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测试
真情测试[*]
[*] 有一富翁为了测试别人对他是否真诚,就假装生病住进医院。 结果,那富翁说:"很多人都来看我,但我看出其中 许多人都是为了分配我的遗产而来的,特别是我的亲人。"
谷子博士问他:"你的朋友来看你了吗? "经常和我有往来的朋友都来了,但我知道他们不过 是当作一种例行的应酬罢了。"
"还有几个平素和我不睦的人也来了,我想他们肯定 是听到我病重的消息,幸灾乐祸来看热闹的。"
照他的说法,他测验的结果就是:根本没有一个人对 他有真正的感情。
谷子博士就告诉他:"为什么我们苦于测验别人对自己是否真诚,而从来不测验一下自己对别人是否真诚呢?"
这个社会上谁都不傻,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人家虚情假意,怎么会寄希望人家对你真心实意呢?
应供。你是用什么样的心做的,就是得到同样的回报! 我们到底修什么? 修这个肉团身吗?不是。我们这个肉团身,迟早是要坏的,要化为灰土、灰飞烟灭,而我们的心不死。但是,我们的心在哪里?怎么修?没开悟、不明白的时候,我们只知道这个肉团身是我,我们的心只在这个肉身上;再大一点,我们的心只在我们的小家里,在我们的父母、儿女身上,我们整日为衣食奔波劳碌、与人争斗;再大一点,在一个团体、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再大一点,也许包容了太阳、月亮、星球……如果再大一点,知道在十万亿土外,有个极乐世界,一心想到极乐世界去。但是,如果没开悟,不明白真相,在他看来,极乐世界也是有处所、有边界的。所以,他的心仍然是有边界、有局限的。而明心见性之后,我们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一念真心变现,都与我们一体。 我们的心,无所是,无所不是,随缘显现。这个心量是没有边界的,万物都在我们心中,万物都是我们的心。这时,还有什么分别?还有什么好执着?还有什么好争斗的呢? 印光大师说,“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什么意思? 印光法师,净宗十三祖,公认的大势至菩萨再来。 【法华奥典】:奥典。必定是究竟了义的经典,非圆顿大法不可,唯法华楞严当之。 【妙冠群经】:天台判教,法华乃是圆教,唯实无权,权就是方便,以前的经典都是方便引导,【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佛为一大事因缘而来世间,就是要说法华以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只有法华是真,其余是方便引导,【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法华经》乃是诸经之王,唯有《法华经》中这样说,别的经典都没有。 【闻即往生】:闻非耳听,乃是心闻,明白的意思。读懂法华,明白“一心三藏”,当下即已往生佛国,功德具足,只是不转身体这个定业,功德不现前而已,实则已蒙佛授记,俱崇密化之迹。唯法华楞严圆顿大教,无修无证,即悟即证,一步登天,世人难解难信,故而法华大会上,5000人退席,佛亦不加阻止。 【位齐等觉】:唯有法华楞严,圆顿了义,见的真,悟的究竟,上品上生。佛在四依法中说,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何须苦修苦证,彻见真心本来面目,妄心见到真心,即是往生。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印广门清法师开示转识成智一、转眼、耳、鼻、舌、身等前五识(一念直觉)为成所作智。(不用六识思惟而当下见真:见闻皆我!)二、转第六识(妄想分别)为妙观察智。(万法由一念变化而已)三、转第七识(我执)为平等性智。(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四、转第八识(真妄和合)为大圆镜智。(非真非妄非和非合即真即妄即和即合) 观音菩萨十二大愿 第一:广发弘誓愿: 广发弘誓大愿心,度尽众生消烦恼。 第二:常居南海愿 : 泛海救迷度有情,善念南海观世音。 第三:寻声救苦愿 : 为人诸病卧高床,诚念大士得安康。 第四:能除危险愿: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第五:甘露洒心愿: 观音慈把甘露洒,烦恼于是化成莲。 第六:常行平等愿: 弥陀加持常有念,随似观音平等心。 第七:誓灭三涂愿: 观音菩萨救苦声,愿度三涂除诸障。 第八:枷锁解脱愿: 志心持念观自在,枷锁苦痛得解脱。 