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厚土 发表于 2017-2-15 10:33:39

阿罗汉与辟支佛详细区别是什么?

阿罗汉与辟支佛详细区别是什么?

感谢各位师兄解感!

阿弥陀佛!

dangjue 发表于 2017-3-1 14:21:11

所谓“万法唯识所变,唯心所现”。识者,即报身功德——智慧妙用,机谋权变,出神入化。心者,即法身功德——性具真如,天然本具,原来如此。所变所现,即化身功德——人文万法,竖穷三世,量周沙界。既说为变,岂可唯一?十法界中,云吞雾绕,天堂地狱,同分别业,唯各自招。所谓“无分别不妨分别也”。既说为现,岂可不一?如来藏中,谁不是谁?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唯是一念。所谓“分别不妨无分别也”。既说变现,则生何曾生?死何曾死?父何曾父?子何曾子?人何曾人?鬼何曾鬼?佛菩诸圣,六道正依,又何尝异?彻法源底,了义终此。情无情界,天地万法,无非一真之人一心变现而已!纵讲第二义谛,无量劫中,一切众生,都曾多生多世互为父母儿女至亲骨肉啊!众生迷不自知,妄自执着,互不认亲,反相计较,乃至相害,故有轮转,枉受苦报!如人在梦,梦境万千,梦中人事,岂关他人,何关别事,无非梦人,一念变现!诸佛出世,良苦用心,无非劝导,迷蒙等辈,醒梦归真!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7-3-1 14:40:19

受持《法华经》者即为见佛,让我们一起聆听佛陀的教诲! 若有信受,此经法者。是人已曾,见过去佛,恭敬供养,亦闻是法。若人有能,信汝所说,则为见我,亦见于汝。及比丘僧,并诸菩萨。 《譬喻品第三》 若说法者,在空闲处,我时广遣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等,听其说法。我虽在异国,时时令说法者得见我身。 《法师品第十》 若说此经,则为见我,多宝如来,及诸化佛。 《见宝塔品第十一》 阿逸多,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我说寿命长远,深心信解,则为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萨、诸声闻众,围绕说法。又见此娑婆世界,其地瑠璃,坦然平正,阎浮檀金,以界八道,宝树行列,诸台楼观,皆悉宝成,其菩萨众,咸处其中。若有能如是观者,当知是为深信解相。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又见我今日,教化诸菩萨,能持是经者,令我及分身。灭度多宝佛,一切皆欢喜。十方现在佛,并过去未来,亦见亦供养,亦令得欢喜。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7-3-1 14:40:36

入佛知见: 当不明白生死的时候,人人都贪生怕死,当明白人从来没有死过,死的只是肉体的转化,而“灵魂”(第七识)从来没有死过,你会有从未有过的欢喜,这就是法喜,这就是解脱知见。 如果再深入一点,明白无量的第七识共一个第八识,大光明藏中没有哪个不是哪个,你就是入菩萨的知见。 再深入一点,明白所有的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空间万法,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变现的,如人在梦,梦里境界万千,无非一梦人心现识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就是入佛知见。三世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是“开示悟入”佛知佛见,学佛从入佛知见开始,如果没有佛知佛见,所有的修都是心外求法,盲修瞎练,去佛远矣! 佛知之见就是《楞严经》说的“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7-3-1 14:41:05

法华经:''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 济度于众生。 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 我则堕悭贪, 此事为不可。''       佛都怕不传法华经堕悭贪果报,为什么我们不怕?为什么要把成佛的法华抛掷脑后呢?       勇于承担,如来家业,正法久住,十方圆明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7-3-1 14:41:52

       圆顿大法,一粒微尘,一根草丝,无非一真法界;《楞严经》讲,一直到成佛没有委曲之相,不会打闲岔,也就是讲见道之日起永远不落三恶道;然后呢,通过修证一直到成佛,中间不会有退转。作为菩萨在大众之中,应该一心听闻「诸佛实法」,这个「实法」就是《法华经》。       当明白了正法,那前七种方便统统都是正法!妙不妙?乃至歪门邪道统统是正法!乃至刮风下雨、山河大地、风云雨雾、泥巴瓦块、树木花草统统都是正法!没有哪一法不正,没有哪一法不是佛,没有哪一法不是我!耳闻目睹身受,你能感觉到的一切,还有感觉不到的那一切的一切,都是我,都是一个念!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只有一尊佛,只有一个念,而且当下就是这一个念!这个法妙啊!妙极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讲这个道理。只要当人当下就深信不疑万法都是由我一念所现,刻骨铭心,深信不疑,而且你知道它怎样变出来的,你现在就成佛!

缘华_淑艳 发表于 2017-3-1 15:28:24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一微尘 发表于 2017-3-1 18:17:55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皈依大乘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楞严经!

星伝风语 发表于 2017-3-7 13:07:18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于命明中分别精粗,疏决真伪,因果相酬,唯求感应,背清净道。所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居灭已休,更不前进,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声闻。诸无闻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九圆精应心,成趣寂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缠空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融清净觉明,发研深妙,即立涅槃而不前进,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辟支。诸缘独伦不回心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十圆觉氵曶心,成湛明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觉圆明不化圆种。

烈火厚土 发表于 2017-3-7 13:15:18

星伝风语 发表于 2017-3-7 13:07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于命明中分别精粗,疏决真伪,因果相酬,唯求感应,背清净 ...

谢师兄!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阿罗汉与辟支佛详细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