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 【唐】如来使
《相见欢》【唐】如来使
郁孤台点将楼,思千秋。
万里夕阳垂地,江河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徒将悲风吹泪,过并州。
落英如梦凄迷,麝烟微,
却是春寒料峭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闲教邻家鹦鹉念唐诗。
《法华经 法师品》云∶ "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悯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何况尽能受持种种供养者。药王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后,悯众生故,出于恶世,广演此经。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 1佛说受持《法华经》第一稀有!佛问:“舍利弗啊,一个人能够踩着一块大石头,在大海里飘来飘去,这个人怎么样啊?”舍利弗:“嗯,这个人稀有。” 佛讲:“能够一念信解如来藏大法之人倍加稀有。”怎么信解呀?你相信万法就是我这一念所变现的,你刻骨铭心深信不疑,就这一念信解,比这个人功德倍加稀有。佛问:“舍利弗啊,一个人背着一个大千世界(银河系呀)上大梵天。大梵天怎么上啊,用蚊子的腿搭成的梯子往上,这个人怎么样?” 舍利弗说:“佛啊,这个人稀有难得!” 佛讲:“能够一念信解如来藏心法,倍加稀有。”佛问:“大千世界满中大火,有人一口唾沫把火全部熄灭,然后再吹一口风,大火又烧起来了。”一个银河系烧大火,这个人就有这么大的能耐,说灭就灭掉了,说生就生起来,这个人怎么样? 舍利弗讲:“佛啊,这个人稀有难得。” 佛还是那句话:“能够一念信解如来藏心法,倍加稀有。” 2佛说受持《法华经》第一稀有: 佛问:“有一个人用藕丝把须弥山捆起来,这须弥山有多大呢,三百三十六万里宽,三百三十六万里长,三个三百三十六万里高那么大,捆在半虚空——不是用钢丝绳捆啊,是用藕丝,舍利弗,这个人怎么样?” 舍利弗还是那句话:“嗯,稀有。” 佛又是那句话:“能够一念信解如来藏心法的人 ,倍加稀有。”佛问:有个大城,一万里见方中放满大火,一个人挑着一担干柴,悠悠晃晃走南闯北,片火不沾。那么大的火啊!人也无碍,干柴也无碍。 现在我们来改换一下,不是佛问舍利弗,是我问各位,你们讲这个人怎么样啊?稀有!我说群里能得闻《妙法莲华经》的大家倍加稀有,是不是啊? 佛陀在《妙法莲华经》如是说稀有: 诸善男子 各谛思惟 此为难事 宜发大愿 诸余经典 数如恒沙 虽说此等 未足为难 憨山大师云: 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 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印光大师云: 法华奥典,妙冠群经, 闻即往生,位齐等觉。 1《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你说心在内,见在外,为何心在内而不能先见心、肝、脾、胃呢?纵然看不见,那亦应该看见指甲的生、头发的长、筋络的转、脉搏的摇,你心应该明了,如何亦不知呢?既不能知内,如何反能知外呢?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所以证明你所说的,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是不合道理的,是错误的。【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 佛给阿难一个当头棒,打破他的执着,他那(心在内,见在外)之理论不成立,于是阿难又说:(我听闻如来说法之音,明白我的心,实在身外。) 【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灯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 什么道理呢?好像灯烛在房间燃着,这灯烛便能光照室内,再从门口,照到外边庭际,一切众生,看不见身内脏腑,只能看见外边,就如灯光,居于室外,便不能照亮室内一样。 【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连载(066) 宣化上人讲述 2《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灯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 什么道理呢?好像灯烛在房间燃着,这灯烛便能光照室内,再从门口,照到外边庭际,一切众生,看不见身内脏腑,只能看见外边,就如灯光,居于室外,便不能照亮室内一样。【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这道理一定是对的,不会再起疑惑,并和佛所说之了义一样,大概错不了吧?【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速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搏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连载(066) 宣化上人讲述 观音菩萨十二大愿 第一:广发弘誓愿: 广发弘誓大愿心,度尽众生消烦恼。 第二:常居南海愿 : 泛海救迷度有情,善念南海观世音。 第三:寻声救苦愿 : 为人诸病卧高床,诚念大士得安康。 第四:能除危险愿: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第五:甘露洒心愿: 观音慈把甘露洒,烦恼于是化成莲。 第六:常行平等愿: 弥陀加持常有念,随似观音平等心。 第七:誓灭三涂愿: 观音菩萨救苦声,愿度三涂除诸障。 第八:枷锁解脱愿: 志心持念观自在,枷锁苦痛得解脱。 第九:度尽众生愿: 有情众生誓愿度,旷劫精勤慈悲海。 第十:接引西方愿: 虚空之中引净土,至心诚念观世音。 第十一:弥陀受记愿: 观音精勤宏愿力,弥陀受记下世佛。 第十二:果修十二愿: 十二大愿弘誓深,有情共证无上道。 如来藏妙法(背诵)一、天地万法皆是当人一念之所变现,大光明藏中没有谁不是谁!没有一法不是一法!二、每个当下就即是一级大梦!梦人即空如来藏,梦境即不空如来藏,梦人与梦境空有不二,即空不空如来藏!三、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大气球手套,五个手指代表无量万法!无量万法共一口气,万事万物万法同呼吸、共命运,我与众生同体,我与诸佛同悲,心佛众生,等无差别!四、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我,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人、任何事、没有任何理由生烦恼!我活着就是让别人快乐!别人就是我!别人就是佛!五,如来藏为总,万法为别,互为总别,互别为别!六、如来藏妙法,闻在一时、成在当下!顿超生死、不离生死!解脱烦恼、不离烦恼、烦恼当下、即是菩提!七,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八,印光大师: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及往生,位齐等觉! 每个法华行人,要时时读诵《法华经》法师品第十和劝持品十三,对照自己在法华会上佛前的誓言,弘法不息,勇猛精进!经文浓缩如下: 当知此人(我)是大菩萨, 自舍清净业报, 哀愍众生 ,愿生此间, 广演分别妙法华经, 不惜身命! 如是妙法,就是一心三藏。「如」就是真如,是「空如来藏」;「是」就是万法,是「不空如来藏」。「如」就是「是」,「是」就是「如」。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优昙钵华是一种天上的花,三千年开一次;而天上一天又等于人间的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你就明白,仅仅能够听到《法华经》《楞严经》的名字是有多难,何况又能受持读诵。诸佛出世都不轻易讲这部《法华经》,其中《法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中出现的多宝如来,有一世因为没人请法,便直接入涅槃,所以没有讲《法华经》。在我们娑婆世界,因为人均寿命较短,几乎一个大劫就有一尊佛出世。一个大劫就是几十亿年。在别的佛土,诸佛出世可能要几百亿年几千亿年才会示现一次。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