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61940 发表于 2015-2-5 09:44:48

心中妄想伏息,大火中可乘凉




参禅不一定打坐。有一位禅者,在禅堂里面坐了两年以后,他忽然觉得:“禅不一定是坐的”。后来,他就跑到大马路的边上,在那里参禅,他就这样说:“一个禅者,如果头不能顶到青天,脚没有踩到大地,眼中没有云云众生,怎么能叫参禅呢?” 怀让禅师教诫青年的马祖说:“一个牛拉车,如果不走,是打牛还是打车呢?坐禅,你不用心,光是身体枯坐,不容易入门”。所以,禅要调身、调息、调心,要把身心、呼吸都能降伏,达到自然、均匀,听自己的话,那样才能与禅定稍有相应。 我们现在的呼吸,都是很粗,这就表示心脏的浮动;假如呼吸若有若无,气息悠悠扬扬,那个是神奇的世界,会慢慢扩大。所谓调身:这个身当然是打坐了,一坐下来,就是身心的统一,精神的集中,那个时候就会感觉到:大地山河,天地日月,所有宇宙世界都在我的当下。打坐双盘很辛苦,初学的人不容易,但也不能两个腿交叉,那样散漫没有用的,最好是单盘,一个腿在上,一个腿在下,这个就容易精神集中。所谓调心:心猿意马,都在外面奔驰、跳动,你能把心收回来,等于制猿猴于不动。如能这样的话,你会身体慢慢感到轻安,感到愉快。 假如各位每天早上起来不要下床,晚上睡觉不忙倒下来,坐在枕头上、棉被上,坐五分钟,你试一试,会慢慢身心有不一样的感觉。我们一个人的身体都可以把它禅定化:眼睛,你就把它当照相机,所有的东西都把它储存到我的眼睛里面,有的人一看到什么东西,几十年,好像明明都在眼前,不会忘记;耳朵,它会是收音机,声音收进来了以后,等于现在的CD,储存到电脑里面,都不会散失;鼻子,好像一个探子、情报员,嗅一嗅,哪里香、哪里臭,不过鼻子有了禅意,它嗅到的都是芬芳,一呼一吸,都能听话,均匀、微细。舌头,它本来是一个善、恶的根一样,可以善、可以恶,不过有了禅,禅语、禅意、禅风,舌头就能表达禅的意味。身体,好像温度计,冷了、热了,有的时候我们对于寒冷抵御没有力量,稍微冷一点,就受了风寒;稍微热一点,自己也受不了,其实,所谓:“心静自然凉”。 假如有了禅,身体会感到柔软,对温度能够调适。双手就是万能的,像我们动员的机器一样,甚至有的东西,不一定用手。像过去一些禅门里面武功很高的人,弹指神功、无影神拳、般若神功,不一定有动态,他的手轻飘飘的一扬动,意念一动,那个禅力力量就很大。假如我们有了禅定,我的心中的肠胃、五脏六腹,都是我们的后勤部队,会帮助我们运作自由,达到我们所要求的状态。 我们有了禅定以后,头脑就好像我们的计算机、发报机、发电机一样,很多的电波、潜能都能发掘出来。为什么身体有这么多的功用呢?主要的就是有禅心,禅心就是总领导,它领导身体上的各种机能发挥更高的妙用。在我的《人间佛教的定学》那本书里面,有写到参禅入定还有六妙门、毗卢七支坐法、五停心观、四禅八定,种种的方法都可以进入到另外一个奇妙的世界。 关于参禅的时间、空间、地点怎么样才适当?其实禅没有时间、空间的观念,好像读书一样,应该随时随地都好读书。我记得自己童年的时候,不聪明,常常老师教我背书,不会背,当然不会背书老师就要打你了。后来我发现一个妙决,就是晚上,把书稍微看一看,有一点印象,再睡觉,睡觉醒来不要动,就想昨天晚上念的书是什么?很奇妙,早上就会背诵。你们说:“你们夜里面做梦了,这个梦,你如果一翻身,你的梦就会忘记。如果你做了梦以后,不要动,回想一下,刚才的梦是什么,明天就会记得。所以禅定,还是能在寂静,没有动态的状态之下,虽然说热闹场中做道场,但是,谈何容易?过去有一个快川禅师,是个日本人,军阀来烧他的寺庙,大家没有地方躲,都跑到屋顶上,大火也烧到屋顶上来了,一寺的僧众都很畏惧,快川禅师这个时候对大家说:“大家提起正念,在熊熊的大火里面,我们如何转法轮?”“这时候要命要紧,还什么转法 轮,”弘法讲经,哪里想到呢?快川禅师又在大叫:“参禅何需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也凉。”他说:“我们参禅的人,哪里一定要找山清水秀的地方?只要把心中的恐怖、颠倒、妄想伏息下来,大火里面也可以乘凉。”
关于禅门里面寻师访道的问题。禅门里面非常重视尊师重道,你看达摩祖师为了传法给二祖慧可,二祖慧可表示诚意,立在大雪里面,大雪过膝,最后把膀子剁下来供养,请老师开示。六祖慧能大师,从广东到湖北黄梅去亲近五祖弘忍大师,你看那时千山万水,要走那么远的路去寻道啊。在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叫做走江湖,“江湖”两个字,是出于禅门的故事,那个时候唐朝的江西,马祖道一禅师禅风很高,另外在湖南的石头希迁禅师,禅门也很高,所以那个时候一些青年学子,不是到江西的马祖道一那里,就是到湖南石头禅师那里,所以江西湖南走来走去,那个时候叫走江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中妄想伏息,大火中可乘凉