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妙严 发表于 2016-12-12 20:34:18

捉 贼

捉 贼       我们无量劫来沉溺于三界苦海浩劫轮回,皆因不识生死根本。这个导致我们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六识妄心(第六意识心)。众生以此为真心,实为认贼作父,此贼不降,难出轮回!
       《楞严经》开卷七番破处旨在“破妄识无处”,十番显见旨在“显见是心”。如来呵妄识非心中正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世尊在此一针见血指出真妄二种根本是引导我们入涅槃海和导致我们堕生死河的关键。
       第六意识心为家贼头目,它生灭不定,离尘无体,本非真心,亦非自性。它却能借助六根攀缘六尘境,妄起分别,妄生憎爱取舍。它力用强大,具足五十一心所,障我慧命。所以《楞严经》在七番破处前,世尊第一次征心以“讨贼”喻之。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使汝流转,心目为咎。吾今问汝,唯心与目,今何所在?我们要真正解脱,就要找到生死之因。我们流转诸趣,生死长却不休,只因媒贼相依,自劫家宝。六尘是外贼,一天到晚诱惑干扰我们。六识是内贼,虚妄分别因它而起。六根为贼媒,是内贼与外贼的一个媒介,内外贼搭档勾结离不开六根这个中间纽带。没有六根作为媒介,六识则不会对六尘相作意分别。我们在捉贼之前首先要认识贼的全貌。它是因何而有?又该如何降伏?从小乘因缘法的角度看,说为根尘发识。《楞严经》卷三在开示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中世尊问阿难言:如汝所明,眼色为缘生于眼识。此识为复因眼所生,以眼为界?因色所生,以色为界?通过层层引导,让阿难明白此识不因根生、不因色有,非自性、非它性、非共性的当下亦非无因性。此心与汝身一样,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最后得出结论:是故当知,眼色为缘,生眼识界,三处都无,则眼与色,及色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知道贼在哪里,并认清贼的本质,我们发兵讨贼就有了下手之处。我们所用之“兵”就是由本觉真性所发起的始觉妙智,知道“根为贼媒,引识奔走”,就要紧紧看住六根这个贼媒,不令出流缘尘,而一向入流照性。这就是在根解结的功夫,此为修中三摩地。《楞严经》卷五世尊对阿难言: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今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同时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不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在一精明与外尘对待相相沾连发起六根的当下,一精之明便在六根显发出六精之用。《楞严经》卷六文殊偈日: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正脉》在此补了两句:虽见六用殊,惟是一精转。)。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从此可见:一精为六根所依,六精为一精所用,一精和合根尘显发六用,性虽有六,体本是一。故文殊菩萨在择圆通偈颂中说道: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在《楞严经》卷四详细开示五浊皆是相织妄成,六根皆是黏湛发妄。以眼为例:由明暗等,二种相形,于妙圆中,黏湛发见。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眼体。如蒲萄朵,浮根四尘,流逸奔色。由此可见,一根之中同时具见精(真见带妄)、胜义根、浮尘根。在眼称见精,在耳称闻精,在鼻称嗅精,在舌称尝精,在身称觉精,在意称知精。胜义四大、浮根四尘彼此互影,浮、胜二根皆地水火风四大,及色香味触四尘,八法所成。浮根既成,众生执着眼能见,于是见精托根而出,与外界色尘相对时,根随尘转,为色所困,不能超越色尘,至此与其它五根虽同一觉性,但终成相背。六根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唯是一精明之体,随缘异用。
       根中之结是虚妄根尘颠倒之处,根中六精是通向内外之媒,媒贼钩通,自劫家宝,自损法财。故《楞严经》卷八世尊开示六交报时对阿难言: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果真能够做到离尘脱根,于根尘相对处不落二念,于当初第一念处觉,我们就不会堕入想阴,坠入头脑的虚妄世界里被贼所困。现在我们既已处在心意相续的念念分别中而自受生死轮回,就要依教奉行去如实修行证得藏性。《楞严经》卷六中文殊菩萨所推崇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是无上甚深的内观禅修法门。我们抓住妙耳门,一门深入,次第解结,入流返源,旋妄归真。在闻慧了因佛性的基础之上,发思修二慧缘因佛性,三慧并举,真因佛性得以显发。如是解六结过六关,破五阴超五浊,越三空证无生忍,全仗始觉有功方能降贼。直至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入三摩地,得证圆通,亲证藏性,入首楞严三昩,登圆教初住,成为佛子,真正出离二种生死。
       识贼的标准就是如来教理,捉贼的过程就如实修行。修行是自心自觉、自心自证的过程。修行就是要在妄心造作的当下见到妄心的本质即是真性,在妄心造作的无明烦恼中彻悟无明烦恼的实性即是佛性。修行就是要在六根门头做功夫,关六门的当下使得内外清净。修行的目标是究竟解脱,让在一切生灭中无挂生灭的觉性圆满遍照。我们依教奉行,如是在根解结中降服内贼则六识消融,六识消融则觉知分别不复再起,觉知分别熄灭则对觉受所妄现的觉知就得以清醒,觉知复苏则无染觉性照用现前。作为觉知波动的觉受一旦不再被外境所带动,此时眼见色,色清净,色清净则意清净。六根不再被六尘所染浊的当下家贼被降,转成妙观察智为我所用。我们只有依照如来教法躬身勤行,方能渡生死河,从梦中醒来。
                                                                               意 林
                                                                           2012 12 12

