://www.fahua123.com/thread-121108-1-1.html问津救世方略--如来藏

       一心三藏、真真如性,说透了天地万法之来龙去脉及其相互关系。无量法界,上自佛菩诸圣,下至天人鬼畜,旁及无情万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总括为空与不空,及空不空,无非“真真如性”,一真之“人”,一“心”变现而已。一心三藏。一心即三藏,三藏即一心。三藏即万法,万法即一心。一心为总,三藏为别,万法为别。互为总别,互别为别。别别互立,别别互即。万法万象,万法一体。

我人等众及于天地万法,无非一念变现。如何变现?
用哲学的理念说为质量互变。
用科学的理念说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用如来藏的理念说为“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由此当知,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世界大同,生命升华,全在于心性觉悟,心能反应。
一心三藏,为万能之最,万能之总,万能之正。
一心三藏,彻法源底。森罗万象,来龙去脉,互相关系,义极于此。
情无情界,天地万法,无非一真之人,一心变现而已啊!
纵讲第二义谛,无量劫中,一切众生,都曾多生多世,互为父母儿女,真正骨肉至亲。众生迷不自知,妄自执着。互不认亲,反相伤害。故有轮转,枉受苦报!如人在梦,梦境万千。岂关他人,何关别事!无非梦人,一念变现!诸佛出世,良苦用心,无非劝人,醒梦归真!

当本(心静如水 发表于 2017-4-20 13:31:42

本帖最后由 当本(心静如水 于 2017-4-20 14:36 编辑

http://www.fahua123.com/forum.ph ... 8%D3%EB%D5%DC%D1%A7佛法与哲学   
一、《法华经》《楞严经》所阐述“一心三藏”之法义是佛之正法的标志,其实质是从哲理高度阐明宇宙人生真理
二、《法华经》《楞严经》之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互融互通,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马克思主义与《法华经》《楞严经》,似可视为世间、出世间不同领域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并且在哲学层面高度互融互通。从理论渊源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直接来源于黑格尔,其源头可上溯到佛法。恩格斯明确指出,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从辩证过程看,二者都经历了纠偏显正、综合融通的过程,黑格尔说为正题、反题、合题,马克思、恩格斯说为否定之否定,佛法说为“颠倒之颠倒”。从基本观点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主要有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在《法华经》《楞严经》中,三大规律随手拈来、比比皆是,且呈一一对应、一多对应、多多对应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不是我、我不是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相互排斥、相互联系、相互摄藏,圆融圆满圆通。



当本(心静如水 发表于 2017-4-20 14:46:12

   曾经提出过一个问题----请教:佛法与哲学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回顾过去所读《矛盾论》《实践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等一系列哲学著作,仍然理不出头绪。

    最近,反复读诵《菩提论》五论,就像一把金钥匙,揭示佛法与哲学 社会科学理论关系,简单透彻圆融地把这些问题一目了然揭示出来。
   
   即便是刚刚接触到或者没有接触到《法华》《楞严》如来藏的,以《菩提论》和《过五关 度六将 证菩提》引入,继而深入,由此打开了一些认为佛法离我们现实甚远、是理论研究、是迷信、可望而不可及与百姓无关或者一昧念佛、拜佛等种种认知, 微信群读诵《菩提路》,从一个群到另一个群,又到另一个群,引起了强大的共鸣。
   
    感恩恩师的慈悲与智慧,顶礼恩师!

当本(心静如水 发表于 2017-4-20 14:47:14

顶礼如来藏 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 于此门无惑

当本(心静如水 发表于 2017-4-20 15:07:26

阿弥陀佛!!!

当本(心静如水 发表于 2017-4-20 15:09:48

前几天和一位同修找《菩提论》后五论链接,复制保存一下:)

dangjue 发表于 2017-7-23 15:59:49

《楞严经》卷一 六种震动怎么震动?六种震动是表我们破除邪知邪见,树立正知正见的境界。听到“如来藏”的法理法义,心态在调整,这就是六根在“动”;六根动了,再看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比如,原来看到这是茶杯,现在一看茶杯就知道这就是我,六尘在动,这是“遍动”;六根对六尘遍动以后,看到这个茶杯是我,马上想到一切的万法都是我,都是由我们的心变现而有,六种意识界都在动,十八界都在动,这就是“等遍动”。

beauty 发表于 2017-7-23 18:43:55

南无阿弥陀佛

当本(心静如水 发表于 2017-7-27 15:47:36

《楞严经》卷一 六种震动怎么震动?六种震动是表我们破除邪知邪见,树立正知正见的境界。听到“如来藏”的法理法义,心态在调整,这就是六根在“动”;六根动了,再看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比如,原来看到这是茶杯,现在一看茶杯就知道这就是我,六尘在动,这是“遍动”;六根对六尘遍动以后,看到这个茶杯是我,马上想到一切的万法都是我,都是由我们的心变现而有,六种意识界都在动,十八界都在动,这就是“等遍动”。

当本(心静如水 发表于 2017-7-27 16:07:27

我人等众及于天地万法,无非一念变现。如何变现?
      用哲学的理念说为质量互变。
      用科学的理念说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用如来藏的理念说为“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由此当知,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世界大同,生命升华,全在于心性觉悟,心能反应。
      一心三藏,为万能之最,万能之总,万能之正。
      一心三藏,彻法源底。森罗万象,来龙去脉,互相关系,义极于此。
      情无情界,天地万法,无非一真之人,一心变现而已啊!
      纵讲第二义谛,无量劫中,一切众生,都曾多生多世,互为父母儿女,真正骨肉至亲。众生迷不自知,妄自执着。互不认亲,反相伤害。故有轮转,枉受苦报!如人在梦,梦境万千。岂关他人,何关别事!无非梦人,一念变现!诸佛出世,良苦用心,无非劝人,醒梦归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揭示佛法与哲学 社会科学等理论关系的金钥匙--菩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