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挺身护法 ——章炳麟(太炎)
国学大师章炳麟(1869 - 1936),原名绛,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父亲浚“中年颇好禅学”。太炎少年即从俞樾、黄道周学经学,俞樾历来茹素念佛。章太炎在青少年之时,就受到了佛教的薰陶和感染,这为他日后研究佛教扎下了根基。虽处于这样的环境,但章太炎还是倾心社会,那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我国战败,民族危亡,立志救国,遂参加维新运动,任《时务报》撰述和《经世报》编辑。1902年与蔡元培共创中国教育会,设立爱国学社,未几,因《苏报》案在上海被捕。出狱后复与蔡元培发起光复会,复又被捕。出狱后被同盟会迎入日本讲学,主办《民报》。1911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总统府枢密顾问。二次革命,参加讨袁,随之参加护法运动,任军政府秘书长。“九·一八”事变后,长期从事学术著述、教育工作,同时潜心研究佛教。章太炎亡命日本之时,接触佛教,阅读大量经论,认识到:佛教“自贵其心,依自不依他”、“万法唯心”、“缘起性空”的理论,能使人“勇猛无畏”,激励意志,能树立民族自信心,可图自强自立。佛学可增强国人道德观念,“制恶见,清污俗”,“欲兴民德,舍佛法其谁归?”他还认为佛教可以团结社会各阶层,改变中国一盘散沙,他说:“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人不能不信。通彻上下,这是最可用的。”所以他选择佛教,钻研佛教。在他看来,佛教非宗教,佛的本意是“求智”,西方哲学原意是“爱智”,其理相通,故他说:“佛学只与哲学家为同聚,不与宗教家为同聚。”在日本期间,正值清室藉兴学而毁佛教,佛教四众哗然而不知所措。章本以佛教作为行止的借鉴,要救国救民应以佛教救心为要,于是不顾自身之安危,愤而发表《告佛弟子书》、《告白衣众书》等。待后便与太虚大师在上海、苏州等地弘法,或临坛讲说,或操笔缀文,
均能使士林钦佩,奉为圭皋。民国廿六年六月殁于上海,世寿69岁。著述有《五元论》、《建立宗教论》、《无我论》、《大乘佛教缘起论》、《大乘起信论辩》、《国学概论》、《章氏丛书》等。
:)阿弥陀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