法华妙严 发表于 2016-12-12 20:34:47

捉 贼
       我们无量劫来沉溺于三界苦海浩劫轮回,皆因不识生死根本。这个导致我们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六识妄心(第六意识心)。众生以此为真心,实为认贼作父,此贼不降,难出轮回!
       《楞严经》开卷七番破处旨在“破妄识无处”,十番显见旨在“显见是心”。如来呵妄识非心中正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世尊在此一针见血指出真妄二种根本是引导我们入涅槃海和导致我们堕生死河的关键。
       第六意识心为家贼头目,它生灭不定,离尘无体,本非真心,亦非自性。它却能借助六根攀缘六尘境,妄起分别,妄生憎爱取舍。它力用强大,具足五十一心所,障我慧命。所以《楞严经》在七番破处前,世尊第一次征心以“讨贼”喻之。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使汝流转,心目为咎。吾今问汝,唯心与目,今何所在?我们要真正解脱,就要找到生死之因。我们流转诸趣,生死长却不休,只因媒贼相依,自劫家宝。六尘是外贼,一天到晚诱惑干扰我们。六识是内贼,虚妄分别因它而起。六根为贼媒,是内贼与外贼的一个媒介,内外贼搭档勾结离不开六根这个中间纽带。没有六根作为媒介,六识则不会对六尘相作意分别。我们在捉贼之前首先要认识贼的全貌。它是因何而有?又该如何降伏?从小乘因缘法的角度看,说为根尘发识。《楞严经》卷三在开示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中世尊问阿难言:如汝所明,眼色为缘生于眼识。此识为复因眼所生,以眼为界?因色所生,以色为界?通过层层引导,让阿难明白此识不因根生、不因色有,非自性、非它性、非共性的当下亦非无因性。此心与汝身一样,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最后得出结论:是故当知,眼色为缘,生眼识界,三处都无,则眼与色,及色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知道贼在哪里,并认清贼的本质,我们发兵讨贼就有了下手之处。我们所用之“兵”就是由本觉真性所发起的始觉妙智,知道“根为贼媒,引识奔走”,就要紧紧看住六根这个贼媒,不令出流缘尘,而一向入流照性。这就是在根解结的功夫,此为修中三摩地。《楞严经》卷五世尊对阿难言: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今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同时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不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在一精明与外尘对待相相沾连发起六根的当下,一精之明便在六根显发出六精之用。《楞严经》卷六文殊偈日: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正脉》在此补了两句:虽见六用殊,惟是一精转。)。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从此可见:一精为六根所依,六精为一精所用,一精和合根尘显发六用,性虽有六,体本是一。故文殊菩萨在择圆通偈颂中说道: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在《楞严经》卷四详细开示五浊皆是相织妄成,六根皆是黏湛发妄。以眼为例:由明暗等,二种相形,于妙圆中,黏湛发见。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眼体。