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利養的提婆達多
貪利養的提婆達多[*]
[*] 佛陀在王舍城弘化時,阿闍世王非常恭敬提婆達多,除了為他建築富麗堂皇的精舍、聽信他的讒言外,每天還會供養很多美味的齋飯及寶物給提婆達多。許多比丘看了頗不以為然,便將這件事報告佛陀。佛陀告誡諸弟子們:「你們不要羡慕提婆達多,他為了追求名聞利養,不但今生對我多所毀謗,過去生也是如此。」比丘們對此感到好奇,請世尊進一步教敕。於是世尊為弟子們開示提婆達多的過去因緣。
過去在波羅奈國的深山中,住著兩位仙人,老仙人非常精進用功,所以經過多年的苦心修煉後,具足五種神通。另一位年輕仙人,雖然也想成道,但平時只知遊玩享樂,所以在修行上毫無所得。當時,老仙人會以神通力飛到各處參學,所以其他仙人們遇到他,都會送他各種仙果佳餚。就像他從北俱盧洲帶回上等美味的大米、又從南贍部州帶回閻浮提樹的甜美果實,有一天還飛上忉利天,帶回人間從未品嚐過的美食。老仙人不管獲得什麼供養,都會慈悲的與年輕仙人一起分享。
年輕仙人見到老仙人總是來去自如、心想事成,好生羨慕,一再祈請老仙人傳授他神通的方法。老仙人說:「若你心存正念,精進用功,自然就能獲得五種神通。若是心懷惡念,有所企求,不但會危害人群,更會自嚐惡果。」老仙人禁不住年輕仙人三番兩次的懇求,即教他修四禪八定。經過一段時間的苦修,年輕仙人也獲得五種神通。
好不容易有神通的年輕仙人,總想到處炫耀一番,於是頻頻找機會前往城裡,在眾人面前展現種種神通力。眾人見到年輕仙人拔地而起,還能騰雲駕霧,不禁心生敬仰,紛紛前來供養。因此,他所獲得的名聞利養總是比老仙人還多。
年輕仙人並不以此為滿足,仍對老仙人心生嫉妒,處處誹謗他的聲譽。但是老仙人總是淡淡一笑,不以為意,因為他相信人們終究會了解真相。後來,年輕仙人因為常起瞋心,心懷惡念,所以逐漸退失了神通力。
年輕仙人失去神通力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大眾終於看清事情的真相,反過來讚歎老仙人的品格高尚。同時,也紛紛譴責年輕仙人的心胸狹隘、品德卑劣。所以,全城百姓一致決定將他驅逐出境,永遠不許再踏進境內一步。佛陀說:「那時候的老仙人就是我,年輕仙人就是提婆達多。」
佛在世时把他灭度以后的最初两千五百年分为五个五百年,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第一个五百年是「解脱坚固」,第二个五百年是「禅定坚固」,第三个是「多闻坚固」,第四个是「塔寺坚固」,第五个五百年是「斗诤坚固」——坚决的斗诤才能成就。
但是在《法华经》中,佛对前四个五百年只字不提,死死咬住第五个五百年。就是现在。 一切的万法都是表不同的用心。善良与邪恶、无私与贪婪、谦卑与傲慢、快乐与愤怒等等造成了各种元素比例不同,进而形成十法界森罗万象,佛陀出世就是告诉世人“命自我立”!用心不同,果报不同,《楞严经》说为,“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到了什么呢?一碗腊八粥暗藏了佛陀所悟宇宙之真理。 各种原材料汇集在一起,比例不同,熬出来的粥味道、颜色就不同,这就表宇宙一切万法都是由各种不同的元素组合,比例不一样,表现出来的形象、功用就不一样,成功与失败、健康与疾病、贫穷与富裕、高贵与下贱等等,《楞严经》说为“非同非异”。 一切的万法都是表不同的用心。善良与邪恶、无私与贪婪、谦卑与傲慢、快乐与愤怒等等造成了各种元素比例不同,进而形成十法界森罗万象,佛陀出世就是告诉世人“命自我立”!用心不同,果报不同,《楞严经》说为,“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各人虽同食一粥,但感受、功用不一样,或肌肤雪嫩,或面黄肌瘦,或红光满面,或强壮高大,身体之形象有赖于饮食之精微运化而成,而运化之方式又在于心性,怒者面红耳赤、呼吸急促;急者汗出如水;忧虑者日渐瘦弱;心宽者日渐体胖;是故色身之形象全在心性与饮食合和之用功,未现之前即已在心中,但无形无相为“阿”(空如来藏),由无量不同心性随缘显现不同之相为“弥陀”(不空如来藏),于是形成众生种种之相貌。既然色身由心而现,由此及彼,无有一法不是心所变现,所谓万法一如,如即万法,万法皆为“阿弥陀佛”![玫瑰][玫瑰][玫瑰] 顶礼印广大法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