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居士的证悟故事
本帖最后由 一心三藏-_B0F1s 于 2017-1-9 20:13 编辑庞居士的证悟故事:不要把生命用在无聊的人间活动
对一个修行人来说,除了求取解脱以外别无他事,这样才能真正证悟。古代有很多禅师都表现出这样的风范,比如一家四口都证悟了的庞蕴居士,他本来是个富豪,有很多家产,结果他全部倒到大江里沉掉。我们现在的人会说:“干嘛把它沉了呀?拿去做点功德嘛!”你去跟庞居士说“功德”?你有病啊?人家本自具足。只有你这种自私的人才要功德,生怕得不到功德。心即是佛,庞居士要追求的是这个。
说到证悟的难易,庞居士一家有个很精彩的公案。有一天,庞居士在茅庐里打坐,忽然说:“难难难,十担麻油树上摊。”他是从舍离分别、追寻本性这个角度来说,意思是说我们的修行是不进则退,因为习气太重,在丢弃执著的过程中会很难,就像把麻油往树上摊,老是往下滑。特别在追求证悟的时候,如果单空修得不好,用力不对,不用力也不对,十分恼火。
为什么呢?单空是可以用力的,但追求证悟的时候又完全不能用力,一用力就错,因为用力就是有倾向、有拣择;不用力呢,他又没证悟,那就纠结了——十担麻油树上摊!庞居士说的是这个状态。
他老婆听了,接着说:“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其实一根草就能代表百草,百草的头上是什么?百草头上就一个“空”嘛,那就是祖师意。她说的是单空,有单空就不难了,无论什么现象出来,就用“假”去对付,这有什么难的?
然后他女儿灵照作总结,这是最厉害的:“不易也不难,饥来吃饭困来眠。”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如果真的明白了,哪有什么难不难的?饿了你就吃饭,困了你就睡觉,尿急了就进厕所嘛,有什么难呢?随顺万象,于中无贪著,即是正道。关键是要“于中无贪著”,这个“无贪著”是最难的。
怎么样才能不贪著呢?“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搞不定的话,就是“难难难,十担麻油树上摊”。
庞居士的证悟也很精彩,他先到石头希迁那里参访,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他这句话包括了两个意思,一个是问本性到底是什么;一个是他的单空已经比较彻底了,包括能所在内的所有显现都遣除了,但就是不确定那个“不与万法为侣”的是不是。石头禅师听了,一把捂住他的嘴,意思是本性不可言说,捂得久一点就根本说不出来了,据此他就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后来他去参马祖,又问同样的问题,马祖说:“等你一口吞尽三江水,再给你说。”一口吞尽三江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证悟的时候,本性涵盖一切,管它是三江水还是一万江水,无非就是一个空,因此没什么好怀疑的,不用再瞻前顾后去找了,就是“这个”。庞居士以前残留的疑情一扫而光,顿时就证悟了。
他证悟之后,又修行了很长时间,有一天他就想死了:“干脆坐化算了。”这些证悟者如果觉得度人的因缘不多,他就想走,因为人世间没什么好玩的,特别是人老了以后,吃东西也没啥胃口了,没什么意思,他们很多时候都想离开人世。
那天,庞居士就盘膝端坐在自己的禅床上,准备坐化了。他对灵照说:“你出去看看太阳的位置,是不是到了正午我该坐化的时辰了?”
