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金刚怒目,菩萨低眉?背后寓意跟你息息相关!
本帖最后由 一心三藏-_B0F1s 于 2017-4-5 10:36 编辑为何金刚怒目,菩萨低眉?背后寓意跟你息息相关!2016-12-11 普救禅寺 阅读 527
不少人觉得纳闷:同样是佛菩萨,为啥观音菩萨眉目慈祥,有些菩萨就凶神恶煞,怪吓人!!
其实这两种面相截然不同的菩萨,正是佛门中常说的怒目金刚和低眉菩萨!!
追溯来源,得从这个历史典故说起——
隋朝吏部侍郎薛道衡,有一天到钟山开善寺参访,仔细观察寺中的一景一物,深感寺庙好似人间净土,便动念头提问小沙弥:“金刚为何怒目?菩萨为何低眉?”
小沙弥虽小,却不假思索地回答:“金刚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这话一出,薛道衡一脸错愕,惊讶于小沙弥的才思敏捷。悟道之后,大为喜爱推崇,久而久之,“金刚怒目、菩萨低眉”的说法便广为流传!
单看外表,很多人以为怒目金刚是恶人,低眉菩萨才是慈悲的好人。其实这两者所展现的不同外相,正是“因材施教”、“观机逗教”,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为了帮助别人而展现的方便作法!
佛典中说的“金刚”是佛菩萨的随从力士,因手持金刚杵而得名。
观音菩萨,是努力上求佛道、普度众生的人,所以慈眉善目,护持他人!
正如佛陀之相皆是众生相,“怒目金刚”好比唱黑脸的人,严肃冷峻,粗暴可怕!“低眉菩萨”好比唱红脸的人,和蔼可亲、慈祥温和!
在芸芸众生中,每个人资质不同,佛陀有时候慈眉以对,有时候怒目相向,无非出自一片真诚的悲心,希望帮助对方有所成就!
许多人常以表象看人看事,常被迷惑、欺骗,就像以为怒目金刚是恶人,低眉菩萨是好人一样,仅以喜恶作评判,领悟不到个中玄机!
从功德上来看,慈眉善目的菩萨是菩萨,怒目金刚何尝不是慈悲无量的菩萨呢?所以任何事在没看清之前,不要轻易做判断!
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真正把《法华经》的地位、妙用、利害关系搞明白,此经不可思议。此经叫你当下成佛,解决你无量劫无量劫生生世世的生死问题!读一句《法华经》,就是供养一切佛;你读一句《法华经》,就是七宝满虚空供养无量佛;你读一句《法华经》,其功德胜过虚空级大法师面对无量大众讲无量经典,又把无量大众培养成为阿罗汉。 后面〈随喜功德品〉那讲得更是感人:一个人修六度万行,用金银财宝供养无量百千亿的天啊、人啊、鬼啊、畜啊、四条腿的、两条腿的到八十岁,又把他们培养成阿罗汉;一个人从法华道场出来就传《法华经》,传到第五十个人,第五十个人仅仅听到一句《法华经》,仅仅生了一念欢喜心,他的功德是前一个人功德的无量倍,没有办法比。为什么?你听闻《法华经》,即得解脱。其它任何经典没有这样的1功德。而且要得到这个功德又太简单,几句话就成就了。 阿弥陀佛。感恩一切! 阿弥陀佛。感恩一切! 金刚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知一切万法唯心,曰“明心”,即法法皆心,无一法不是心;明一切万法唯心所现,曰“见性”,即法法源心,无一法不从心现。如果能刻骨铭心,真正明了,此乃“明心见性”尔! 继续学习恩师讲解的《楞严经》卷六 3.16 第129讲 《楞严经》卷一 六种震动怎么震动?六种震动是表我们破除邪知邪见,树立正知正见的境界。听到“如来藏”的法理法义,心态在调整,这就是六根在“动”;六根动了,再看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比如,原来看到这是茶杯,现在一看茶杯就知道这就是我,六尘在动,这是“遍动”;六根对六尘遍动以后,看到这个茶杯是我,马上想到一切的万法都是我,都是由我们的心变现而有,六种意识界都在动,十八界都在动,这就是“等遍动”。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