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惧生活、畏惧恶名会障碍修行
本帖最后由 一心三藏-_B0F1s 于 2017-1-17 14:09 编辑佛文网摘-觉悟之路成佛之道
畏惧生活、畏惧恶名会障碍修行(修行者中存在的一些障碍11、各种畏惧障 )
在修行人中,许多人由于各种畏惧心理,反而被障碍的寸步难行。
一是畏惧生活。
整天为眼前的生活和未来生活顾虑重重,总怕生活没有保证。因此虽修行,心却不能清静,总有后顾之忧,故难以修出清静心。
其实,今生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今生挣多少钱花多少钱皆是定数,何况天无绝人之路。修行人的生活越简单越好,只要能维持生活就行,其它一切时间、精力都放在修行和度众生上,其它别无多求。担心生活者,只是杞人忧天,心生妄念,反而给自己修清静心设置了障碍。
印光大师在深山修行时,每年只种365棵芋头,每天只挖一棵,下面长几个就吃几个,没有就不吃,一切随缘。我曾见过一位现代修行者,每月300元的退休工资,供养师父200元,自己只留100元,每天只吃一个馍,但此人现在已修成正果,随时可坐着“走”,毫无牵挂。
二是畏惧恶名。
在修行、度众生的过程中,总怕别人议论自己。由于一些人暂时不理解,或许还会毁谤、误会、攻击自己。怕落下不好的名声,由此而心生委屈和烦恼。并障碍自己在修行路上畏首畏尾,畏缩不前。
这是由于一方面还未看破、放下虚名,才畏惧落下骂名。另一方面,还未悟到凡是这些误会、诽谤、攻击自己的人和事,都是帮自己修定力和忍辱的助缘。
在开悟真修者看来,实为难得,是大菩萨来助自己修行证道,不仅不生委屈和烦恼,反而应该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是他们在帮助自己断尽尘沙烦恼。如果没有这些修行的助缘,菩萨行“六度法”中的“忍辱”又如何成就?
过去有一典故:一对未婚男女相恋,女有身孕生子,父母逼问与何人所为,女不敢说出真情,谎称是临村寺中的老和尚。乡民围寺怒骂和尚,并把孩子推给和尚,和尚一句话也未解释,接过孩子回寺抚养。几年后,女子良心不忍,说出实情。乡民知错,跪拜寺门请罪,和尚仍无一句怨言,把孩子还给女子,回寺打坐。
此乃已修行证道的高僧,对恶名和清白已无分别,只是借此因缘修炼忍辱和定力而已。
如果畏惧恶名,说明还在分别善恶,执着虚名。别人夸赞你时,你就高兴,同样是动心动念,在分别好坏,失去了定力和清静心。
别人对你的误会和毁谤,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大多是业障现前,如明此理,既修忍辱,又可随缘消业障,有何烦恼?
其实,顺境、逆境都是人心里分别出来的,对自己有利就认为是顺境,对自己不利就认为是逆境,然后又分出个好坏来。
从宇宙本性的角度来看,顺逆只是两种不同的客观存在,根本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缘聚缘散的作用而已。
如明此理,无论何境都是帮自己净心修定的助缘。如此才能精进,才能在万缘之中放下万缘,在万境之中修出清静心。
如能悟透本性真空,骂名何在?有位同心大德,别人由于观点不同曾骂他“放狗屁”。他却恢谐地说:“放是放下、轻松之意,狗是忠诚之意,屁是通畅之意,又有何不好,尽管来吧,我这里已经开始接功了。”这就是开悟者的烦恼转菩提。==============
家才是我们的避风港,是我们心灵的归宿。家才是我们一生值得用心呵护珍视之所在。 我佛出世本怀,无非一大事因缘——欲令众生开佛知见,欲令众生示佛知见,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既曰开,当是众生本有:既是本有当是一开既示:既为示当是一示既悟:既言悟,当是一悟即入,此开示悟入,次第圆融。即开即示即悟即入。所谓不从修证,而直入菩提萨婆若海。
整个生命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获取与释放的过程。除了从饮食中获取能量外,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我们还需要从虚空中获取能量、这个能量的获取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虚、静二字而已。 生命中能量的得与失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当你充满欢喜心、慈悲心、包容心的时候,时空的能量会源源不断流入你的身体;当你打开智慧之门,法喜充满的时候,你获得的能量将超乎你的想象。当一个人真正发一个大的善愿后,他会在瞬间得到无限的能量。反之,当你内心充满怨恨、恐惧、无奈、嫉妒、烦恼的时候,你的能量会迅速流失,加速衰老与死亡,尤其是恐惧,它会让你的能量顷刻间丧失殆尽,失去生命。知道了这个秘密,你该知道了如何让身体健康,如何消除疾病了吧这一切,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绝对不能是装出来的,虚荣心也是极为消耗你的能量的。人在说谎的时候是很消耗能量的,这点你必须知道。 整个生命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获取与释放的过程。