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当开 发表于 2016-10-31 10:40:54

曾子受杖

 【原文】: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晳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晳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晳而闻之,知其体康也。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  ——《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  【白话易解】:  曾子,名参,字子舆,是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人,从小就很孝敬父母,以其孝行而着称乡里。  一天,曾参与父亲曾晳一同在瓜地里劳作,曾参稍不留神,斩断了瓜苗的根,曾晳看到孩子不知爱惜物力,做事不谨慎,举起手上的大杖就向曾参的背部打去。  曾参见父亲因自己做错事而生气,心里很惭愧,也不逃避,就跪在地上受罚,可身体承受不住,便晕倒在地,不省人事,过了很久才慢慢苏醒过来。  曾参刚睁开眼睛,就想到了父亲。为让父亲安心,他欢欢喜喜地爬了起来,整理好衣冠,恭恭敬敬地走到父亲面前行礼,向父亲问道:「父亲大人,刚才孩儿犯了大错,使得父亲费了很大的力气来教育我,不知您的身体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吧?」 问候完父亲,父亲见曾参似乎没有什么大碍,稍放了心,曾参于是退回了房间,拿出琴开始高声弹唱起来,他希望欢快的音乐与歌声能传到父亲的耳中,让父亲更加确认自己的身体无恙,可以安心。  听到的人都很敬佩曾参对父亲的孝顺,可当孔子听说了此事后,反而不高兴,对门下的弟子们说:「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  弟子们有些奇怪。曾参知道后,内心很是惶恐不安,老师如此生气,一定是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仔细检点反省,却又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于是,就请了其他同学去向老师请教。  孔夫子此时便向前来请教的弟子说道:「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从前,有一位瞽瞍,他有一个孩子名叫舜。舜在侍奉他父亲的时候非常尽心,每当瞽瞍需要舜时,舜都能及时地侍奉在侧;但当瞽瞍要杀他的时候,却没有一次能找到他。当是小的棍棒,能承受的就等着受罚;可如果是大的棍棒时,就应该先避开。这样,瞽瞍就没有犯下为父不慈的罪过,既保全了父亲的名声,舜也极尽自己孝子的本分。而如今,曾参侍奉他的父亲,却不知爱惜自己的身体,轻弃生命直接去承受父亲的暴怒,就算死也不回避。倘若真的死了,那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么?哪有比这更不孝的呢?你难道不是天子的子民吗?杀了天子子民的人,他的罪该又怎么样呢?」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开导后恍然大悟,当曾参听到了夫子这些话后,也一下子醒悟过来,感叹地说:「我犯的错,真是太大了啊!」于是就很诚恳地去向孔夫子拜谢并悔过。

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16-10-31 17:57:02

过五关 度六将 证菩提(修订版2015)
http://www.fahua123.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3&fromuid=1687
(出处: 法华论坛)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0-31 18:06:46

皈依大乘妙法莲华经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0-31 18:07:03

皈依大乘妙法莲华经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0-31 18:07:21

皈依大乘妙法莲华经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0-31 18:07:38

皈依大乘妙法莲华经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0-31 18:08:27

皈依大乘妙法莲华经

上善若水zcr 发表于 2016-10-31 18:08:44

皈依大乘妙法莲华经

高大珍 发表于 2016-10-31 18:32:30

南无妙法莲华经

当圆1 发表于 2016-10-31 18:36:28

南无阿弥陀佛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曾子受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