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珠_沙华 发表于 2016-11-21 22:24:11

你的佛号不能都是在散乱心中念




我们不断地修习专住,首先产生心轻安。你的心会产生两种功德:第一个,明了。所以你打完坐的时候出来,你的心特别的明了。真正得禅定的人,在唯识学上说,他可以看得到墙壁的毛细孔,他那明了性到那种程度!他六根的那个明了性特别强,刚刚打完坐的人,一点小小的声音都能够听得清清楚楚。第二个,寂静。他心中的那个波浪慢慢地停下来,如平静的水。所以他这个时候内心是非常的轻安,明了寂静,寂静明了,这是第一个心轻安。

第二个,他心的轻安会带动身的轻安。这个身的轻安是这样子,我们身体有地水火风四大,打坐的人因为心寂静,会带动一种风大,那个气从丹田里面开始活动,然后周遍身心。那个气脉的跑动,会让你全身非常的舒畅。

我们一般没有在打坐的人,即使你没有生病,其实你的身体还是很粗重,就是一块很粗重的肉在那个地方走来走去。但是打坐的人,你的身体会觉得非常轻松,因为你那个气脉跑得非常顺畅,这叫身轻安。所以,它是先有心轻安,才产生身轻安,是名奢摩他。

我们念佛人所谓的一心不乱,是要点点滴滴栽培的。如果你平常都没有静中修,你念佛不能说:“欸,我在等车的时候念几句佛号,我在办事情的时候有空档念几句佛号。”不可以这样,不可以!这个只能够当点心吃可以,你要有正餐,要有定课。你的佛号不能都是在散乱心中念。你储存的佛号,每一句都是散乱心的、利用空档的时候念的,到临终的时候,你每一句佛号力量都很薄弱。所以,你一定要有静中修才有动中修,而静中修是正餐。

佛法讲如是因如是果,你储存进去的每一句佛号必须是要有定课的,就是息诸缘务,没什么理由的。我们的心受到外境的干扰就散乱,没有几个人是“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的,不可能!

所以,你必须一天至少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时间,静下心来专心地听你佛号的声音,跑掉再拉回来,跑掉再拉回来。你一天要储存一些高质量的佛号在里面,或多或少。在我们的仓库当中,你一天至少要有半个小时储存那些高质量的佛号。你不可以一天当中都在散散乱乱的空档,储存一些低质量的佛号,不可以!

祖师劝我们把握平常的时间,那是比没有念佛还好而已,反正你不念佛也打妄想,但是你不能够以这个佛号当作你的正餐,不可以!因为你这些存进去的佛号都是低质量。你因地储存进去是低质量的佛号,临终表现出来就是低质量的佛号,不可以这样子。

所以,我们必须为临终储存一些高质量的、具有专注力、相续力的、一心不乱的佛号,这都是平常要准备的。这就是修止的一个特点,提升你佛号的质量,是这个意思。

正航cq 发表于 2016-11-22 09:30:33

阿弥陀佛
‘念佛法门’其督镜是:信愿行三者不二。之所以方便、有效,请巧用‘念佛’之韵。

张力手 发表于 2016-11-24 15:03:18

无量劫的苦修、勇猛精进,不如一天修无漏业。

那到底什么是无漏业呢?《楞严经》有明确的交待,第六卷文殊菩萨讲: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一念信解如来藏,就是「修无漏业」。只有如来藏是最圆满的无漏智慧,而且悟的当下即可了生死,成解脱。所以修圆顿大教,与修方便法来比,成就的大小、快慢是日劫之倍啊!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文殊菩萨向诸佛请愿,加被未来众生修行耳根圆通法门,证入圆通法门,无有疑惑。方便易成就:唯有如来藏法门最方便,最容易成就,方便到什么程度?会讲法的人几句话、几分钟、一个小时、几个小时就能把它讲得清楚明白,听者当下就能开智慧。怎么易成就呢?你听懂了就成就了。你可以当下证罗汉乃至圆教菩萨位,乃至十地、等觉位菩萨。
《佛说阿弥陀经》讲:已发愿已往生;今发愿今往生;当发愿当往生(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阿弥陀经》有没有讲,「已发愿者经过十年念佛、八年拜佛、三年拜忏,今往生?今发愿者经过三年拜忏、十年行善、五年断恶,当往生?当发愿者经过三年持咒,四年坐禅,五年朝山,当、当、当往生」?有没有这样说法啊?发愿往生:「发」是成就之义;「愿」,上面一个原,下面一个心,就是原来的心;以现在这个凡夫的心见到了我们原来的真心即是「往生」;「原来的心」是不是万法都是「我一个念」呐?

《阿弥陀经》里有一句「临命终时」,许多人以此认定:一定要人死了以后才成佛。诸佛菩萨没有这种说法。一切经典都是讲活着的时候成佛,活着的时候往生。临命终时:「临」是「道交感应」;「终」是表「圆满」。怎么圆满呢?以我现在的凡夫心见到了我原来的真心,这就是「阿弥陀佛」,这就是我们生死的假命与不生不死的法身慧命感应道交,圆融一体,叫「临命终时」。我们讲,「这个讲经堂经过三个月的工程终于告终」,你能不能讲「这个讲经堂经过三个月的工程现在终于死啦」?

《阿弥陀经》还讲:即以食时,还到本国。以吃饭打比喻,我吃甜食是甜嘴巴;吃辣是辣嘴巴;吃咸是咸嘴巴;吃臭豆腐是臭嘴巴。比喻这个心懂得了阿弥陀佛,我就是阿弥陀佛,这叫「还到本国」。《阿弥陀经》从古至今被说为「法华秘髓」,最难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的佛号不能都是在散乱心中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