第九:度尽众生愿: 有情众生誓愿度,旷劫精勤慈悲海。 第十:接引西方愿: 虚空之中引净土,至心诚念观世音。 第十一:弥陀受记愿: 观音精勤宏愿力,弥陀受记下世佛。 第十二:果修十二愿: 十二大愿弘誓深,有情共证无上道。 1佛法教育的目的是唤醒你从梦中醒来轮回既无基也无根, 如果事物看似坚实,那只是妄念。 “显相之性为无生”,即事物从未发生过。“若有生起为执实”,就像在梦中但不知道自己做梦一样。存有的运转之轮(轮回),既无根且离基,轮回没有基础。如果你认为轮回有某个基础,有某种实际的存在,那只是妄念而已。除此之外,并无其他。 梦中的现象不需要任何基础,它们不需要任何根基好让它们得以显现。当我们在梦中但不知道自己正在做梦时,那是有根基的,而这个根基就是我们认为梦为真实的想法。梦中的显相似乎就是我们的生活,在梦中,我们对这个生活十分坚信,不过,当我们认出那是一场梦时,这个根基就消失了,“认为它们是真实的想法”的这个根基已经不见了。当我们认出自己在做梦时,消逝的并不是梦中的显相,消逝的是认为它们实有的想法。 轮回就像是当你不知道自己在做梦时的梦,而涅槃则像是当你知道自己在做梦时的梦。当你认出自己在做梦时,不认识梦的妄念自然就消逝了。因此,并没有任何其他我们试图要从外在某处取得的东西,没有什么要去达成的。涅槃,只不过是“不知道自己身处之梦是一场梦”的妄念竭尽了。 2佛法教育的目的是唤醒你从梦中醒来显相的真正本质是它们从未升起过, 如果生起看似发生了,那只不过是执着而已, 轮回既无基也无根, 如果事物看似坚实,那只是妄念。还有另外一个例子可以来证明这一点。我们可以来看看一个本来非常生气的人,后来又生起慈悲心的例子。这个人的气愤是错乱的,当他生起慈悲心时,愤怒自然就不见了,不需要去做其他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来看看一个家庭在一天结束时的例子。这家人都从工作的地方或学校回到家,每个人都筋疲力竭而且很暴躁。父亲和母亲都因为工作了一整天,而劳累不堪。小孩在学校待了一整天也累了,而且开始吵架。接着,该吃晚餐了,他们开始有一点放松,觉得好多了。他们不再疲倦,也不再饥饿,所有的愤怒都消失了。这只是妄念的转变,只是如此而已。晚饭之后,一家人也放松了,他们一起开怀大笑。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一切只不过是妄念的改变而已。所谓的“涅槃”,只是我们转变了对“轮回”的想法,涅槃只不过是引生轮回的迷惑妄念竭尽了而已。 《妙法莲华经 法师品第十》 药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萨道,若不能得见、闻、读、诵、书、持、供养,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未善行菩萨道。若有得闻是经典者,乃能善行菩萨之道。其有众生,求佛道者,若见、若闻是法华经,闻已信解受持者,当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印光大师也曾经开示: 法华奥典,妙冠群经; 闻即往生,位齐等觉。 不管您现在受持的, 是《地藏经》、《金刚经》、 《无量寿经》、《华严经》…… 都是佛的正法、 都是佛的金口玉言。 但是,您不能忘记, 《妙法莲华经》是佛的临终遗嘱。 佛是三界导师、一切众生之父, 最希望看到的就是, 孩子们速疾成佛! 修行不是见道功,见道唯向闻法中。 见道走路,了道启程。 你“知道”了,才能修行! 修行不是比赛付出,不是看谁苦;修行,决不是懵懵懂懂向前冲。 道不远人,唯人自偏。 见道了道,直下承担。 倘若不然,怕你忍饥受寒,越走越远! 千古万古说修行,总有人不明修行! 不深入经藏,不知如来真实义;你不听世尊一乘法,不懂第一义谛,可怜干尽多少好事,善事,大事。 苟不明理,忘失菩提。偏偏这也积极,那也积极。佛子!云何佛强调“悟后起修”?何谓“悟”?何谓大悟,真悟,彻悟?什么才是究竟圆满的悟呢?!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 一句话,就是法华楞严义理,就是一心三藏法。 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但为一乘故,分别说二三! 一个佛弟子,你如果不修学法华楞严,执着无量的方便法门,迷在种种不了义教法中;你对佛的真实法置若罔闻,你永远是见道不深,决定是见道不真! 见道不真,你做好人都是害人。 真见道了,自私自利也有道理。他关起门来不问苍生疾苦,已行救度。 见道之人,就是自度度它之人。 如是。见道无非闻法。闻法终究唯闻法华。法华,佛法之精华,佛法之花。 法华楞严,就是花开莲现,成就眼前。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