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载物英 发表于 2017-3-1 20:33:42

《楞严经》是娑婆世界一切众生,明心见性,快速成佛的第一经。 文殊菩萨在此经中说:“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于闻中入。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此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文殊从中证,非唯观世音” 。 又说:“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非是常修学,浅深同说法” 。 又说:“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依此根(耳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          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高大珍 发表于 2017-3-1 20:34:52

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一微尘 发表于 2017-3-3 19:25:21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皈依大乘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楞严经!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7-3-9 13:59:47

所谓“万法唯识所变,唯心所现”。识者,即报身功德——智慧妙用,机谋权变,出神入化。心者,即法身功德——性具真如,天然本具,原来如此。所变所现,即化身功德——人文万法,竖穷三世,量周沙界。既说为变,岂可唯一?十法界中,云吞雾绕,天堂地狱,同分别业,唯各自招。所谓“无分别不妨分别也”。既说为现,岂可不一?如来藏中,谁不是谁?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唯是一念。所谓“分别不妨无分别也”。既说变现,则生何曾生?死何曾死?父何曾父?子何曾子?人何曾人?鬼何曾鬼?佛菩诸圣,六道正依,又何尝异?彻法源底,了义终此。情无情界,天地万法,无非一真之人一心变现而已!纵讲第二义谛,无量劫中,一切众生,都曾多生多世互为父母儿女至亲骨肉啊!众生迷不自知,妄自执着,互不认亲,反相计较,乃至相害,故有轮转,枉受苦报!如人在梦,梦境万千,梦中人事,岂关他人,何关别事,无非梦人,一念变现!诸佛出世,良苦用心,无非劝导,迷蒙等辈,醒梦归真!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7-3-9 14:00:04

无始以来,每一个众生都是原始佛,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只因动了一念,有了一念生相无明。随之生相无明的后面就有了业相无明。生相无明是从因上讲,业相无明是从果上讲,其实生相无明就是业相无明。生相无明是离我们真心本来面目最近。 真心本来面目因有这一念而出来亮相,随这一念无明妄想变现出十法界无量的森罗万象与千变万化各种境界。因为我们是初次亮相,没有经验,不知道能变与所变都是我们自己,不知道向内看,只知道对着外面的境界执着与用心,自己就在自己变现的十法界里与自己捉迷藏做游戏。时间长了,养成了习气,忘了回家的路,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再回到自己的真心本来面目。从此如来变成了如来藏(cang),如同自己的眼睛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眼睛,除非有人在旁边告诉你。所以我们自己不认识我们自己是谁,更不知道自己变现的一切万法就是自己,因此诸佛出世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一点,让你知道你是谁?你从哪来?万法是谁?你与十法界与众生的关系。而讲出这个道理的就是成佛的《法华经》与开悟的《楞严经》。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一念信解,蒙佛授记!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7-3-9 14:00:20

真正的佛法:不是善,不是恶,是真实!是真相!!真相是什么?您本来是佛,不从修得,本来就是!万法皆是一人一念之所变现,您明白了一心三藏,刻骨铭心深信不疑,即已脱离六道轮回!即已成为“分真即佛”!如是我闻---您“闻”了没有? 知妄即真,会相归性。生灭由心显,无住无不住!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7-3-9 14:00:42

【一心三藏】的法理是《法华》《楞严》的精华!真正明得此理,即是明心见性的菩萨!然后再悟后起修,可疾速成佛!正所谓文殊菩萨所讲【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归元】就是成佛。性就是明心见性。也就是说,我们要成佛,必须从【悟门而入】!所以我们听经闻法非常重要!然后再广修六度万行,速成就佛道!阿弥陀佛! 《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释迦牟尼佛称之为“诸经之王”!所以我们要选择“真中真”,“王中王”的最究竟了义大法是关键前提!阿弥陀佛!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7-3-9 14:00:58

一心变现出三个【如来藏】。三个如来藏没有哪个不是哪个如来藏。 宇宙万法有情无情有形无形,任何一法当下皆是三个如来藏。随捻一物即可说明。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一三不二。空如来藏乃一,不空如来藏无量。 大光明藏中谁非谁!一即无量,无量即一,无量即无量。都是同一心同一念之所变现,皆是同一本体,皆是一个自己。阿弥陀佛!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7-3-9 14:01:27

佛观三界,无异火宅,众生身处其中,不知不觉,不惊不惧,哪怕被火所烧,都不知何者是火?自以为一切都是自然,乐享其中。佛兴无缘之慈,同体大悲,而救拔斯难。为何?因为佛证万德,明了十法界万法无一不是万德齐备,无一不是佛,跟佛无二无别。但是众生在迷中不得受用,只能自享迷惑颠倒之报,《楞严经》说为“自心取自心”,明明都是自己的性德,非要分个天地人我大小,红黄黑白多少....其实,没有哪一法不是「如来藏」。即使我们迷惑,也是迷惑颠倒的如来,我们吃穿住行,动心起念,念念用的分别心、对待心、妄想心,无一不是真心,无一不是如来藏。所以,“人人份上本有弥陀,个个心中不无净土”。你知道了如来藏的道理,当下即受如来之果报。佛在早期传法,引导人们修行、修行,到他讲《法华经》之时,直接把前面所讲之法,说为“诸法戏论之粪”,那些“羊车、鹿车、牛车”也就是方便说说。今天的分享中,佛问,我的许小予大,是打妄语吗?你看,我们本有的“七宝大车”人人本有啊,万德俱足,回光即是,当下即是,无始以来,没有离开你半步。你还在心外求法吗?还有选择吗?彻法源底,一乘了义,你了了没有?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7-3-9 14:02:17

起心动念皆是能量的消耗应该知道,做任何事情,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付出能量代价的。其实,无论是生命的过程还是做任何事情,都是能量的收放过程。我们说,当一个人运气好的时候,他往往做什么事情都容易成功,因为这个时候他内在的能量是充足的。但任何人的能量状态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该干的时候干,不该干的时候就要韬光养晦。我们的能量消耗主要是通过起心动念消耗的。你每发出的一个念头都是通过能量的消耗来完成的。佛、道为什么强调心要清凈(清静),其实就是要你减少起心动念,减少能量的消耗。什么是禅定禅定就是身体几乎处在能量不消耗的状态下,就和计算机「待机」的状态差不多。一个人「命」的能量构成我们知道生活在现实当中的人,每个人的命都是不同的。命看起来复杂。其实说透了也很简单,从能量的角度讲。一个人的命无非就是由体能、智(慧)能、德能三部分构成。再细分的话,德能是一个人能量的树根,慧能是一个人能量的树干,体能是一个人能量的枝叶。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念力的惊世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