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 发表于 2016-12-25 22:19:22

外遇就是一只扣着的碗

外遇就是一只扣着的碗

[*]\
[*] 
  外遇就是一只扣着的碗! 安徒生童话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萧条的夜晚,一对老年夫妇在他们贫寒的小茅屋里说,遵守上帝的戒律不去犯罪,那是富人们的事情。谁还会在吃饱穿暖的时候还去做那些上帝不允许的事情呢?上帝听到了他们的抱怨,于是派一个天使把他们接到一个富丽堂皇的房子,房子外面有美丽的花园,里面有温暖的壁炉,点缀着银质餐具的餐桌。天使告诉他们,主人要你们在这里尽管住下去。你们不必再担忧衣食。只是 ---- , 天使指着餐桌上一只很普通的扣着放的陶瓷碗,说,任何时候都不要打开这只碗,否则,主人会赶你们出去,回到你们原来的茅屋。
  那一对夫妇喜笑颜开,天下竟然有这等好事。既然有吃有喝,还住在宫殿一样的房子里,傻瓜才在乎一只碗呢。那对夫妇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每天吃喝玩乐,并不在意那只碗。可是任何幸福到最后都会平淡的。夫妇熟悉了房子的每一个角落,熟悉了花园里四季的变化。总之,熟悉这一切到了不用掐指算就知道明天的几点钟他们在干什么的地步。唯独,那只并不起眼的碗,他们没有去碰过。和刚开始不一样的是,他们开始好奇,开始猜测,那个碗里究竟有什么呢?终于有一天,那个老头大喊,不行,再不打开这只碗,我就要疯了!上帝既然给了我们这么多,还在乎一只破碗吗?!于是他打开了那只碗 ----- 然而,碗里面空空如也。什么稀罕物件都没有。这时,天使又出现了,对他们说,你们有了曾经渴望的荣华富贵,却还是不能放下一只普通的碗。可见贪婪和贫富是没有关系的。回到你们自己的家,去赎自己的罪吧!
  看到那么多朋友在经受着和外遇有关的痛苦,禁不住想借这个故事谈一谈。外遇就是那只扣着的碗,人在担忧衣食住行的时候,一般不会去想到它。可是当有了安稳的生活,所谓饱暖思淫欲,看着这只扣着的碗,还是不禁想要打开吧。结果是非但什么也得不到,还可能惹来一身麻烦。虽然外遇在上帝面前是被判了罪的,作为世俗中人该怎么看?我是想说,既然外遇是人性贪婪的一种表现,也许每个人都有打开那只扣着的碗的欲望。当你了解了它只是人性的一个弱点,也许你会知道该如何去对待。
  如果你是犯了罪的那个人,应该知道被打开的碗是空的。你的猎奇心被满足了,可是换来的是深深的失望,和平静心境的失去。当你开始感到痛苦,那就是上帝的惩罚降临了。只是,自己的罪过就自己背着吧。不要为了释放自己的失望和罪恶感就对伴侣一吐为快。你不应该让一个无辜的人和你一起承担自己犯下的罪过。不然,你就打开了另一只扣着的碗。这个惩罚也许会导致对方离开你。以后岁月里好好爱对方,把一生最好的东西给对方,这就是最好的赎罪了。这个罪过有多深?和你们夫妻相爱得一样深。只是再深,它终究只是一个人性弱点的体现罢了。人的一生都是在和自己的弱点做斗争,不是每一次都能够胜利,不是吗?
  如果你是被伤害的那一个,不幸还发现了事实,首先千万不要伤害自己。不要认为自己没有魅力了,人老珠黄了。一对正享受荣华富贵的老头老太太都会对满桌的银器视而不见,而心里独独放不下一只普通的碗,更何况正值壮年的顽童?这个问题和性别年龄以及你在婚姻中的表现没有必然的关系。只是一个俗人,忽略了身边该珍惜的东西,打开了一只扣着的碗。如果你可以这样想,也许心里会宽容得多,也好过得多。原谅还是不原谅对方,还是在于你自己的选择,别人不可以强求。既然原谅,就把惩罚的权柄仍然交给上帝,仍然用你善良的心把生活继续下去。如果不原谅,也不要再用对方的过错来伤害自己,不要在脑子总是存着背叛,抛弃等等好沉重的字眼。也不要做偷偷地查对方的手机啦,上网聊天记录啦,破译对方信箱密码啦之类的事情。否则,你也打开了一只扣着的碗。如果,我是说如果,对方曾经偷偷打开过扣着的碗,然后就悔悟了,也许,你不知道这些事情会更好一些。而且,如果对方已经悔悟了,你却又因发现这个事实而选择放弃,也许是放弃了可以挽回的幸福。