如蒲萄朵,浮根四尘,流逸奔色。由此可见,一根之中同时具见精(真见带妄)、胜义根、浮尘根。在眼称见精,在耳称闻精,在鼻称嗅精,在舌称尝精,在身称觉精,在意称知精。胜义四大、浮根四尘彼此互影,浮、胜二根皆地水火风四大,及色香味触四尘,八法所成。浮根既成,众生执着眼能见,于是见精托根而出,与外界色尘相对时,根随尘转,为色所困,不能超越色尘,至此与其它五根虽同一觉性,但终成相背。六根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唯是一精明之体,随缘异用。
       根中之结是虚妄根尘颠倒之处,根中六精是通向内外之媒,媒贼钩通,自劫家宝,自损法财。故《楞严经》卷八世尊开示六交报时对阿难言: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果真能够做到离尘脱根,于根尘相对处不落二念,于当初第一念处觉,我们就不会堕入想阴,坠入头脑的虚妄世界里被贼所困。现在我们既已处在心意相续的念念分别中而自受生死轮回,就要依教奉行去如实修行证得藏性。《楞严经》卷六中文殊菩萨所推崇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是无上甚深的内观禅修法门。我们抓住妙耳门,一门深入,次第解结,入流返源,旋妄归真。在闻慧了因佛性的基础之上,发思修二慧缘因佛性,三慧并举,真因佛性得以显发。如是解六结过六关,破五阴超五浊,越三空证无生忍,全仗始觉有功方能降贼。直至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入三摩地,得证圆通,亲证藏性,入首楞严三昩,登圆教初住,成为佛子,真正出离二种生死。
       识贼的标准就是如来教理,捉贼的过程就如实修行。修行是自心自觉、自心自证的过程。修行就是要在妄心造作的当下见到妄心的本质即是真性,在妄心造作的无明烦恼中彻悟无明烦恼的实性即是佛性。修行就是要在六根门头做功夫,关六门的当下使得内外清净。修行的目标是究竟解脱,让在一切生灭中无挂生灭的觉性圆满遍照。我们依教奉行,如是在根解结中降服内贼则六识消融,六识消融则觉知分别不复再起,觉知分别熄灭则对觉受所妄现的觉知就得以清醒,觉知复苏则无染觉性照用现前。作为觉知波动的觉受一旦不再被外境所带动,此时眼见色,色清净,色清净则意清净。六根不再被六尘所染浊的当下家贼被降,转成妙观察智为我所用。我们只有依照如来教法躬身勤行,方能渡生死河,从梦中醒来。
                                                                               意 林
                                                                           2012 12 12

非凡(_y30in 发表于 2016-12-13 22:51:37

心体本净,自性元成,大悲周遍,随缘显现

顺顺 发表于 2016-12-13 22:52:24

南无阿弥陀佛

顺顺 发表于 2016-12-13 22:52:50

南无阿弥陀佛

高兴066 发表于 2016-12-13 23:01:14

南无阿弥陀佛

当应dying 发表于 2016-12-13 23:04:33

南无阿弥陀佛

当应dying 发表于 2016-12-13 23:04:50

南无阿弥陀佛

当应dying 发表于 2016-12-13 23:05:10

南无阿弥陀佛

当应dying 发表于 2016-12-13 23:05:29

南无阿弥陀佛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捉 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