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断,当舍,当离(终身受益)
当断,当舍,当离(终身受益)普救禅寺
佛说,人生有八苦:
生、老、病、死、怨憎会、
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
大千世界纵有千般痛苦,
但欲海不填,难知足常乐。
蛮欲缭身,何以解脱?当断,当舍,当离。
断,乃断绝不需之物
滚滚红尘,物欲横流,身陷令人目炫神迷的诱惑之中,许多人难免控制不住双手,能得到的,想要得到更多,得不到的,便不择手段获取。最后到头来,看似拥有,实则空无一物。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被欲望左右的人常常容易陷入烦恼,生活总是纠结于得失之中而不幸福。
断绝一切不需之物,是根本幸福生活的开始。不要让自己成为生活的奴隶,我们需要做到的,是重新拿回生活的主导权:你的衣橱不必繁衫堆积,以免于常日清洁打理的烦恼;节制垃圾食品的过多摄入,否则陷入贪懒而不想运动的状态;不要放纵地观剧看视频打发时间,否则垃圾思想让你更加负能量。往往越轻盈的力量,就越能跳出烦扰的生活状态。
日子不必大富大贵,只愿在安定宁静的生活里,即使是炒一小把碎麦子,也能香得直灌天庭。
舍,乃舍弃无缘之人
我们行色匆匆,阅人无数,因为社交,而让我们戴上了面具,但一路羁绊至今,有多少人值得让你为之袒露真心,以诚相待?
我们彼此揣测、彼此端详,在喜怒不形于色的面面相觑中,也许你经历过贵人相助,经历过小人谄害,经历过生人漠视,但在这样一片静默鸿蒙的人生原野上,从照面相识到相知相爱,终究是聚少离多、渐行渐远。
君子之交淡如水,无论你是贫是富,总有人与你执誓莫失莫忘,总有人伴你闯荡大漠天涯。而那些无缘无份的人脉,并不是靠谱的友情。
舍弃无用社交吧,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好的友情自有缘分安排,离不去,拆不散,即使身在远方,也能彼此牵挂。
离,乃绝离苦恼执念
佛曰:执着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执着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执着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很多时候我们放不下诸多执念,导致多人心智迷离,烦恼丛生。
不懂得顺其自然,所得之后果必定是求不得与放不下。正所谓:性常清净,日月常明。你执着于一人一事,初尝无果,再尝无得,终尝必有失。可偏偏,你无视其义,仍苦心追求,换来的必是庸人自扰。
真正的生活智者,能遇善知识,吹却迷妄,内外明彻。断离苦恼执念,无穷妄欲心自在,语默动静以自然。
真正把《法华经》的地位、妙用、利害关系搞明白,此经不可思议。此经叫你当下成佛,解决你无量劫无量劫生生世世的生死问题!读一句《法华经》,就是供养一切佛;你读一句《法华经》,就是七宝满虚空供养无量佛;你读一句《法华经》,其功德胜过虚空级大法师面对无量大众讲无量经典,又把无量大众培养成为阿罗汉。 后面〈随喜功德品〉那讲得更是感人:一个人修六度万行,用金银财宝供养无量百千亿的天啊、人啊、鬼啊、畜啊、四条腿的、两条腿的到八十岁,又把他们培养成阿罗汉;一个人从法华道场出来就传《法华经》,传到第五十个人,第五十个人仅仅听到一句《法华经》,仅仅生了一念欢喜心,他的功德是前一个人功德的无量倍,没有办法比。为什么?你听闻《法华经》,即得解脱。其它任何经典没有这样的1功德。而且要得到这个功德又太简单,几句话就成就了。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 南无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感恩一切! 阿弥陀佛。感恩一切! 离尘出苦
是为真乐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
就是法华楞严 佛讲了49年法,就是为了传一句话,万法一念现,一念现万法。 圆教非常妙,他听经闻法就知道一切的万法都是我;他不需要去灭相见性,他在相就见到性,无相也是我,有相也是我。只要他这个我执破除掉,刻骨铭心深信不疑,他就是一步登天。所以佛讲啊:“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何籍劬劳,肯綮修证?”越是真理越简单,越是成佛越容易,只问你信不信。圆顿大法只愁悟不愁证,诸佛菩萨祖师大德都是这样教化。佛在《法华经》、《楞严经》教化众生,修行人没有离开讲堂,没有离开板凳,当下成佛——就是从正信而入。所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意思告诉我们:你还修吗?一念信解,蒙佛授记,你当下就是佛啊!你当下就承认呐!你即是佛,佛即是你呀,只要你相信!那么我们有些同修讲:“我就是相信啊,那我为什么现在不能千变万化呀?我现在还有烦恼习气呀。”这是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是我们最大的障碍,是不是? 不贪的范围,包括财、色、名、食、睡,无论什么东西都是那样,足够就可以了,什么都要适可而止,贪太多没有利,反而害处很大。没有贪心的人,生活永远是富足的,快乐的。 佛讲了49年法,就是为了传一句话,万法一念现,一念现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