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 发表于 2016-12-26 13:25:10

不要藉由外表来判断他人

不要藉由外表来判断他人

[*]
[*]  藉由外表来判断他人,对自己只是有损无益

  一天,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正当大众在聆听佛陀说法时,一位面容憔悴的比丘蹒跚地走到前方顶礼佛陀;接着,向大众合掌后,即在一旁坐了下来。

  当时在场的其他比丘,都兴起了厌恶的念头:‘为什么这位比丘看来如此憔悴,毫无威德可言?’佛陀观察到比丘们的心念,于是问大众:‘比丘们,你们看见刚才向我顶礼的比丘了吗?’比丘们回答:‘世尊,我们看见了。’

  佛陀告诉众比丘:‘你们千万不要看不起这位比丘,他已破除见思惑,漏尽烦恼,证得阿罗汉果,获得真正的解脱。所以,大家不应该轻蔑这位比丘,除非你们和我有一样的证量,才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没有证到如来的境界,而是藉由外表来判断他人,对自己只是有损无益。’于是佛陀为大众说了一首偈语:

  孔雀虽以色严身,不如鸿鹄能高飞,
  外形虽有美仪容,未若断漏功德尊。
  今此比丘犹良马,能善调伏其心行,
  断欲灭结离生死,受后边身坏魔军。

  听了佛陀的开示,在场比丘皆心开意解,欢喜奉行。

  典故自《别译杂阿含经·卷一》


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16-12-26 13:32:21

经常讲「华开莲现」是讲圆顿大法之妙用。 『莲华』的特点,它是开花的同时莲子现前,叫「华开莲现」,这是比喻「圆顿大法」——明白佛法真谛以后当下成就。在佛法里叫作「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我们的无明妄想,这是杀害我们法身慧命的利刀。一旦明白了自性本心,你当下破除了我执,叫「放下屠刀」,你当下就是佛。 在《楞严经》说为「知妄即真」,在《阿弥陀经》说为『即以食时,还到本国』,是表这个法呀!

缘华_淑艳 发表于 2016-12-26 13:37:23

我们本来就是佛,本来就有无量的智慧和德能;但是我们却得不到现前妙用,原因即在于我执和烦恼习气困住了我们的手脚,使得自心本性不得现前。只要我们放下我执,放下烦恼习气,我们的心自然就亮堂,智慧德能就现前。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6 13:46:47

〔莲心. 妙莲华〕       讲『莲华』法,经常讲「华开莲现」是讲圆顿大法之妙用。 『莲华』的特点,它是开花的同时莲子现前,叫「华开莲现」,这是比喻「圆顿大法」——明白佛法真谛以后当下成就。在佛法里叫作「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我们的无明妄想,这是杀害我们法身慧命的利刀。一旦明白了自性本心,你当下破除了我执,叫「放下屠刀」,你当下就是佛。 在《楞严经》说为「知妄即真」,在《阿弥陀经》说为『即以食时,还到本国』,是表这个法呀!      『莲华』不二法门,万法都归宗一体。正法是讲莲华「性相一如,空有不二」。《妙法莲华经》经名就已彰显了义妙法:莲藕中空表“性”,表“空”;莲根茎叶华表“相”,表“有”,此谓性相一如,空有不二。       诸佛菩萨来到此世间,脚踩莲华台,身坐莲华座。为什么叫《妙法莲华经》,我们要作特种的观照。      在《法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佛告诉弥勒菩萨,听了《如来寿量品》半个小时的开示,无量众生当下证到阿罗汉、辟支佛乃至地上菩萨、等觉菩萨,是不是「华开莲现」啊? 《法华经·法师品第十》讲:『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简单概括,「生一念欢喜心,蒙佛授记」,这就是「华开莲现」。       明白天地万法唯一个人,一个念变现而已。这叫「一念欢喜心」。一念即现真心,菩提愿心不可退转,莲华,出淤泥而不染,入世修行历事练心,在烦恼证菩提。       如来藏与万法合而为一,处处显现真心本性光明,大光明藏万法圆融无碍。受持妙莲华明心见性,已成分真即佛仍需悟后进修,圆满果位。妙莲华融合万生万物,觉照清净真如自性的当下,时时不忘万缘苦众,践行菩萨道。光明无碍福泽众生,宇宙祥和无浊障,莲花处处开放。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6 13:47:03

