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次的妈妈
五百次的妈妈[*]
[*]
一次,佛陀与僧众正在路上行走,远处走来一位老妇人,她看见佛陀的庄严法相后,心头猛地一抖,怔怔地呆立在那里,之后不顾一切地趋向佛陀,口里哭喊着:“儿子、儿子啊…….”,身旁的侍者们连忙伸手去阻止,这时佛陀却大声说:不要阻拦她,她真是我母亲。面对众人惊愕的目光,佛陀缓缓道来:在过去世,这位老人家曾做我的母亲五百次,今天她看到我时,忽然忆起了往世的宿缘,认出我来,她的确是我的大恩母亲啊!
现在很多人自诩很孝顺,对现在的父母关心备至,而对爱人的父母、其他人的父母(过去世的父母)从内心深处是有区别的,这是多么愚痴的想法啊!
谁是亲,孰是怨?
嘎达亚那尊者一次去化缘,看到一位女施主怀抱着儿子,津津有味地吃着鱼肉,并用石头击打一只正在啃食鱼骨头的母狗,尊者以神通观察发现,女人所吃的鱼,正是她死去父亲的转世,用石头击打的母狗是她母亲投生而来,而怀抱的婴儿恰恰是前世杀害她的仇人,尊者无限地感慨:吃父亲的肉打母亲,母亲啃食父亲骨,怀抱杀已之仇人,轮回之法诚希有。
它前世是你的妈妈呀
有一位老母亲,她在弥留之际,特别想念她的女儿,女儿也急迫的赶赴去看望母亲的路上,可是母亲终究还是没有捱到那个时刻,而是在对女儿的声声呼唤与无限渴念中离开了人世,由于临终时强烈地贪执与想念的缘故,老妇人死后转生为一个小虫,扒在了女儿的胳膊上亲近她,而这时女儿发现小虫时,非常自然、冷漠又略带厌恶地“啪”地拍下去,小虫即刻没有任何反抗的被这女人碾死。一位大成就者朱巴去吉努瓦看到了这一幕,“啊”的一声说道:刚刚这个女儿亲手杀死了极度想念她的母亲呀!
佛说:没有一个众生未曾做过我们的父母。善待你身边的每一个有情吧,它真的是深爱你的母亲啊,请所有看过这个故事的人,在吃活鱼、活虾,杀死小虫等任何生命前,想想佛说的话,佛是实语者,它们都是累劫想你、念你、爱你的妈妈,请相信,一定是的,求你对这老母手下留情吧!!阿弥陀佛!
摘自学佛明灯集《下集》
《楞严经》所讲,【一切浮尘诸幻化相,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现代全息理论已经证明,宇宙间任何一法、一粒微尘,都包含整个宇宙的全部信息。只要我们一念回光返照,认识了“大我”,明白了“真我”“本我”,当下就与整个宇宙、法界融为一体。因为万法本来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如是妙法,就是一心三藏。「如」就是真如,是「空如来藏」;「是」就是万法,是「不空如来藏」。「如」就是「是」,「是」就是「如」。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优昙钵华是一种天上的花,三千年开一次;而天上一天又等于人间的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你就明白,仅仅能够听到《法华经》《楞严经》的名字是有多难,何况又能受持读诵。诸佛出世都不轻易讲这部《法华经》,其中《法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中出现的多宝如来,有一世因为没人请法,便直接入涅槃,所以没有讲《法华经》。在我们娑婆世界,因为人均寿命较短,几乎一个大劫就有一尊佛出世。一个大劫就是几十亿年。在别的佛土,诸佛出世可能要几百亿年几千亿年才会示现一次。 一心三藏的理论告诉我们,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随缘现空现有。空有不二,随缘变现。空是随缘变现出来的,有也是随缘变现出来的。你随你的缘来到世间,我随我的缘来到世间,他随他的缘来到世间。万法随缘而来,万法又随缘而去。随缘不生,随缘不灭。随缘不垢,随缘不净。随缘不增,随缘不减。无一法不是随缘而现,随缘而变 如果人人都懂一心三藏如来藏的道理,明白了一切万法皆是一真之人一念之所变现,那世界就少了战争和杀戮,少了硝烟弥漫,少了你争我夺,少了敌我对立,世界就会和平安宁,人人安居乐业,相亲相爱,净土现前。愿《楞严经》——如来藏大法弘遍尽虚空遍法界,让一切众生开悟解脱,不再迷惑颠倒,不再互相伤害而致轮回流转。 《四经序1》我佛世尊出世本怀,无非一大事因缘——欲令众生开佛知见,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既曰开,当是众生本有;既是本有,当是一开即示;既为示,当是一示即悟;既言悟,当是一悟即入。此开示悟入,次第圆融,即开即示即悟即入。所谓不从修证,而直入菩提萨婆若海。 圆顿行人在见道位所见之真如本性与在证道位所证之真如本性无二无别。