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恩师法会您热血沸腾,落实恩师号召您全力以赴并竭尽所能了吗?
阿弥陀佛!恭请师兄菩萨们思考、讨论并交流!万法一心,随缘一念变现万法,心现万法。万法一念,一念万法。万法共用一颗心是一个本体,万法共一个如来藏性。十法界万法共同的这个心,共同的这个如来藏性就是自己,由此可知万法一心,心现万法,万法即我,万法即我心,没有哪一法不是我自己,没有哪一法不是我的心。性相一如,空有不二,在相见性。故此得知十法界万法都是自己,都是自己的心,万法都是自己当人当下一个人一个心一个念变现而来,对此深信不疑当下了生死成分真佛。 1、从说法历程看,《法华经》《楞严经》为世尊“久后、真实”之说、堪为临终遗嘱。当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49年,共分五个阶段,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前四个阶段,都是【于一乘道,随宜说三】,最后8年才【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佛陀明确开示,诸佛出世唯以一大事因缘,即开示众生悟入佛知佛见,【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在临终遗嘱中,特别嘱咐弟子“依法不依人,依了义法不依不了义法”。由此可见,诸佛出世本怀,就是要众生依《法华经》《楞严经》究竟了义之法,明达宇宙人生真理。
2、从法理法义看,《法华经》《楞严经》开权显实、彻法源底。《法华经》《楞严经》形式上是两部,实质是一部。《法华经》高度概括《楞严经》,《楞严经》详细解释《法华经》。从哲学与科学的角度,开示宇宙人生、天地万法的起源及其相互关系:宇宙万物的基本构成是什么?——四大假合;既然都是四大假合,为什么表现形式森罗万相?——非同非异;什么原因导致“非同非异”?——随心应量;“四大”究竟从何而来?——心现识变;谁的心所变现?——既是你心、也是我心、也是他心;大家的心是什么关系?一切万法是什么关系?——千佛一如,万法一念,一心三藏。把这个道理搞明白,即为明心见性。
3、从文字表相看,《法华经》《楞严经》最具思辨性、逻辑性。《法华经》《楞严经》之前佛所说诸经,多以平实的铺陈、描述、讲故事为主,告诉我们修学的基本常识、理论和方法。通教禅宗《金刚经》等般若系列经典之时,思辨色彩渐浓;至别教华严宗之时辩证思想虽很丰富,但是佛陀对见道菩萨所说,多为铺排宣示,无需推理论证;到《法华经》《楞严经》之时,则极尽思辨之能事,辩证思想的丰富性、阐述论证的系统性、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均达到顶峰。从七处征心、十番显见,到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到三如来藏、三种相续,通过假设、推理、边破边立、边立边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透过现象看本质,虚妄之中悟实处,把宇宙人生真理一步步开示出来。尔后二十五位菩萨略说圆通、文殊菩萨拣择圆通,由此入乾慧地、五十五位妙菩提路,再谈七趣、辨五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之严整、逻辑之严密,在世法和佛法经典中无与伦比。可以说,佛法辩证思想,在这里最成熟、最完善,也最能代表佛之正法。因此世人常说,“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世间糟糠书”。 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 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 阿弥陀佛!! 万法一心,随缘一念变现万法,心现万法。万法一念,一念万法。万法共用一颗心是一个本体,万法共一个如来藏性。十法界万法共同的这个心,共同的这个如来藏性就是自己,由此可知万法一心,心现万法,万法即我,万法即我心,没有哪一法不是我自己,没有哪一法不是我的心。性相一如,空有不二,在相见性。故此得知十法界万法都是自己,都是自己的心,万法都是自己当人当下一个人一个心一个念变现而来,对此深信不疑当下了生死成分真佛。 万法一心,随缘一念变现万法,心现万法。万法一念,一念万法。万法共用一颗心是一个本体,万法共一个如来藏性。十法界万法共同的这个心,共同的这个如来藏性就是自己,由此可知万法一心,心现万法,万法即我,万法即我心,没有哪一法不是我自己,没有哪一法不是我的心。性相一如,空有不二,在相见性。故此得知十法界万法都是自己,都是自己的心,万法都是自己当人当下一个人一个心一个念变现而来,对此深信不疑当下了生死成分真佛。 受持《法华经》者即为见佛,让我们一起聆听佛陀的教诲! 若有信受,此经法者。是人已曾,见过去佛,恭敬供养,亦闻是法。若人有能,信汝所说,则为见我,亦见于汝。及比丘僧,并诸菩萨。 《譬喻品第三》 若说法者,在空闲处,我时广遣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等,听其说法。我虽在异国,时时令说法者得见我身。 《法师品第十》 若说此经,则为见我,多宝如来,及诸化佛。 《见宝塔品第十一》 阿逸多,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我说寿命长远,深心信解,则为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萨、诸声闻众,围绕说法。又见此娑婆世界,其地瑠璃,坦然平正,阎浮檀金,以界八道,宝树行列,诸台楼观,皆悉宝成,其菩萨众,咸处其中。若有能如是观者,当知是为深信解相。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又见我今日,教化诸菩萨,能持是经者,令我及分身。灭度多宝佛,一切皆欢喜。十方现在佛,并过去未来,亦见亦供养,亦令得欢喜。 入佛知见: 当不明白生死的时候,人人都贪生怕死,当明白人从来没有死过,死的只是肉体的转化,而“灵魂”(第七识)从来没有死过,你会有从未有过的欢喜,这就是法喜,这就是解脱知见。 如果再深入一点,明白无量的第七识共一个第八识,大光明藏中没有哪个不是哪个,你就是入菩萨的知见。 再深入一点,明白所有的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空间万法,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变现的,如人在梦,梦里境界万千,无非一梦人心现识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就是入佛知见。三世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是“开示悟入”佛知佛见,学佛从入佛知见开始,如果没有佛知佛见,所有的修都是心外求法,盲修瞎练,去佛远矣! 佛知之见就是《楞严经》说的“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