妙法莲华经讲记转摘文佛以种种缘譬喻巧言说 其心安如海我闻疑网断 佛说过去世无量灭度佛 安住方便中亦皆说是法 现在未来佛其数无有量 亦以诸方便演说如是法 如今者世尊从生及出家 得道转法轮亦以方便说 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 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 我堕疑网故谓是魔所为 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 演畅清净法我心大欢喜 疑悔永已尽安住实智中 我定当作佛为天人所敬 转无上法轮教化诸菩萨这段是讲:佛啊!你讲的种种的因缘法、譬喻法,来安顿我的心,我相信佛语真实,所以断除了怀疑。舍利弗在这里是故意做一些文章,为的是帮助在会的那些中下等根机的同修:你们不要再怀疑了,我已解决了这个疑惑。 下文又从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再讲到眼前的释迦牟尼佛,佛佛道同,都是先以善巧方便之法来开导引导众生,最后归于《法华经》《楞严经》「一心三藏」。既是表自己的这个证悟的经历,也是在以此影响法会大众。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6 13:47:20

佛佛道同,都是先以善巧方便之法来开导引导众生,最后归于《法华经》《楞严经》「一心三藏」。既是表自己的这个证悟的经历,也是在以此影响法会大众。 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佛讲的这个真实法,波旬讲不出来。波旬魔王如果能讲出「一心三藏」,他就不是波旬魔王。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我堕疑网故,谓是魔所为:「谓是魔所为」也是我的一种迷惑颠倒,现在已经破除了。 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演畅清净法,我心大欢喜。疑悔永已尽,安住实智中:这里的「实智」就是指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在明白之前,这个智慧就在,这叫「本智、根本智」;我现在明白了,叫「实智」;当这个智慧起用,反过来观照世间一切的万法,这个时候叫「方便智」。所以「方便智、真实智、根本智」是不是一个智慧?当下就是。通过这种分别,把我们的心由粗转细,这叫开智慧。

妙放A(一幽香) 发表于 2016-12-26 13:47:25

真实菩提心就是明心见性。明白如来藏道理,你这个菩提心一发不可收拾。「发」即是成就、爆发,你想退没有退路,你都没有办法不成佛。一念明白十方法界万法都是你,就是供养了一切佛,你就是一切佛。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6 13:47:36

一念随喜”之“一念”真实义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 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这里的“一念”真实义: 是指刻骨铭心体悟相信了 “天地万法皆当人当下一人一心一念之所变现, 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这个世界只有一尊佛,一个人,一个念而已。 一尊佛,即是卢舍那佛,即是圆满报身,即是空不空如来藏; 一个人,即是毗卢遮那佛,即是清净法身,即是空如来藏; 一个念,即是释迦牟尼佛,即是无量化身,即是不空如来藏; 一尊佛,一个人,一个念皆是一心变现;卢舍那佛,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皆是一佛变现;报身,法身,化身,三身是一体; 空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 如来藏,其实就是一个如来藏。 明白此理,即是真正的“一念随喜”。<转>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6 13:47:52

菩萨开悟,就是得明心见性,明白道理,《楞严经》诸行是无常 念性元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明白天地万法当下一念变现,楞严经法华经就讲这个法理法义,要开悟必须学习楞严经法华经从悟门而入,再学无量法门都能成就!《楞严经》文殊菩萨讲“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归元〉就是成佛,〈性〉就是明心见性。〈无二〉,没有二门,没有二路。悟后起修,成佛圆满。阿弥陀佛!明白自己是谁?自古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悲心 ,不读《楞严》不知修行人迷悟之关键。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真心本来面目就是是一个东西随缘变现,明白了万法一念变现,事事处处时时提起观照,你我他都是自己哎!日常生活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转烦恼为菩提,转凡成圣,转凡夫的业报身为菩萨的愿身再来。成佛成凡夫命自我立。就在我们择法眼把握当下阿弥陀佛。

顺顺 发表于 2016-12-26 14:21:30

南无阿弥陀佛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不要藉由外表来判断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