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16-12-26 07:51:25

尔时,佛告上行等菩萨大众: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

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
《大乘妙法莲华经》

厚德载物英 发表于 2016-12-26 08:03:49

佛法非迷信,非宗教信仰,乃是宇宙万法之真理真相!它是讲真,讲实,讲宇宙万物的起源以及所有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猫咪 发表于 2016-12-26 08:08:20

阿弥陀佛!

猫咪 发表于 2016-12-26 08:13:14

阿弥陀佛!

猫咪 发表于 2016-12-26 08:13:35

阿弥陀佛!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6 09:45:50

自古以来,“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 世尊在《法华经》告诉我们,诸佛出世,唯以一大事因缘,开示悟入众生佛知佛见。“唯此一真实,余二则非真”“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楞严经》中,文殊菩萨拣择圆通,把前24个法门统统否定,只选择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为什么?文殊菩萨明确告诉我们,“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要成佛,必须先明心见性,“悟后起修”!“悟后进修”!要真正明白,十法界万法都是我们当人当下一念变现!大光明藏中,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明白这个道理,才真正叫万法平等,才能广行方便!      《法华经》中,佛还用10个比喻告诉我们,《法华经》是“诸经之王”“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明确开示,为一个人说一句《法华经》的功德,比供养400万亿阿僧祇世界六道众生、把他们都教化成阿罗汉的功徳,还要大无量无量倍!劝1个人受持《法华经》《楞严经》一乘法,胜过自己精进修行;劝40个人受持,你就是大菩萨再来;劝80个人受持,你就是如来应世!这都是佛的金口玉言!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6 09:46:09

佛教徒若不持戒即末法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今天的题目是“佛教徒若不持戒即末法”。佛教“徒”,徒就是僧。佛讲佛法,僧依着法来修行,再传给他人。可是僧人一定要持戒,不但僧人要持戒,就是俗人也应该持戒。不论僧人或俗人,若不持戒,那就是末法,所以说“佛教徒若不持戒即末法”。你若随便打妄语、杀生、邪淫、偷盗、饮酒,这都是犯了根本五戒,即是末法。就是有佛法在世,你不持戒,那从你自身起,就是末法。“法赖僧传”,人才能传扬佛法,但一定要以“戒”为根本,所以戒是成佛的基础。基础就像造房子要先打地基,我们是在造佛这个房子的基础,必须要从持戒着手做起。各位特别注意!不要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不是不要,而是你根本就不要去做。不是人家告诉你,你才不做,而是自己本身就老老实实地严持这根本五戒。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6 09:46:31

一心三藏真空妙有 真真如性。非空非有非中,当下即空即有即中,现空现有显现中。空藏当下就是大气球手套的全体,就是一心三藏。不空藏当下也是大气球手套的全体,就是一心三藏。空不空藏当下也是大气球手套的全体,就是一心三藏。真空本来不空,妙有本来非有。空是对有讲的,有是对空讲的。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2-26 09:46:49

一切有情、无情,真心皆是不生不死,身体是一件衣服,往复轮回更换,天人,阿修罗,人道,畜生,饿鬼,地狱六道循环。不懂因果的人因心造业,善恶不定,各自因业而得报身,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须知有的在未来,有的在来生来世。因此,人要修心,明理,懂得一心三藏和心现识变的道理,深知宇宙法界一切都是当人当下一心所现。一心三藏是如来藏,有空、不空和空不空三个方面。万法一念和一念万法,就是当人当下的心念,心执着什么就感召什么,心善即得善境,心恶就感召恶境!你是佛、是菩萨还是畜生饿鬼……全在一心所念,你的行为就是心念的结果。因此,我们要修行、修心,明理明法,否则还不知道自己是谁,是什么,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将来或来生来世是什么样?天地万物又是怎么回事,与我们又是什么关系…一个骚扰影响他人修行修心的人,其罪过无量无边,比不修行更可怕。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外遇就是一只扣着的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