除了从饮食中获取能量外,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我们还需要从虚空中获取能量、这个能量的获取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虚、静二字而已。 生命中能量的得与失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当你充满欢喜心、慈悲心、包容心的时候,时空的能量会源源不断流入你的身体;当你打开智慧之门,法喜充满的时候,你获得的能量将超乎你的想象。当一个人真正发一个大的善愿后,他会在瞬间得到无限的能量。反之,当你内心充满怨恨、恐惧、无奈、嫉妒、烦恼的时候,你的能量会迅速流失,加速衰老与死亡,尤其是恐惧,它会让你的能量顷刻间丧失殆尽,失去生命。知道了这个秘密,你该知道了如何让身体健康,如何消除疾病了吧这一切,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绝对不能是装出来的,虚荣心也是极为消耗你的能量的。人在说谎的时候是很消耗能量的,这点你必须知道。 建造一个充满祥和的能量场我们很多人都有这个经验,就是你到一个陌生的家庭或单位的时候,如果你有足够的感应能力,你就会感受到这个家庭或单位是否和谐。这是因为在这个小空间里聚集着人心念好坏的能量场。这个能量场不仅影响你的心情,更能影响你的健康。还有,在与陌生人之间交往的时候我们很多人也会有这个经验,就是有的人会给你很舒服的感觉,让你很有亲近他的念头,而有的人就会让你很紧张也很不舒服,一刻也不想和他在一起。其实这些都是和人的心念有关。很久以前的时候,有些德高望重的老中医,他们有着菩萨一样的心肠,病人到他那里,不用吃药病都能好三分。为什么就是这个充满祥和之气的能量场让病人感到心情舒畅。心情舒畅,病自然就会退去。而现在,大多数的医生不是想着如何让病人减少痛苦,而是盘算着怎么才能从病人的口袋里多掏些钱出来,好让自己拿的回扣能多一些。这就是现在人之所以看不好病的其中原因之一。所以,今天我们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庭,首先要知道心念的重要性。善念感召的是健康和吉祥,恶念感召的是疾病和灾难,这绝对不是迷信,而是实实在在的科学。 如何获取能量实际上,整个生命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获取与释放的过程。除了从饮食中获取能量外,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我们还需要从虚空中获取能量、这个能量的获取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虚、静二字而已。 虚极、静笃是修炼的层次。在这个状态下,天地的能量可以随时为我所得。首先你要静下来,静下来,代表你开始减少能量的消耗,而虚,才能开始从太空宇宙中吸收能量。而能吸收到什么样的能量,则取决于你的内心,你有什么样的内心,你就会感召到什么样的能量。这就是同气相求、物以类聚的道路。 智慧是什么智慧其实也是一种能量,而且是高级的、看不见的能量。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其实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他的智慧。这就是伟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号召力、为什么他们做事就能成功的根本原因。他们的内心蕴藏着无穷的智慧,他们是心念一动,就会调动大量的能量来帮助他完成所要完成的事业。智慧能量的来源需要我们能虚极静笃来从天地吸取。一个静不下来,虚不下来的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大智慧的。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人拥有的能量大小是和他的心量完全成正比的,他的心量有多大,他吸取的能量就会有多大,能量越大,能力就越强。 起心动念皆是能量的消耗应该知道,做任何事情,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付出能量代价的。其实,无论是生命的过程还是做任何事情,都是能量的收放过程。我们说,当一个人运气好的时候,他往往做什么事情都容易成功,因为这个时候他内在的能量是充足的。但任何人的能量状态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该干的时候干,不该干的时候就要韬光养晦。我们的能量消耗主要是通过起心动念消耗的。你每发出的一个念头都是通过能量的消耗来完成的。佛、道为什么强调心要清凈(清静),其实就是要你减少起心动念,减少能量的消耗。什么是禅定禅定就是身体几乎处在能量不消耗的状态下,就和计算机「待机」的状态差不多。一个人「命」的能量构成我们知道生活在现实当中的人,每个人的命都是不同的。命看起来复杂。其实说透了也很简单,从能量的角度讲。一个人的命无非就是由体能、智(慧)能、德能三部分构成。再细分的话,德能是一个人能量的树根,慧能是一个人能量的树干,体能是一个人能量的枝叶。 懂得了无分别, 之后, 不是不能分别 关键是要能‘’不住分别‘’。就好像, 其实我们都知道娑婆世界是一场梦, 然后呢?就什么也不做了吗? 不是,知道是梦的当下, 这场梦就是真的。 所以我们要 大做梦中佛事。 顶礼大乘妙法莲华经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