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以持戒为第一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百丈禅师的从林二十法则中说:“从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精进以持戒为第一”被排到第三句。也就是说,佛教要怎么才能兴盛?要大家来修行才可以;那么要怎么来修行呢?念佛最稳当;怎么样才算精进呢?持好戒律就是第一精进。《广普经》里面这样说:“夫人欲出家,禁戒以为首,不着饰好法,行权菩萨道,毕命不惜身,不犯如毫厘,身如草土粪,随人所攫割,忍如安明山,坚固不可沮,护戒方便道,毁誉无增减。”所以,持戒就是一种修行,是能够到达彼岸的一种修行方式。很多学禅的人,对戒律不屑一顾。看了一些古人的公案后,总觉戒律是束缚自己修禅的条条框框。这样的人很可怜,很容易堕落入狂禅(实际上已经掉进去了)。他就不看看绝大部分开悟后的人是严持戒律的啊。这就是我们这些凡夫的毛病,只看自己喜欢的,受不了自己有一点点的约束。这也和社会上的宣传有关系,总是宣传济颠禅师等没有多大成就的开悟人。应该知道,就算是开悟了的济颠禅师,灵隐寺也无法容纳。当年他的师父在灵隐当方丈,他在那里闹腾,被大众所不容。他师父说:“若大一个灵隐,还容不下一个疯僧吗?”才被留下。他师父一圆寂,就被撵出了灵隐。何况,我们现在有几个人具有济颠禅师这样的功夫?我们不学人家的功夫,却去学他的随意那不是“太不可思议”了?所以,我们是要老老实实地严持戒律,只有严持戒律才能保障我们的功夫上路。否则禅堂里面的大规矩,小法则你是受不了的。学习其它法门的人也是一样。所以,不要以为自己有点智慧,就什么也不管了。什么是有智慧?看看《广普经》是怎么说的:“智者将护身,坚固不倾动。如彼犯罪人,擎持满钵油,若弃油一渧,罪交入大辟,左右作众伎,惧死不顾视。菩萨修净观,执意如金刚,毁誉及恼乱,心意不倾动,解空本求净,无彼此中间。”这才是有智慧的人。所以,我们修禅就先要持戒,没有戒律的保障是没有希望的。经中不是说吗?怎么修禅?要像捧着满碗的油的罪犯一样,如果滴了一滴就杀头,这样你就会因为怕死而心无杂念了。这也是自己常常说,很多人一禅修就叫腿子疼,一疼就动个不停。如果有个人拿把枪在边上,你要敢动一下就一枪杀了你,看你还会不会动?何况很多开悟了的祖师都是严持戒律的榜样,我们这些凡夫不好好持戒还想干什么?所以,要精进,要持戒,这样我们才有机会了生脱死,这样才是真正的佛家种草!
《楞严经》讲述的如来藏真理——
【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
【于一毛端现宝王刹】
天地万法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变现而已! 佛在《楞严经》讲: 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怎么‘离一切相’啊?在梦中境界的时候,你能不能看到做梦的那个人呢?看不到。你怎么也看不到,怎么也找不到,叫‘离一切相’;在你梦中的一切境界是不是就是做梦的那个人在变现呐?这叫‘即一切法’。诸佛出世就是为了讲这个道理,把万法归于一个念,把一念而遍圆于一切的万法。我们的心非常玄妙,非常不可思议,非常殊胜!可惜我们却不知道,佛出世来传这个法我们还不敢相信,不愿相信。所以说众生最大的罪过,就是不知道自己是佛,不相信自己是佛,不知道自己这个心不可思议的自在和它的伟大妙用,却执着于一点点小的可怜的人天福报,不肯放下。 佛这么可怜!他求我们受持《法华经》,有的人就最后生烦恼了,说感到《法华经》特别啰嗦。这都是没有良心的人。谁比佛有智慧啊?他为什么这么啰嗦啊?因为众生在迷惑颠倒之中,所以故意地反反复复,「听经闻法当下成就」。 正因为是啰嗦,体现出佛的良苦用心。佛多可怜,他比谁都有智慧,比谁讲话都干脆利索,讲其它经典也没有这样。整部《法华经》从前到后婆婆妈妈,就是《法华经》怎么长,《法华经》怎么短。真正理解佛的良苦用心,你要痛哭流泪! 这是「一步登天」的大法呀!佛讲你成佛了,是不是打诳语啊?不会的。成佛最简单!可是有几个人相信?这就是石破天惊的妙法!为什么不敢相信?因为它太简单了!因为它成佛太快了!你说冤枉不冤枉? 《妙法莲华经》,乃一切诸经之王,为一切如来秘密之藏,诚一切修行人速成之诀。 佛出世来传这个法我们还不敢相信,不愿相信。所以说众生最大的罪过,就是不知道自己是佛,不相信自己是佛,不知道自己这个心不可思议的自在和它的伟大妙用,却执着于一点点小的可怜的人天福报,不肯放下。 佛这么可怜!他求我们受持《法华经》,有的人就最后生烦恼了,说感到《法华经》特别啰嗦。这都是没有良心的人。谁比佛有智慧啊?他为什么这么啰嗦啊?因为众生在迷惑颠倒之中,所以故意地反反复复,「听经闻法当下成就」。 正因为是啰嗦,体现出佛的良苦用心。 佛在《楞严经》讲: 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怎么‘离一切相’啊?在梦中境界的时候,你能不能看到做梦的那个人呢?看不到。你怎么也看不到,怎么也找不到,叫‘离一切相’;在你梦中的一切境界是不是就是做梦的那个人在变现呐?这叫‘即一切法’。诸佛出世就是为了讲这个道理,把万法归于一个念,把一念而遍圆于一切的万法。 能够受持《法华经》的人,已在十万亿佛法中积累了道行。根据自己能不能受持《法华经》的法理法义,你可以检验自己的境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