如人在暗,忽见明灯,岂有背转之理?紧趋百步,明灯在手,其所见之灯与所把之灯岂是二灯?故圆顿大教不愁修证,但愁不悟。非是前七方便悟后起修、解行并重所可伦比。何以故?圆人解悟,以面对灯,见光之时,并见于灯。故直入果地,不受委曲。前七方便,以背对灯,或侧对灯,但见于光,而不见灯。由其盲修瞎练,纵经历劫,亦难成就。然而众生习气,或执相昧性,或执性昧相,或执别昧圆——瞎子摸大象,各执于一端,以方便为究竟,认化城为宝所。是故古今中外几千年,当今世界全地球,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念佛者万数,往生者二三。概由不达一心三藏之理,妄执三乘有漏菩提,且又先入为主,不自反省。 《四经序2》回顾佛陀当年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虚以三藏十二部经无量法门,广为方便,逗机引导;实以《楞严》正脉,《法华》如理,《心经》总持,《陀经》秘髓而圆成一代时教。虽各别开生面不一,而其立论落脚无二。 有说无量诸经鸣锣开道,敲打边鼓;《首楞严经》剖析万法,彻法源底;《妙法华经》一华道破,石破天惊;般若《心经》提纲挈领,一领风骚;《阿弥陀经》藏头露尾,头尾双彰。 究此四经一道,纵横万宗,经纬一体。藏心妙相,融会贯通。直以“如是我闻”冠置群经之首,以为千经万论开宗明义之总纲,而作十方三世盘根错节之津梁。 《四经序3》“如是我闻”,如者,即性之说;是者,况相而论;我者,圆通本体;闻者,明心见性。 如说何性?《楞严》入流,本妙圆心者是;《法华》喻藏,莲藕中空者是;《心经》对论,五蕴皆空者是;《陀经》含蓄,池底金沙者是。总而言之,空如来藏者是。 是说何相?《楞严》出流,元明心妙者是;《法华》比方,莲根茎叶者是;《心经》统括,五蕴诸法者是;《陀经》圣境,极乐世界者是。总而言之,不空如来藏者是。 我为何体?《楞严》了义,妙明心元者是;《法华》不二,月光三昧者是。《心经》照见,究竟涅槃者是;《陀经》话中,阿弥陀佛者是。总而言之,空不空如来藏者是,一心三藏者是。 闻何义?明何心?见何性?十方三世天地万法。上自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风云雨雾、树木花草,乃及红黄黑白是非长短香甜苦辣酸臭,此有情无情,森罗万象,千变万化,无非一真之人心现识变而已。一真之人者,我也。阿弥陀佛也。一心三藏也。心者,如也,阿也,空如来藏也。识者,变者,现者,是也,弥陀也,不空如来藏也。 《四经序4》正论真真如性,非如非是,非性非相,非心非色,非空非有,非一非多,非同非异,非离非即,非寂非照,非生死非涅槃;而又随缘现如现是,现性现相,现心现色,现空现有,现一现多,现同现异,现离现即,现寂现照,现生死现涅槃,现阿现弥陀。 当知真真如性,如是不二,性相一如,心色本然,空有非异。一多互等,同异当下,离即尔时。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阿即是弥陀,弥陀即是阿。此真真如性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不动道场,量周沙界。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理不碍事,事不碍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谓大光明中谁是谁,谁又不是谁哉! 《四经序5》若人在梦,梦中人事,千千万万,万万千千。此梦此境,岂关他人?何有别事?无非梦人一念变现!梦中被狗咬,能咬者谁?被咬者谁?又正梦之时,不见梦人而梦人常在。方醒之刻,梦境杳无而梦境不失。梦人阿也,梦想弥也,梦境陀也。诸佛如来出世本怀,良苦用心,无非劝道一切众生赶快赶快,梦中醒来。行人果真明得此理,当下解脱,成佛分真,悟后进修,成佛圆满。 圆顿大法,不立阶梯,无修无证,一步登天(第一义天),放下屠刀(我执),立地成佛(分真)。在《楞严经》说为“发明便解脱”,“何藉劬劳,肯綮修证”;在《法华经》说为“一念信解,蒙佛授记”,直至“十地等觉”;在《心经》说为“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在《阿弥陀经》说为“食时还国,发愿往生”。 以饭食知味而喻见道成佛,发明原心而往生佛国。故“已发愿已往生,今发愿今往生,当发愿当往生”。其间哪有许多节外生枝?故“临命终时,佛现其前”。临者,见道明理,终者,圆满成就。当下生死妄命与涅槃真命圆融一体,自性之佛自现其前。此为命终。哪里是说人到死时,他佛接引!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