灵照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匆忙跑进来说:“爹!到了正午了,但是有日蚀啊,你去看看这种情况走行不行啊?”庞居士赶紧跑出去看,就趁他出去这一会儿工夫,灵照就坐到他的禅床上抢先坐化了。庞居士回屋一看:“噫!还快老子一步啊,这个调皮鬼!”于是他只好再留住几天,把女儿的后事了了。
后来庞居士的一个朋友于公頔过来看他,他对于公頔说:“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好自为之,世界上的一切不过影像而已。”然后就靠在于公頔的膝上坐化了。
当时他儿子在山里烧畬开田,别人来报信说老爹和妹妹都坐化了,他一听,“噢,他们走了,我留在这里也没什么意思。”把锄头一拄,站立在田里就走了。(这些人往往是同一个因缘来的。)
然后就剩下了庞婆,庞婆有度众的因缘,她说:“你们先走吧,我随后一步。”后来她在湖北建了一个“庞婆洞”,接引了很大一批弟子。
他们真的是生死自在啊!那我们是怎么死的?大家可以去医院看一看,哎呀,喊爹叫娘的,分配财产的,尸骨还没凉透,儿孙就开始争斗;等尸骨凉透了,架也打完了,你就要在下面受苦了。以佛教的世界观来看,把生命用来从事这些极其无聊的人间活动,真的是绝大的悲剧!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瑠璃、砗磲、码碯、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冤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冤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 如来藏妙真如性不生不灭,不去不来,寂而常照,周遍圆满、无所不包,妙明真心现一切万法,能现一切妙有之性质。自古以来,众口一词:“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 「圆教」代表作——《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楞严经》。是从「非空非有」二门而入,但是这个「非空非有」是「遇有说空,遇空说有」。它把八大次第圆融为一体,叫『一心三藏』。 圆顿大法,听经闻法当下成就。无修无证、一步登天,前提你能正信佛法,听懂了,深信不疑。妙不妙啊?诸佛都在赞叹《法华经》这个「如来藏」心地法门微妙。「微妙」就微妙在「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越是真理越简单;「微妙」就微妙在明白这个道理当下解脱、当下成佛。三世诸佛就是守护《妙法莲华经》,万法没有办法不称叹,因为万法都是一个「一心三藏」,都是一朵「妙莲华」。 《楞严经》它不对治妄想,它认为对治妄想产生一种对立,不好。你只要保持清楚的觉照,观察你的本性是清净的,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根本就没有妄想。所以《楞严经》的观念是没有妄想。我们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有两种观念:我有病,我去治疗;或者,我根本就没有病。根本没有病的思想就是《楞严经》的思想,就是妄想本来就没有。 在本经当中佛陀会用很多很多的方式,用七个处所,有七番的说明,来说明妄想本来就没有,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 1 自古以来「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圆顿大法「即信即解,即修即证」,全性起修,一步登天。『开示悟入』,是「即开即示,即悟即入」。所以听闻《法华经》《楞严经》,直指心地,叫「修心」。无量法门唯有《法华经》《楞严经》无修无证,见性成佛。 圆顿大法不管上根机下根机,都是当场通过「听经闻法」来成就。《法华经》《楞严经》是发心的经,让我们知道自己是谁。但可不能贡高我慢。知道我是谁,先明确我们肩上的担子。知道我们生生世世都在这个世界上修行就好,我们没有尽到很大的责任,现在要将功补过。 2 【尔时,学无学声闻弟子二千人,皆从座起,偏袒右肩,到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合掌表「福慧双修」,左手表慧,右手表福。又表不二法门,说它是二吧,它就一个合掌;说它是一吧,有左有右,有福有慧。合掌还表「悲智双运」,左手表「自利」,右手表「利他」。依报随着正报转,果真能做到以平等心、慈悲心待人接物,就是「佛光普照」。到哪里皆是与大家平等共处。我们时时、事事、处处都要用好这个心,才能得到三业清净。 不肯回小向大,进求佛道。这是耻于懈怠。我们常讲「言为心声,身为心役」,现出这种心态,身体自然就疲懈。 3 只要明白了「法华三昧」,当下即蒙授记,这叫「开权显实」。阿罗汉、辟支佛是权宜之法,而佛要众生究竟成佛,这是真实之法。欢喜闻法是作为法喜,解脱知见。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就是佛讲的『唯以一大事因缘』。听懂了『如来藏』,才能得到真实的灭度。因为『如来藏』是彻法源底,究竟圆满。天地万法唯一念真心之所变现,听经闻法当下证果。 我们的如来妙真如性本无量珍宝,不求自得,见道成佛,当下解脱。正法之妙用在于『财宝无量』,以示自性的无量智慧德能。这些都是我们心地的「性具功德」本性的特征。「大圆镜智」里具足无量智慧德能。明白了『一心三藏』,你就住入佛家,永远不落六道轮回。 以法利益众生,利益众生,即为利己。「自他不二」。这个世界上只要还有一个人没有成佛,只要还有一粒泥巴没有回归大光明藏,我们这个真心就不能算圆满自在解脱,所以菩萨道是「自他不二」。 南无阿弥陀佛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莲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石破天惊说法华,风起云涌演楞严!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要成佛读《法华》, 要开悟读《楞严》。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